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作为“新课标”第一套示范教材,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2016年版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做出了两个重要改变:适当减少精读精讲的比例,避免反复操练知识点;名著阅读重在“一书一法”,积累读书方法,摒弃僵化的“赏析体”。

在“新课标”的纲领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示范下,本套“童趣文学 经典名著阅读”丛书包含“新课标”建议阅读书目,覆盖义务教育学龄段,践行感悟式阅读、综合性点拨,帮助孩子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选本充分体现经典性、可读性和文学性,并且注重多样化,力求做到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兼顾。在体裁方面,也追求丰富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杂文等均包含在内。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均为原版呈现,并首次整理《附表》,将书内异于现代汉语使用规范的汉字单独列出,使孩子既能品读名著的原汁原味,又能巩固字词的最新规范用法,“鱼与熊掌”兼得。

体例上,在正文之外,设置“走近文学作者”“走近文学作品”“导读”“阅读感悟”“自我检测题”等板块。其中,“走近文学作者”“走近文学作品”尤为翔实生动,围绕作品进行立体式内容延伸,重点讲解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运用多种新颖直观的图解整合内容,避免空洞的概念陈述。比如,“作者简介”内容翔实丰富,“一生足迹”采用思维导图,作品特色介绍采用关键词索引,等等。形式贴合内容,读来走心不吃力。“自我检测题”不走题海战术,不与模式化考题重复,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设计习题,真正做到“一书一法”,以方法统领知识点。

名著正文中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现代汉语词典》,对生僻字词、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等,做了准确精要的注释。名著正文中标注出曾入选语文教材的章节和值得重点品读的段落,引导孩子把握精读和泛读的节奏,点到为止,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孩子的体验和思考。

期望能通过这套丛书中富有东方审美意味的插图和版式,为孩子营造亲切的母语氛围;通过完备的体例和灵活的点拨,让孩子发现经典作品的内在美;通过千百年来流传的大师作品,帮助孩子找寻奇妙时空里的对话者,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插图一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美丽的妙龄女子从水缸里出来,走到灶台前,熟练地生火、做饭。

插图二 就在这时,哪吒来了。他用法力召唤出混天绫和乾坤圈,VI抵挡住滔天的海水。

插图三 沉香拿到宝莲灯,立刻回到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奋力猛劈,万道金光夹杂着震天的霹雳,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山顶被劈开一道缝。

插图四 枣核看见官老爷翘着的胡子,心里有了主意。他蹦上去,VIII揪住官老爷的胡子,在上面荡起了秋千。

插图五 顺着高墙的目光,老鼠爸爸看到一只年轻力壮的老鼠正在墙角挖洞呢。“哈哈!我终于找到世界上最强大的人了!”老鼠爸爸高兴极了。

插图六 这天晚上,山上的老虎和山下的小偷儿都来了。小偷儿躲在屋顶上,老虎躲在墙角边。他们一个偷偷地扒开X屋顶的瓦片,一个偷偷地挖开墙角的土砖,悄悄地往屋里张望着。

插图七 于是,木兰洗去脂粉,脱下罗裙,换上战袍,只见镜子中出现了一位少年武将,气宇轩昂。

插图八 一天,一位樵夫来到渭水边,不禁对姜太公的钓鱼方法感到疑惑和惊奇,便说道:“老先生,像你XII这样钓鱼,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