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太猛了能怪我吗?
- 大明:本王的大汉大了亿点怎么了
- 恰在时节逢上君
- 2628字
- 2025-01-18 19:08:02
朱高煦想着自己的旧部,脸上缓缓也是出现了笑容。
至于为什么,就是因为如今朱棣封赏的众多侯、伯,其中不少人,都是当初他在靖难之时带出来的人。
他朱高煦虽然是朱棣的儿子,朱棣麾下也有众多大将,但靖难时要论谁最能打,哪一部的大军最为勇武,便是他朱高煦,以及他率领的护卫军。
原本朱棣给他的兵马都是比较弱的,但靖难打着打着,他麾下这一支兵马,反而成为了最为精锐的大军。
在朱棣称帝后,一部分被封赏爵位的人,也正是从他这支大军之中出去的啊。
他知道朱棣不想立他为太子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不仅功高,而且在军中的势力与威望,太大。
这也是之前他所想到的,也就得亏他是朱棣的亲儿子了,但凡换一个人,在军中有这样的势力与威望,都得被弄死。
不然,朱棣就放心不下,会睡不着觉。
哪怕是朱棣的亲儿子,如今不也是被朱棣一直猜忌的吗?不就是朱棣一直担心着他效仿当年的李世民吗?
不再去想,朱高煦不断开始写下书信,直到案牍前堆积了几十封书信。
朱高煦看着这一叠书信,顿时皱起了眉头。
“我这要是一下子把这些人全带走了,老爷子会同意吗?”
朱高煦顿时陷入了纠结,如今能够被他去信的,职位都不低了,起码都是指挥使、指挥佥事、同知这一级别的了。
如今的他,可还不是后期那个失了很多人心的朱高煦,并且这些人许多都还在,还没死,导致他能够动用的人,是真的不少。
看着一堆的书信,朱高煦忽然发现自己都没有那么恨朱棣了,要是换成自己是朱棣,底下有这么一个又跳,还真有可能会做出那种事的儿子,恐怕也得防着。
朱高煦摇了摇,坐在椅子上,抬头看着屋顶。
“我太猛了能怪我吗?”
朱高煦只感觉无力,这么多人,他已经知道结果了,他要是敢将这份名单放在朱棣面前,朱棣瞬间就会炸毛,怕是会以为他要起兵造反了。
而且即便是去安南,这么些人全部跟着去了,他有一种预感,朱棣恐怕要在安南周边布置重兵来防范他。
朱高煦也头疼了,他要是原身,要是再早来几年,还跟朱棣君君臣臣的干啥?
直接起兵就干了,尊朱棣为太上皇又不是不行?
当然朱高煦也只是想想,反朱高炽他有把握,反朱棣,恐怕真没有几个人愿意跟着他。
随即朱高煦将这份名单进行裁剪,那些年纪大一点的,直接被朱高煦剔除了,留下的都是年轻一些的,正是当打之年的人。
剩下十来个,朱高煦心疼的将这些书信装好。
从几十个挑选到只剩下十来个,不心疼才是怪事。
而这十来个人,也是朱高煦绝对有把握,肯定会跟着自己的人,留下来的,可以说是绝对的精华了。
随后朱高煦再次写下三封书信,这个是交给他汉王三卫的,这也是如今他的底子。
这件事处理好,朱高煦随即来到屋外。
“来人!去将李定荣、王斌、靳荣叫来!”
“诺!”
