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农民军的错误不能犯了
- 明末,从救援扬州开始
- 追梦千里之外
- 2401字
- 2025-03-30 18:37:54
拿下徽州,稳定皖南,就从南面威胁到了应天府,还变相保护了杭州的西部防线,这属于大功一件。
刘秀没有亏待浙江军团,任命顾炎武兼任徽州总管,论功行赏,分地分房。
这种民屯,已经形成了流程,顾炎武都不用费事,派一个副手出面就行,只不过名单需要刘秀批准。
镇江大帅府,刘秀交给参谋部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农民军的教训,他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李自成的看法。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自成的名字总是伴随着诸多的叹息。流传最多的故事,就是他进了北京就开始纸醉金迷,最终导致失败。
然而,刘秀不相信这个说法,事实的真相一定被掩盖了,清军就不是什么好人。
果然参谋部调查后,刘秀得到的情报,根本不是这回事,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进入京都之时,那场面可谓是万民拥戴。
老百姓们“焚香设案,贴‘顺民’二字于门”,明朝的官员们也都迫不及待地投降。
不过出乎意料,谁能想到,短短数月之后,他就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打得一败涂地,最终落得个九宫山被杀的下场。
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清军所说的腐败,参谋部认为,这是因为他犯下三个致命错误。
第一个错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1644年3月,同时存在着三个政权,分别挂着明朝崇祯、清朝顺治和大顺永昌的年号。
如果有大局观,任何一个稍有远见的人都明白,此时关外的清军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可李自成呢?他的举动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不但没有积极进攻,就连防御都没有做,他竟然把主力部队,全都调往西北去种地了。
要知道当时的清军可是相当强大的。皇太极早在1642年就打下了锦州,八旗军甚至做的更夸张,直接能够绕道蒙古,扑向京都和直隶。
然而李自成没有想过清军进攻,也没有和谈的打算,睁着眼睛说瞎话,他天真地以为自己和清朝可以井水不犯河水。
他不仅不在山海关设防,还想把明军中,最能打仗的吴三桂部调离了前线,然后收编了以后再说。
当清军杀到山海关的时候,守关的竟然是一个刚刚投降三天的明朝总兵唐通,这个行为让人很迷惑,农民军在做啥。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战场上,放着最危险的敌人不管,反而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要知道大明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哪怕和陈友谅激战正酣,也始终警惕着北元的动向。
可李自成呢,一点经验没吸取,对关外那十几万八旗军视而不见,一心只想着给陕西老乡分田地。
难怪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拿下潼关之后,一直很迷惑,他感到纳闷不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李闯王,简直狗屁不是,这是给大清送江山?”
李自成也许确实不配赢,再看他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把可能的朋友逼成了敌人,这个做法也很奇怪。
农民军有个“追赃助饷”的做法,这个做法也说不上对错,就是让明朝的官员把贪污的钱交出来,充当农民军的军费。
在打天下的时候,这招确实很有效,就像崇祯朝的户部侍郎。党崇雅被拷打出七万两白银的时候,老百姓都拍手称快。可是当他进入北京之后,问题就出现了。
那些投降的明朝官员,原本以为可以保住自己的家产,没想到被大顺军搜刮得一干二净。
一个四品文官周钟,因为交不出五千两银子,被士兵用夹棍夹断了手指,这就有点过分了。
至于大学士陈演,他是活该,被拷打了三天,钱财都没了,还被搞死了,临死之前,这货哭着说,“早知如此,不如殉国”。
这些官绅地主们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不该杀,这个还真不好说,至少杀之前稳定了以后。
要知道文人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在李自成进北京之前,他们觉得明朝要完蛋了,得赶紧投靠新的主子。
可被追赃之后,所有朝廷读书人,他们觉得这个大顺政权,根本就是土匪的升级版。
更糟糕的是,李自成一边追赃,一边又继续搞打土豪,这种做法彻底激怒了官绅集团。
后来清军入关的时候,河北、山东的地主武装全都倒向了清朝,还为多尔衮送粮食、当向导。
这些人可都是二鬼子,墙头草,曾经给李自成写过效忠书,用人不当跑不了。
朱元璋当年虽然也痛恨贪官,但是他懂得要稳,于是成功之后,没有外敌威胁,在南京坐稳之后才动手整治。
作为后辈,李自成却在开始阶段操之过急,新政权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就把官绅地主们都推到了对立面。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他在军事上的愚蠢决策,没有能够抵挡得住清军的进攻。
山海关,这个地方可是中原王朝能不能存在的最后一道防线,失去了这里,京都就无法安全。
原本这里很安全,驻扎着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作为统帅,二鬼子吴三桂都已经答应归顺大顺了。
可是李自成却做了蠢事,他派了8000杂牌军去接管山海关,守将唐通还是刚刚投降的明军。
为了防止二鬼子变卦,他也做了一些行动,他扣留了吴三桂的全家当人质,包括二鬼子的父亲和爱妾。
结果他的算盘落了空,吴三桂降而复叛,清军趁机杀入关内。
更可笑的是,直到开战之前,李自成都不知道清军已经到来。
要知道多尔衮都没想到,接到吴三桂的求援信时狂喜:“此天赐良机,不可失也!”
而李自成的探马,还在百里之外毫无察觉,这样的情报能力,想赢太难了。
大顺军在山海关和清军血战一昼夜,其实也是没输,差点把吴三桂打得崩溃。
直到清军突然从侧翼杀出,情报才知道,李自成才惊呼:“鞑子来矣!”
大顺军的战斗力并没有退化,还是可以战斗的,根本不是汉人不能打,完全是被李自成给坑了。
参谋部的总结,就是李自成的失败,就在于他不懂抓住主要矛盾,眼中只有已经失败的明朝,却看不到真正的对手。
他不懂得团结大多数人,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也没有识人的能力,总是搞错忠心耿耿。
再看清军,多尔衮的反应太快了,入关之后立刻宣布,“前朝官员官复原职,地主田产一律保护”。
多尔衮靠着这种“统战大法”,仅仅用20万八旗军就稳定了北方,基本统治了上亿的汉人。
李自成的故事告诉刘秀,想要成就大事,不仅要有强大的武力,更要有清醒的头脑。
只是农民军也许太顺利了,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只能眼睁睁地,把江山送给了关外的清朝。
刘秀不知道,当李自成在九宫山面临绝境的时候,他是否会后悔曾经犯下的错误呢?
也许他到死都不明白,如何一步一步把大好的江山拱手让人的。而他的教训,也是有用的,让刘秀在面对抉择的时候,能够更加谨慎、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