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末将从未见过如赵风这般骁勇善战之人

宗祠。

赵风高坐上首,其下赵氏族人分列两旁。

小辈赵岭横出一步,欠身拱手:

“族长,战况已经统计出来了,我军诛杀黄巾共计一千二百余人,其中死于城下,八百余人,死于城上,四百余人。

而我军共计阵亡三十六人,轻重伤员七十七人,伤亡合计一百一十三人,目前还有作战能力者,仅剩两百八十七人。

这是族长您要阵亡人员名录。”

“好,呈上来。”

虽然伤亡率达到了四分之一,但总体仍在预料范围之内。

对于这样的结果,赵风颇为满意。

“诺。”

赵岭亲手将阵亡名录呈上。

他神色肃穆,已然没有了大获全胜时的喜悦。

毕竟,这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自己的父老乡亲、同袍族人,再大的胜利也抵消不了他们阵亡的悲痛。

不止是赵岭,但凡今日上过战场的族人,此刻听到战报,尽皆绽出一抹不敢置信的神情,大获全胜的喜悦顿时消散,宗祠内彷佛被一股沉重的压抑笼罩。

“这怎么可能?此战族长指挥得当,伤亡怎么可能这么高?”

“是啊!咱们严格控制上城人数,贼子的弓弩都不曾派上用场,伤亡为何会如此高?”

“阿岭兄长,你莫不是统计错了?”

“我反复统计了三遍。”

“......”

赵风扫了眼名录上的名字,六个赵姓族人,其余皆是附庸的部曲,大都是佃农的孩子,还有些则是各类匠人子弟。

虽然,赵风对名录上大多数的名字都很陌生,但这六个赵姓族人中,有两人与他相熟,他还曾亲手指导过对方枪法。

赵风心里五味杂陈,目光沉静而忧伤,明明是个铁打一般的汉子,却也在此刻,莫名的哽住,眼圈发红,声音喑哑:

“二叔。”

“在。”

“您多费心,务必要把受伤的乡勇医好,若是缺药材,一定要及时汇报。”

“放心,此事交给二叔即可。”

“还有......”

赵风深吸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但语调却止不住悲怆:

“名单上的这些人家,劳烦二叔您亲自跑一趟,摸清楚各家状况。

尚有兄弟者,多发些钱财,权当作弥补;

若无兄弟,却有长辈,宗族帮其赡养;

若有子嗣,亦归宗族抚养;

若是遗孤,则赐赵姓,归宗族抚养。”

赵勇接过名录,揣在怀里,郑重拱手道:

“族长放心,稍后我便亲自走访阵亡将士的家属。

他们全都是我赵家坞堡的英雄,我赵家岂能让英雄寒心!”

赵风心下稍安,长舒口气:

“既如此,便拜托二叔了。”

赵勇拱手:“放心,交予我便是。”

*****

坞堡外。

黄巾大营。

李大目满口钢牙咬得格格作响,全身剧烈颤抖着,双目喷火:

“两日!仅仅两日,我军兵力损失竟已达到了三千人,伤亡几乎过半。

猛虎、龙骧二营更是近乎于全军覆没!

如此战绩,让我如何跟渠帅交代?”

“可!恶!”

最后两个字是从李大目牙缝中挤出来的。

他的面上掠过一抹煞气,手指几乎要在坚硬的帅案上捏出印子,那双如牛蛋般的大眼中,怒锋闪烁,在帐中八营校尉身上来回扫视。

龙骧营校尉尴尬的闪出身来,拱手抱拳:

“将军,非是我等畏战、怯战,而是赵家贼子太过凶悍。

您也瞧见了,他可是凭一己之力,杀穿了坞堡城头。

我军将士缺乏训练,作战能力本就极弱,又碰到这样一樽杀神,不败若何。”

猛虎营校尉立刻接上话茬,附和道:

“没错!此子骁勇善战,接连鏖战一个时辰,竟毫无疲惫之感。

末将从未见过如赵风这般骁勇善战之人!

此番想要拿下赵家坞堡,单凭我军目前的兵力,只怕撼动不得坞堡分毫。

何况,接连落败,致使士气低落,继续强攻,只会适得其反。”

李大目扭头瞥向猛虎营校尉:

“王虎,你此言何意?”

“将军。”

猛虎营校尉忙不迭拱手抱拳,直奔主题:

“末将以为,单凭我军目前的实力,根本拿不下赵家坞堡。

不如派人向渠帅求助,言明利害,若我军再得八千兵力助阵,必可踏平赵家坞堡。”

“否则......”

王虎故意拉长音调,挑起李大目的兴趣。

“否则什么?”

李大目皱眉询问。

王虎没有遮掩,直接给出答案:

“我军若继续强攻,必全军覆没,届时噩耗传至元氏,只怕会传到各大士族耳中。

一个小小的常山赵家,便可撼动义军近万兵力,那么其余士族必然效仿,拒绝捐粮。

如此一来,岂非得不偿失?”

李大目心底的怒火噌得窜到了嗓子眼里:

“王虎,你是要我威胁渠帅?”

“末将不敢。”

王虎飞快摇头,拱手抱拳,随即话锋斗转:

“但如果将军您不这么做,一旦渠帅得知我军全军覆没,而没有及时求援,只怕罪责会全部落在将军您的身上。”

“这......”

李大目眉头紧攒,似在脑中激烈思考,权衡利弊。

求援虽说有些丢人,甚至会分走自己的战功,但若是全军覆没,必然使得常山各大士族纷纷效仿,拒绝捐粮,与义军对抗。

......

......

......

嘶—!

李大目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脖颈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忽然发现,这般严重的后果,根本不是他能承担的起的,自己这颗脑袋若是想要保住,必须拿下赵家坞堡,而想要拿下赵家坞堡,非得求援不可。

“将军。”

正在这时,王虎再次出言提醒道:

“渠帅的军规您应该清楚,小罪小罚,大罪大罚,无罪不罚。

末将以为,咱们宁肯承担小罪,接受小罚,也绝不能酿成大罪,承受重罚。”

话音刚落,其余校尉纷纷挺身而出: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附议。”

“......”

李大目略一沉吟,随即做出决定:

“王虎!”

王虎欠身拱手:

“末将在。”

“命你立刻返回元氏大营,向渠帅言明利害,求得援兵。”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