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风雨不透戴鹏飞 上

西贼大举入寇麟府丰三州的消息最早是随着生活在丰州的部族逃难传到兴周关。

兴周关两堡一关九寨近五万军民一日三惊,戴鹏飞不得不带领五十家将和两百骑兵全副武装巡视各个堡垒村寨,见到戴鹏飞还没有慌,百姓们才稍有安定。

很快消息得到验证,至少五万骑兵在麟府丰三州境内作乱,戴鹏飞除了派出飞骑急报同原,又连下命令放弃靠近西边的村庄,所有军民携带物资粮食向一宫一关九寨一线转移。

所谓一宫一关九寨是戴鹏飞任职六七年折腾出来的成果。

作为自学成才的土木狗+风水大师,戴鹏飞夫妇创造性的将辖区内土地分成九片。

三片靠近桑干河的二十万亩地拿出来到同原发卖,他们自己买了一片,筹集资金三十几万贯,戴鹏飞附赠风水堪舆和堡寨修筑指导。

又从辽国修大殿的钱中敲了四十万贯出来为厢军军属修建另外六片的聚居地,建设重点就是周王宫到兴周关一线的村寨,临近桑干河的土地分不到厢军军属的头上

戴鹏飞指挥军民用四处抠出来的几十万贯钱修建了一条联通桑干河与山谷中溪流的灌溉总渠,又从灌溉总渠延伸出许多支线,为了对抗未来的旱情,还挖出深井四百多口,基本解决了村庄的建设困难。

每几座村庄还设计有一个大型夯土堡垒用于存储常平粮,紧急情况时可以保护村民,对外就称之为寨。九座寨子在庆历三年完工了六座另外三座仅仅存在于对外招商的宣传中。

配合中书省拨款建成的周王宫(就是桑干河边用于祭祀周公的城池),兴周关城(山道里面建不了,在出口外面建了新城)。六七年间一片荒原之上已经是颇有人气,数万人在此扎下根来繁衍生息。

二十七上下的戴鹏飞蓄起了胡子,塞上的风沙也让他的形象愈发粗糙魁梧。梁小娘子,哦,现在是梁大娘子站在他身边,颇有一种美女与野兽的和谐。

“这遭瘟的西贼,早不来晚不来,春耕了跑过来寻死,戴鹏飞,我告诉你,一定要挡住西贼,咱家在河边可是有两万亩地,准备了两年,今年已经备好了再开六千亩地的人力物力,要是被元昊毁了,咱们全家都喝西北风”

戴鹏飞倒是神色轻松“喝什么西北风,咱家的收获不是一直存在周王宫仓库吗,城外的庄子没了就没了。

元昊也是发了疯,这个季节青黄不接,地里什么都没有,我只要把人撤到城寨里,西贼在村里再怎么折腾也只能吃土。

夫人稍安勿躁,咱家发达的机会来了,你的诰命服也该换一换了。”

提到诰命服,梁大娘子立刻由阴转晴,因为戴鹏飞非常争气,表现出来的才能又是中枢相公们特别喜欢的防守型将领(不惹事,喜欢搞土建,能与老外搞关系平事),

在周王宫和兴周关城完工后,戴鹏飞的差遣不变品级提升一级步入从七品,册封梁大娘子孺人诰命。

孺人诰命在大周正常情况只有正六品官员才有可能为母亲和妻子挣到,梁大娘子仅仅在夫君从七品的时候就获此殊荣,还是大周朝的头一个,这把子风光实在是不能用言语描述尽兴,肯定比全身都是大周朝独一无二的时尚单品要风光无数倍。

“夫君~,这话从何说起,妾身的诰命都是夫君的功劳不能尽彰,折到妾身头上而已,国朝之中已是瞩目重视,如何(什么时候)能再获升迁呢?”梁大娘子的声线温柔甜美,一点都不像生过三个孩子的妇人。

“汉宣之世,宣帝之道在于为官久任。当今之世赵官家之道在于为官尤其不能久任,若非这里情况特殊,我们早该回汴京走关系待选,

今年城堡修缮大致完工,本该是我们夫妻离任之年,谁能料到还有此劫。只要我们守住两城,大功加身之下,连升几级又有何难,且看为夫表演”

戴鹏飞深谙升官四绝技“说学逗唱”

