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去喝啤酒!

“去喝啤酒!”周珏倒在床上,情不自禁的喊出了声。既来之,则安之。尝一尝正宗的德国啤酒——这就是她的心愿。一想到这里,周珏觉得自己的整颗心都变得澎湃起来了。

清晨,周珏在民宿老板娘的蓝莓果酱香气中醒来。推开民宿的木窗,亚琛老城的砖石街道还浸在雾气里。

周珏对着窗台上打哈欠的虎斑猫晃了晃手里的啤酒杯钥匙扣,“早啊先生,今天要喝遍亚琛的啤酒哦。“猫咪慵懒地甩了下尾巴,消失在爬满藤蔓的砖墙后。

“未满十八岁在德国不能喝酒”,早餐桌上,老板娘突然推来杯浑浊液体,调味用的迷迭香还在啤酒的浮沫里打转。“但这是亚琛,早餐啤酒充其量算维他命补充剂。”

作为边境小镇的亚琛,毗邻荷兰和比利时。由于比利时的法定饮酒年龄比德国更宽松,因此不少的青少年都热衷于跨境饮酒。墙上的照片里,年轻时的老板娘正脚跨德比边境,左右手各举着三瓶啤酒,神情恣意,潇洒无两。

踩着湿漉漉的鹅卵石转过圣雅各教堂,烤面包的焦香突然被浓烈的麦芽香气截断。周珏像被无形丝线牵引着,停在了一扇嵌着黄铜啤酒花标志的木门前。门楣上褪色的哥特体字母写着“Zur wilden Hefe“(野酵母酒馆),推门时铜铃的清响惊醒了趴在桌上打盹的师傅。

“早安,来自东方的小姐。“师傅擦拭着镜片,工作围裙沾满深色酒渍,“想尝尝正在发酵的婚礼啤酒吗?新娘父亲预订的,用了亚琛森林的蓝莓。“

周珏眼睛亮起来,鼻尖几乎要碰到泛着紫罗兰光泽的橡木桶。当带着果香的气泡在舌尖炸开时,她忽然捂住嘴巴:“这酒在说话!“

师傅笑得胡须乱颤,变魔术般端出三只不同形状的酒杯:“黑啤是穿燕尾服的管风琴师,白啤是戴雏菊花环的牧羊女,红啤嘛...“他笑起来,“大概是偷喝圣酒的修道院学徒吧。“

在科班街转角,铸铁招牌上的年份让周珏驻足——“Pontstraße 142号,自1843年酿造传统科隆啤酒(Kölsch)“。推开包铜木门,酒窖特有的阴凉裹着麦芽香扑面而来。正在清洗铜质发酵罐的第三代传人汉斯擦着手迎上来:“来得正好,我们的冷泡啤酒花该换冰了。“

“这是遵循黄金比例,“汉斯指着正在糖化的麦芽汁,“只用水、大麦芽、啤酒花和亚琛特有的硬水酿造的。“当周珏接过0.2升细颈杯时,汉斯突然按住杯底:“真正懂行的要盯着杯壁气泡——每秒上升3个气泡的才是完美低温发酵。“

淡金色酒液带着青草气息滑入喉咙,周珏奇怪地发现,酒杯底部印着一个老人的头像。“这叫Stange酒杯,每喝空一杯,服务员就会用铅笔在杯垫画一道。“汉斯笑着展示布满划痕的橡木桌,“上次的啤酒马拉松冠军在这张桌子喝了27杯。”

从科班街出来,一路上慢悠悠地吹着夏日傍晚带着啤酒香气的小风。凉爽舒适的风扬起了她裙摆一角,只是,似乎有双眼睛在盯着她看——周珏隐隐察觉到。回头看时,街道上只有来去匆匆的行人,哪里有什么不怀好意盯着她的怪人呢?周珏笑了笑,“大概是想太多了吧。一个中国人走在德国街上,回头率高点也不稀奇嘛。”

暮色漫过三国交界碑时,周珏早已经晕乎乎飘飘然了,夕阳的绯红色也漫上了她的脸颊。此刻她端着一瓶精酿草莓酒,站在横跨德比边境的酒馆门前。左侧招牌画着举啤酒杯的柏林熊,右侧却是倒啤酒的蓝精灵,霓虹灯管在国境线上方拼出“BEER WITHOUT BORDERS“(无国界啤酒)。在德比边境的钢铁琴弦上,亚琛如一枚被月光打磨的银币,折射着双面镜像。白日里德国少年们循规蹈矩地游走于戒尺边缘,当日暮将莱茵河水染成琥珀色时,他们便踩着石板路上的星辉,向着比利时方向踏出试探的脚步——那里飘散着巧克力香气的晚风中,藏着被法条赦免的微醺特权。

感受着酒瓶上凝结的水珠一点点浸湿掌心。周珏仰头灌了一口酒,酸甜的果香在舌尖绽开。这样的时光最适合放空,什么都不想,就这样看着天色一点点暗下来。

突然,一阵凉风掠过她的后颈,激起一片细小的疙瘩。周珏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却感觉那道若有若无的视线依然停留在我的背上。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像有人在用目光轻轻抚过你的每一寸肌肤,让你浑身不自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周珏,渐渐的回过神来——的的确确有一道眼神盯着她,从科班街出来时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