第96章 096糖醋软熘黄河鲤鱼带焙面

  • 华娱大厨
  • 老o饕
  • 2313字
  • 2025-02-23 02:42:31

渔家乐船上。

张锦轩、热芭、晶晶、尧尧蹲在水箱周围看黄河大鲤鱼,只听晶晶问道:“轩哥,这条黄河鲤鱼有多重?”

“六斤多吧。”

“才六斤啊,咱们七个人一人还分不到一斤,不够吃,绝对不够吃。”晶晶摇头晃脑,话音一转,好心出主意道:“把小的这几条也给买了吧,一块做成鲤鱼焙面。”

张锦轩白了晶晶一眼,没好气道:“你干嘛呀,想累死我好继承我的野生厨房吗?”

晶晶振振有词:“我是为大家着想,想让大家吃过瘾。”

“鲤鱼焙面做法繁琐,是酒席上的大菜,这种菜一般不可能让人一顿吃爽。大饭店、大酒店通常用一斤半到两斤的黄河鲤鱼来做,一人夹两块尝尝味道就没了。”

“要是吃了还想吃怎么办?”

“花钱点呗。”

“轩哥……”

张锦轩用手狠狠戳了一下黄河大鲤鱼,黄河大鲤鱼瞬间红温,老子在水里好好的,没招谁惹谁,你们把老子从河里网上来,背水离乡,还围着老子瞅半天,老子不和你们计较,竟然得寸进尺戳老子,不给你们点颜色看看真当本鲤是泥捏的吗?

吃我一招鲤鱼摆尾。

“哗啦。”

一蓬水花向四周飞溅,尧尧、热芭、晶晶齐齐中招,尖叫着跑开。

“锦轩,你有病啊,没事弄它干嘛?”

“轩哥,我呸,水溅我嘴里了,呕。”

热芭用纸巾擦拭脸上的水渍,对张锦轩怒目而视,听到晶晶的话立马转嗔为喜,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壮壮、二师兄、导演系师哥用摄像机记录下她们狼狈的画面,看得直乐呵。

张锦轩面露微笑,一副没事人的样子,仿佛刚才搞恶作剧的不是他一样,掏出手机看看时间,大声说道:“时辰已到,芭护卫,把本官的官袍拿过来,本官要开灶做菜了。”

热芭迅速进入状态,抱拳道:“是,大人。”

几分钟后,张锦轩、热芭恢复出场扮相,跟刘三、刘玉山和刘玉山的老婆单嫂子打个招呼,装模作样出示健康证,进入厨房。

尧尧、晶晶等人跟进去旁观做菜过程。

一切准备就绪。

开始拍摄第五期做菜环节。

张锦轩面对镜头,一边卷袖子一边说道:“今天非常感谢广源食品发动钞能力,帮本官及时找到芭护卫,我谢谢你啊。”

“本官小觑了开封本地美食的诱惑力,险些让芭护卫沉迷口舌之欲无法自拔,她要是再吃下去,芭菲猫肯定会变成芭肥猫。”

热芭没绷住,低头库库笑。

“哈哈~~”

周围的人纷纷大笑。

“芭护卫,你知道本官为什么要穿着官袍做菜吗?”

热芭一本正经道:“大人这么做肯定有你的道理,我不敢胡乱猜测。”

“没错,我这么做确实有道理,穿着官袍做菜太帅啦。”

“哈哈~~”

“本官身为京师野生厨房首席厨师,做菜是职责所在,头可断官袍不能乱,腿可瘸仪式感不能缺。”

热芭笑得不行。

张锦轩把袖子卷好,对着镜头说道:“咱们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吧。《诗经》有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说的就是黄河鲤鱼,黄河鲤鱼在很久以前就是一道名馔了。”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鲤鱼的身价非常高,鲁国国君鲁昭公曾送鲤鱼作为孔丘喜得贵子的贺礼,孔丘受宠若惊,当即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

“我们要做的这道鲤鱼焙面,是以黄河鲤鱼、龙须面为主要食材做成的。鲤鱼焙面是简称,这道菜的全称是糖醋软熘黄河鲤鱼带焙面。”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鲤鱼焙面和糖醋鲤鱼是有区别的,多了一个软熘的步骤,糖醋汁的做法也存在区别,更多细节待会做的时候再和大家说。”

“但凡名菜,都带有一些传奇色彩和趣闻传说。”

“鲤鱼焙面也不例外,其来历众说纷纭,这里简单给大家讲几种,大家当乐子听听,有兴趣可以去深入研究一下。”

“第一种说法和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相传鲤鱼焙面是赵匡胤的弟妹符蓉所创。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前有点犹豫,可把大臣们急坏了。这时符蓉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秘密缝制龙袍,另一件就是发明了鲤鱼焙面。”

“鲤跃龙门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鲤鱼跃过龙门,打破枷锁,一飞冲天,化而为龙,泽被万民。赵匡胤此时的处境和鲤跃龙门太像了,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盖在鲤鱼身上那层金丝焙面,寓意皇帝才能穿的龙袍。鲤鱼焙面这道菜端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一看就懂了,于是在众人苦苦哀求下‘勉为其难’地当了皇帝。”

“朝代更迭到大清呢,就不得不提起咱们美食圈里的红人慈禧老佛爷了。她和光绪皇帝逃难路过开封,开封官员命令厨师用黄河鲤鱼做了道当时叫糖醋熘鱼的菜给两人吃,慈禧老佛爷吃了心花怒放,叫人拿来纸笔,写了幅‘熘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的对联,这道菜由此名声大噪。”

“第二种说法,北宋年间开封地区有一道非常盛行的菜,叫作‘宋嫂醋鱼’,多位厨师在“宋嫂醋鱼”的基础上总结改良,慢慢创出了鲤鱼焙面。”

“第三种说法认为鲤鱼焙面是两个菜合二为一,诞生时间不超过百年。”

“大约在民国后期到解放初期这个时间段里,当时生活不富裕,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开封一家知名饭店‘又一新’的几个老厨师觉得糖醋熘鱼吃完后,剩下的糖醋汁倒掉太可惜了,就想出用龙须面蘸糖醋汁的吃法,大受欢迎。”

“上世纪五十年,面点大师何梦祥做了改进,把刀切龙须面改为拉面油炸,蘸糖醋汁食用,一直流传至今。”

“焙面这个名字也有说法,一开始是‘背面’,一条糖醋软熘鲤鱼背上背着龙须面。又有说是‘被面’,龙须面像一床被子似地盖在鲤鱼上,开封土话把被子外边的一面叫做被面。当时有文化的厨师不多,就采用了这两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后来有些文化人觉得土气,借用‘焙’这种烹饪技法,改为焙面。”

“实际上文人改名这个说法有点明褒文人暗贬厨师了,因为焙面在改良过程中使用过焙这种技法。”

”《如梦录》记载,当时的焙面是用水煮的。接着在少油的年代焙焦食用,但这种做法有股生面的味道,就改为油炸。拉面传到开封,当地厨师把细如发丝的拉面和糖醋熘鱼结合起来,变成了鲤鱼焙面。”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已经听明白焙面的制作方法了,总结起来就五个字:龙须面油炸。”

“喜欢吃兰州拉面的小伙伴们得打起精神了,我们马上开始做拉面,大家跟着我学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