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培训师的8堂私房课(修订升级版)
- 杨思卓 林海
- 4192字
- 2025-02-19 17:09:52
第五节 语言无魅力,风采减一半
有魅力的语言可以体现培训师的学识、修养和内涵,使人感到亲切,让人对你产生好感、重视,甚至敬佩。讲课讲课,课是讲出来的,讲是培训师的基本功。同样是讲,有的魅力四射,耐人寻味;有的枯燥乏味,了无意趣。培训课堂上的语言魅力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提升。
一、艺术化语言
语言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才有声韵美,才有表现力,语言是最能够表现一个培训师风采的部分。汉语在表情达意上的用法十分丰富,如有节奏有情绪,会令你魅力无穷。比如,“你真是我的好老师”这句话可以表达很多种意思,因此,我们常说“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尤其是汉语的停顿所表达的意思特别丰富,加上语调和感情,就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如图2-5、图2-6所示。

图2-5 真情表白

图2-6 说反话
图2-5中,“你真是我的好老师!”有感激的意思。图2-6就不一样了,“你真是我的好老师!”这个时候多是讽刺、质疑等反面的意思。同样的一句话,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让两个人可能会热烈拥抱,也有可能会怒目而视。所以,有时候就可以用语言的语调变换来表达不同的意思。作为培训师,这种变换语调的方法应该成为你的一项基本技巧。
在讲话的时候,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几个地方:高音和休止、减速、重音强调、低音变调。
1.高音和休止
在很多情况下,要吸引听众的时候,都会用到高音,比如,放开嗓子喊:
喂,大家注意了!
伙计们,冲啊—
高音可以用在激励和吸引别人的注意上。但是,同样是吸引,如果用休止,就有区别了。有时候,休止比高音的吸引力还要大。假设教室很乱,老师大声喊“大家注意了,请安静”,也许效果不大。倒不如走上讲台,静静地看着大家,当大家都注意到老师没有说话的时候,会马上安静下来。这就是休止的作用。
有的时候,休止还可以起到感染的作用。如果你平缓地说:
碰到这种事情之后我想了很多问题,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
你看,这样平淡地去说,就没有什么感染力。但是,用到休止,就很有语重心长的感觉:
碰到这种事情之后—我想了很多问题—后来—终于想明白了。
所以,在讲话的时候,中间可以用到“……休止……休止……休止”方式。比如,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有的地方声音突然全部消失,停顿一会儿,当你正在期待的时候,激昂部分突然迸发出来。所以,休止能制造出华彩的乐章。如果不经过设计和恰当的休止,没有停顿地说一些很好和很精彩的词语,效果就差许多。
2.减速
没有休止的时候可以减速,留给彼此思考的时间,让你的语言听起来更深刻。大部分女士演说时的语速都偏快,而男士演说时则比较沉着,先撇开内容不说,仅形式上,男士的演说会比女士的更深刻、更有力度。
为什么?女士讲话好像“打机关枪”似的: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太快了,而且没有节奏。男士就不一样,用俗话说叫作“十响一咕咚”。
嘟嘟嘟嘟,咚;嘟嘟嘟嘟,咚;嘟嘟嘟嘟,咚。
所以,作为培训师,女性的优势是表达流畅。但是,如果语速控制不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表达流畅,语速就快,相对来说,思维速度就显得慢了,这样你就思考得不深刻,反而给自己制造许多麻烦。
说得慢一点,就可以缓解你思维的压力,留给自己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也可以让别人有时间思考。因为如果听众对你的表达内容没有反应,你的影响力就小多了,就好像天上划过的流星一般。但是,如果我们把流星划过的过程变成电影中的慢镜头来回放,那效果就不同了。同样的一句话:
今天,我同大家分享一个课程,叫作PTT培训师的36项技能。这样的技能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第一项是……,第二项是……,第三项是……
假如这样表达,就是典型的行云流水式表达方法,不会给学员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换一种方式,低沉一点,缓慢一点,效果就要好许多:
各位,今天,我们召开一个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市场营销的问题。第一,我们的营销战略—应该调整了;第二,我们的营销技巧—应该提升了;第三,我们的营销观念—应该转变了。
有的人和领导讲话时没有节奏,领导听不出所以然来。当他听不出重点的时候,就会觉得你思维混乱。其实你并不混乱,写在纸上也很明白,但是,讲出来的时候,节奏感和逻辑感不强,效果就会不一样了。
所以,讲话时语速要慢下来,要有逻辑性的停顿。在一些关键的地方、重点的地方适时地用休止,用减速,用高音,你的语言会变得有吸引力。
3.重音强调
重音强调就是把重音落在不同点上。
你是我的好老师!
把重音落在“你”上,强调的是“你”,而不是别人。
你是我的好老师!
重音落在“好”上,强调了评价—不错。
你是我的好老师!
重音落在“我”上,强调的是我的,而不是别人的。
所以,重音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强调效果。你希望学员接受哪个关键词,你就在哪个关键词上做重音强调,而且可以重复。只要能做到这些,即使语速快也不要紧,同样可以变成“十响一咕咚”。
4.低音
低音往往在表达中是最感人的。我们在强调音响品质的时候往往会对低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低音最容易表情达意。比方说这句话:小芳,我爱你。
你扯着嗓子喊:“小芳—我爱你—”这样就好像是在从楼上往下喊,她虽然听得很清楚,但感染力一般。
而用低音说:“小芳—我爱你。”如此深沉动情,效果一定会很不同。所以,在课堂上表达时,我们就要注意到声调的抑扬顿挫,自觉运用这些声调处理技巧,比如在一些关键的地方,需要语重心长的时候就用低音,如此就把效果显现出来了。
5.变调
引用别人的原话或者转述别人语义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需要,适当变化自己的语调。恰当的语调变化才能表达你丰富的情感,特别是在转述中,如果语调用得不当,你所表达的意思就会完全不同。
对话一:
老师:(低沉缓慢的陈述语气)李××曾说,老人不创造价值,小孩也不能创造价值……
学员:老师,你不能这样说,他说的是不正确的。
对话二:
老师:(音调稍高的质疑语气)李××曾说,老人不创造价值?小孩也不能创造价值?
