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淳被如此多豪杰盯上,急忙高声澄清:“诸位英雄切莫误会,我大理段氏无意参与你们的恩怨。犬子顽劣不堪,若一意孤行,正淳也无法约束。如果犬子对诸位英雄有冒犯之处,正淳先行赔罪!还请诸位看在正淳薄面,将犬子擒拿就是,不要伤他性命。”
群雄听得段正淳这话,很想骂人,你这说的是人话吗?
慕容复一伙人,公冶乾、包不同和风波恶都对萧峰很佩服,想为萧峰助拳,却被慕容复制止。
慕容复只想收服这群豪杰为己所用,邓百川也支持慕容复的想法。
林易听见慕容复一伙人商议,简直想笑。
不得不说,慕容复这伙人,完全都没有脑子,能复国才怪了。
萧峰是大辽南院大王,段誉是大理世子,慕容复不交好这两位,反而想去收服一群乌合之众,脑子简直秀逗了。
至于鸠摩智一伙人,都是出家人,更没有参与的想法,萧峰跟众武林豪杰打生打死,反正影响不到他们。
慕容复打定主意,便长啸而出,朗声说道:“萧兄,你是契丹英雄,视我中原豪杰有如无物,区区姑苏慕容复今日想领教阁下高招,在下死在萧兄掌下,也算是为中原豪杰尽了一分微力,虽死犹荣。”
慕容复先将自己归拢于中原豪杰一伙,占据道德高地,无论胜败,都能收拢人心。
林易出列,看向慕容复,声音再次响彻广场,“据我所知,慕容应该是鲜卑姓氏。慕容公子,你虽然名声响亮,不能算中原豪杰吧?”
慕容复见过林易戏耍游坦之,知道林易的深不可测,不敢得罪,急忙解释道:“不敢欺瞒林掌门,在下的确是鲜卑后人。只是自祖辈起,已经移居江南数代,说汉话,穿汉服,生活习惯与汉人无异。江南百姓对此有目共睹,亦接纳了我慕容氏。林掌门若有闲暇,可来姑苏燕子坞做客,在下定然欢迎之至,扫榻相待!”
林易笑道:“原来如此!北乔峰,南慕容,两位名声响彻中原,如雷贯耳!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一直很好奇,你们究竟谁高谁下?不知二位今天能否让我尽兴?”
说完,林易又环视群雄,继续道:“诸位英雄,能否给在下一个薄面,等他们分出高下,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你们再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如何?”
群雄心里不是很情愿,但更不想得罪林易,不同意也得同意,纷纷道:“便依林掌门之言,不差这点时间。”
萧峰见状,也出列,抱拳道:“素闻慕容公子英名,今日得见高贤,大慰平生。慕容公子既然想指教,萧某自当奉陪。谁高谁下,区区虚名,萧某并不在意,倒是要叫林掌门失望了。”
此时,萧峰并不知道,慕容博,才是导致他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
林易自然也不会这时候揭破,空口无凭,解释起来没完没了,何必自找麻烦。
反正萧远山很快就会跳出来,好戏迟早上演。
慕容复见萧峰如此说话,心里极度不爽,你不在意区区虚名,那就是说我慕容复沽名钓誉了,当即拔出长剑,指向萧峰,道:“萧兄,今天你我之战,非为虚名,乃是在下为中原武林尽一份力。”
萧峰见慕容复咄咄相逼,也有几分脾气,道:“请!”
慕容复见萧峰应战,也不客气,持剑便向萧峰攻去,剑势迅疾,刺向萧峰肩头。
剑未及身,萧峰抬手便是一招“亢龙有悔”,猛烈的掌力呼啸而出,排山倒海般冲向慕容复。
慕容复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可没有练会剑芒,更不会释放剑气,被乔峰掌力笼罩,急忙以内力灌注于长剑之中,施展祖传绝技“斗转星移”,以长剑作为媒介牵引,借力打力,将萧峰掌力给转移开来。
斗转星移这门功夫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够将对手打来的武功内力和招式的力道与方位进行随意转移,反伤于对手或第三方,而自己则毫发无损。在特殊情况,若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则凶险莫甚。
慕容复跟着王语嫣混久了,大部分时间用来修炼别家武功,家传武功反而修炼得不够精深,功力差了萧峰一大截。
慕容复只能将萧峰这一招“亢龙有悔”绝大部分掌力牵引到一侧,根本做不到反击对方,残余的一小部分掌力实在无法卸掉,通过长剑,传导到慕容复手腕,震得慕容复手腕发麻。
好在这一小部分掌力已没有多大威力,慕容复微微一运功,便抵消掉了。
群雄见慕容复接下来了萧峰这一掌,齐声喝彩,欢呼鼓掌,却不知慕容复有苦难言。
林易何等眼力,却是看得清楚,这第一招,慕容复便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反而吃了个小亏。
萧峰见慕容复接下了自己一招“亢龙有悔”,丝毫不意外,毕竟慕容复跟他齐名,不可能连他一招都接不住。
萧峰毫不客气,又是一掌“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这一招,是降龙十八掌的精髓所在,重点在于悔,留有余力,能发能收。
慕容复见萧峰又是这一招,这次,萧峰进攻,他防守,他完全可以避开,但当着群雄的面,不敢接,有些丢面子。
于是,慕容复如法炮制,再次以长剑为媒介,施展“斗转星移”,又硬接了。
萧峰见“亢龙有悔”奈何不了慕容复,第三招便使用出了“震惊百里”。
“震惊百里”属于降龙十八掌威力其大的一招,招如其名,掌力之雄厚,震退敌人,简直无坚不摧。
慕容复面对这一掌,头皮发麻,为了不丢面子,他还是决定硬接。但他也知道,这一掌,用之前的方式根本无法接得下。
慕容复担心萧峰趁他接招的时候继续攻击他,便运劲将长剑向萧峰掷去。
慕容复弃剑不用,当即凝运内力,毕竟全身功力,双掌推出,将斗转星移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