朱高煦来到庭院的凉亭内,微风徐徐,全身感到一股清凉之意。
没一会,李定荣、王斌、靳荣三人相继到来。
“参见王爷。”
“不必多礼,来坐。”
李定荣,是他在靖难后招募的王府幕僚,也是帮他打理王府对外事宜的人。
靳荣,如今还不是那个山东都指挥使,负责他王府内的护卫,这是当初从靖难时就跟着他的老人了,原身本来也有将靳荣外放的想法,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实行。
王斌,同样是在靖难时跟着他一起南征北战打过来的老人,与靳荣一起负责如今他王府的护卫。
三人疑惑又忐忑坐在桌前,无比的小心翼翼,王斌与靳荣甚至屁股都不敢完全坐下去。
三人心中都在疑惑,今天的朱高煦,很不对劲,因为之前都没有这样‘温柔’的对待过他们,如今突然而来的‘温柔’,反而让这几人很不适应。
朱高煦看着三人的样子,愣了一下,片刻就知道原因了。
一时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原身打仗猛是猛,但御下,还是粗鲁了些。
朱高煦没有去解释,缓缓开口。
“你们不必紧张,叫你们一起来,是有要事给你们说。
皇上要准备对安南用兵,本王已经向皇上请命领兵前往,虽然皇上暂时还没有答应,但本王势在必得,也是必然会去的。”
“王爷,既然要去打仗,那末将就去准备王府的兵马,跟随王爷一同前往!”
王斌与靳荣两人直接惊喜出声,出去打仗,这事他们熟啊。
至于朱棣还没有同意?
在他们看来,迟早的事情,只要朱高煦开口了,其他人谁有资格和朱高煦争?
朱高煦没有出声,看了兴奋的两人一眼,随即看向李定荣。
此刻李定荣却是神情纠结,仿佛在犹豫一般。
“定容,有什么话,你只管说来便是,无论说什么,本王都不会怪罪。”
朱高煦心头感慨,从记忆中他知道,李定荣的能力其实不低,为朱高煦贡献了不少计策,只是嘛,大部分都被朱高煦给否了,朱高煦主打就是一个,幕僚我得有,但我就是不听的任性。
而且因为朱高煦本身就是个武夫,对于李定荣这样的文人,平日里也没有多少尊重。
朱高煦还能说啥,真就是弄了一个能力不差的回来,培养成自己的心腹,然后又不用,纯粹为了充当门面呗?
典型的看着朱高炽与朱高燧都有,自己不想甘于人后,朱高煦都佩服原身这个脑子了。
李定荣看着朱高煦满脸平静与从容,甚至还主动宽慰起他来,心中更是震惊。
但随即也不再去想,他本是一落魄书生,朱高煦在靖难时救了他以及家人,李定荣从此就跟着朱高煦。
哪怕朱高煦后面逐渐对他有些疏远了,他也没有丝毫在意,依旧帮着朱高煦打理王府。
“王爷,若是您亲自领军前去攻打安南,此事先不论皇上是否同意,但对王爷而言,有利有弊。
利则是王爷通过此战,再次与旧部联络,增进感情,并且可以取得大功,军中的威望更大。
但弊端同样也在这里,王爷您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之前的旧部如今被皇上拆分,分散在各地。
若是再立新功,皇上将封无所封,并且王爷的威望以及在军中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加强。
如今皇上本就对王爷有所提防,过后恐怕王爷只能去往藩地就藩,才能略微打消皇上的猜忌之心。
对王爷而言,弊大于利,还请王爷尽量不要前往,以免更被皇上猜疑。”
李定荣说完,直接跪在朱高煦身前,他这番话,说白了,已经是有挑拨天家之嫌了。
李定荣也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有多危险,只要朱高煦想,他以及他的家室,都会死。
但李定荣依旧这样说了,不仅是因为如今朱高煦的改变,让他看见了一丝希望,更是因为他这条命,以及他的家人,本来就是朱高煦救的。
对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他而言,如此恩重如山,他自当以命相报之。
李定荣看得到朱高煦这样做了之后会面临的危险,他必须要提醒,更要劝诫,这是他作为朱高煦的幕僚,应该做的。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心中很是满意,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李定荣的忠心了。
朱高煦随即将李定荣扶起。
“你为我幕僚,为我出谋划策,又何须下跪?以后不可这般了,我说过了,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怪罪。”
“你分析得很好,不过也不对,因为本王想以安南为藩地,去往安南。
你们,愿意跟随本王一同前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