学员:老师,很显然他说得不对。
你看,老师说同样的语句,学员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在对话一里,学员连老师都一起否定了;而在对话二里,学员只否定了李××。因为在对话一里,老师在引用李××的谬论的时候,用的是陈述的语气,别人听起来,会认为老师也赞同这样的观点;而在对话二里,老师用的是疑问的语调,学员自然不会认为老师也错了。
因此,如果要运用转述,就要注意自己音调的变化。一般来说,音调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正常转述:陈述语气;
对真理名言的转述:低沉,缓慢;
对谬论的转述:质疑,音调稍高。
尝试一下,你讲话的内容不变,只改变音调、语速和你要强调的部分,看看会收到什么效果。只要把握好了这一点,相信你的课程会精彩许多。
曾经有一位意大利的女歌剧演员请一些朋友在饭店里吃饭,这些人全部来自国外,不懂意大利语,她开始拿起一张纸读给大家听,声情并茂,客人听后全都哭了。虽然他们没有听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全都被深深感染了。其实,女歌剧演员念的只是菜单而已。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更准确地说,是对语言灵活运用所带来的魅力。所以,同样的一堂课,同样的词、同样的句,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效果会截然不同。
二、具象化语言
相声中有个经典段子《卖布头》:
瞧瞧这块布,你看看这个色,没有苞辫没有滓没有窟窿眼儿。
这是什么色,它是本色白。它怎么这么白,怎么这么白。
它气死头场雪,还不让二路霜,气死了头号的洋白面了吧,
那气死赵子龙啊,也不让小罗成,谁见过薛白袍他压过小马超哇。
咱不提这种白,咱单提这种布,你买到家里去,
是缝被单儿啊、做被里儿啊、裁门帘儿、你砸裤褂儿去吧,
是禁铺又禁盖啊,是禁洗又禁晒啊,是禁拉又禁拽啊,是禁蹬又禁踹啊。
十年八年也盖不坏呀它,说面子有多宽,说布匹有多厚,
这锥子锥不动,这钢针扎不透啊,你是多么快的剪子都铰不动它。这是钢板。
这里就用了大量的具象化语言,就是把一个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形象去描述,“白”是个形容词概念,怎么说白呢?就像“头场雪”“二路霜”“洋白面”等,白的程度就跃然眼前,活灵活现。
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曾经说过:“精彩的语言就像画笔,讲完了,听众就像看到一幅画。”这点被广泛使用,频繁出现在大家的作品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美国人的性格》中,就用了具象化语言对美国对欧洲的纠结做了精彩的描述:
美国是欧洲的“逆子”,欧洲是美国的“严父”,假如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家长对他的子弟仁慈些,北美可能像中美一般成了犯罪者的乐园。但北美不然,它吸引了虔诚地想在地上建筑天堂的清教徒,正是这些无数背井离乡、抛弃父母之邦的移民,建成了一个向欧洲要求独立的美国。从欧洲到北美去的移民不但不怀念祖国,年老了没有丝毫要到故乡去寿终正寝的意思,更不会立遗嘱让子孙把棺材运过大海葬入祖茔。他们对于压迫他们到不能不自求自由之邦的老家,心里充满了愤恨。美国这个负气的孩子是希望关了门做个样子出来给人看看,他们对欧洲的灾难即使不幸灾乐祸,但是也不会发生姑奶奶对娘家的关切。所以我说他们有一点像是严父手下,受尽了委屈,发誓不再回家,出门自立的孩子。在孩子心头有着一肚子总得找一个机会出一出的怨气。“就是冻死、饿死、被天雷打死,也不再进你这扇门了。”但美国人是负气出的门,他们尽管天天在叫着“美国化”,但是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明白,他们的目的是要老家里的人说他们一声“有志气”。他们在任何一部门的生活里,最高的标准还是在欧洲。
费老用了“严父”“逆子”“姑奶奶对娘家的关切”这一组具体的形象,来论述美国与欧洲文化同源但爱恨交织,美国不止一个时期对欧洲奉行“孤立主义”,但在关键时刻还是会与之并肩的复杂情感,很是传神。
三、哲理化语言
哲理体现的是人们对世界本质规律的探索。人需要精彩,也需要深刻,哲理化语言能够给人带来思考和启迪,培训课堂中哲理化语言的使用可以提升课堂品质。哲理化语言体现了培训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给学员带来启迪,哲理化语言就是“点睛之笔”,其来源可有三个。
1.引用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老子)
人生的三路向:逐求、厌离、郑重。(梁漱溟)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2.总结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结之以义。
借力比努力更重要。
3.创造
创新就是要违规,创造就是要破坏。(严介和)
新领导乃是心领导。(杨思卓)
哲理化语言以其精当而让表达高度概括,作为归纳或演绎,为课堂增色不少,哲理化语言需要一定的哲学高度,培训师需要广泛学习、批判吸收、实践体会和创新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