这就有了人心惶惶之际一边下令村民向东迁徙避难,一边带人大张旗鼓的巡视村庄,每到一处都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鼓励百姓们摆脱恐惧抗击残暴的贼寇,还转身下马,脱下外套,拼命推动百姓家陷入泥坑的马车,演出一幕幕官民鱼水情的戏码

当然这样的戏码一定是在其它官员的眼前发生的,让跟来的文武官员,现场的贫民百姓无不动容落泪,纷纷加入到帮助搬迁的队伍中。

又过了三日,四五万夏州骑兵逼近完成了坚壁清野的兴周关地区,面对依靠灌溉总渠建立的城堡防线,和城堡上满坑满谷站着的守军,这一批夏州骑兵一脸的问号“你们这城上城下得有好几万军队吧?就这么个破地方值得摆这么多兵?”

相比于顿兵坚城之下的这一路夏州兵,进攻偏关的夏州人就舒服许多,他们仅仅是派遣小部队分别在榆林和偏关门口勾引了一圈,就让两座城关的守军杀将出来,上万骑兵再一波扫荡,榆林和偏关就落入了西贼手中

城破之时榆林知县携全家老幼自焚于县衙,周军收复榆林后还将他搬入城隍庙,给他在榆林城隍阴司封了个职位。

为啥西贼要这种打法呢?详情请看某庆历二年枢密院敕书“西贼苟袭边墙,各府州县军寨不得畏敌怯战,当主动出击歼敌于边墙内外,不伤我百姓分毫。”李勤有胆子不奉诏,戴鹏飞有胆子不奉诏,不代表大部分兵将有同样的胆子。

由于榆林和偏关的迅速失守打开了夏军进入同原的通道,原本进攻兴周关的四万多夏军只留下一万五千骑,三万骑被调到榆林继而穿越大山直扑同原。

四月上旬,奉诏仓促出城迎击的忠敬侯带领的朔州禁军被蜂拥而来的夏军击败,忠敬侯力战殉国,世子身负重伤之下带领朔州军退保城内死守

(忠敬侯也是倒霉,带领的禁军名义上一万战兵,实际上在兵部老爷的管理下只有七千多,还跨越各个年龄段,因为兵部和中书省没钱遣散老弱,又分了一千多在偏关驻守,实际捏在手里的就五千上下,偏关丢得太快,为了赎罪,为了不让夏军冲入同原腹地,不得不领兵出战,不幸遇到五万以上的夏军骑兵,直接完败)。

夏军以偏支兵围城池,主力五万骑进入同原地域,震惊朝野。

打到痛处的大相公们再也不能安坐,在红了眼的官家连番催促下急调宿国公程国公领汴京禁军十万北上,兵分两路发起钳形攻势

同原要是不保,再往下走就与汴京隔河相对。辽人再起什么心思,几代人在云朔代的经营可就全完了。

可惜宿国公程国公倒了血霉,战前完成整编强化的禁军只有上四军和西边的三支禁军(其实也没完成,还是李勤他们自己收的尾)

龙卫军一战尽没后,官家无论如何不肯派出另外三支上军,所以这十万禁军不但是老幼咸有,空额不明,多才多艺

还充斥了相当多之前从西征禁军中提前跑出来的“聪明人”“关系户”。

这种兵稀烂,将没种关系还硬的禁军,也难为两位国公能带着走到河东不散伙了。至于钳形攻势,钳形是有,攻势嘛,夏州人说没看到。

夏军在河东腹地如何肆虐暂且不提。戴鹏飞在兴周关经营七年多也不是吃素的,坚壁清野之后,面前的一万五千骑兵兵无所获,野无所食。

周军一旦出城进攻阻断各城寨之间联系的夏军,跑到各地放牧的夏军就赶紧骑马赶来,各城寨之间通过烟火传信,总是在夏军援军到达前撤退,等到夏军又去桑干河放马,周军又出城突袭了。

几次三番折腾七八天,折损了一千多人的夏军被折腾的人困马乏,只好收缩防守,再也不敢深入八个城寨之间,如此双方又相持十天。

“报,西贼主力抵达同原城外,我们与同原失去联系,英国公命我们坚守待援,利用春荒拖瘦拖垮当面之敌”

从兴周关派出的斥候从云州英国公处等来的最新的命令,另一路斥候抵达朔州城外,确认朔州还在坚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