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清军派出洪承畴统治江南
- 明末,从救援扬州开始
- 追梦千里之外
- 2086字
- 2025-03-08 12:53:52
南明应天府的大臣们投降后,多铎没有进城,就在城外驻扎,另外遣贝勒尼堪、贝子屯济等率军追击弘光帝,并成功击杀黄得功,生擒弘光帝。
弘光帝被俘,与崇祯太子在都铎面前对质,弘光皇帝并不是中兴之主,无法为明朝力挽狂澜,在出逃之后被清军俘虏,这是继明英宗之后,被俘的第二个明朝皇帝。
进城前,弘光帝被带到清军中军大营,负责南征明朝的清豫亲王多铎,在此地理政。
弘光帝见到多铎之后行跪拜礼,而多铎则端坐着,坦然接受了。之后,多铎命人置办酒席,招待弘光帝,而同时出席宴席的还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崇祯皇帝的太子,弘光帝则被安排在这位太子的下手边。
为什么崇祯皇帝的太子会出现在南京?而且成了多铎的座上宾?
其实,这位所谓的太子是假冒的,之前弘光皇帝还在应天府时就出现了,弘光皇帝组织大臣对其进行辨别,最终确认此人是个假冒货。
但是弘光帝怕引起舆论非议,不敢贸然杀害这位自称“崇祯太子”的青年,只得将其暂时关押在监狱之中。
在多铎率领清军来后,这位所谓的“崇祯太子”被放了出来,而多铎为了利用这位“太子”,来打压弘光帝继位的合法性,所以将这个假冒的太子带在身边。
果然,在酒席上,多铎开始了对弘光帝的责问,多铎先后问了弘光帝四个问题。
第一问:“汝先帝自有子,汝不奉遗诏,擅自称尊,何为?”
意思你们先帝有儿子,你却不奉遗诏,擅自登基称帝,这是要干什么啊?
果然,多铎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指弘光帝称帝的合法性,“假冒太子”则成了攻击弘光帝的王牌。
第二问:“汝既擅立,不遣一兵讨贼,于义何居?”
这个意思更简单,既然已经擅自称帝,没有发一兵一卒讨伐逆贼,指李自成,从道义上你说得过去吗?
这一问确实切中了弘光帝的要害,弘光朝建立之后,虽然主张“联虏平寇”,但是南明却没有派遣任何一支军队去讨伐李自成,而李自成则是被清军消灭的。
第三问:“先帝遗体,止有太子;逃难远来,汝既不让位,又转辗磨灭之,何为?”
这个更有意思了,先帝骨肉只剩下太子了,太子逃难远道而来,既不让位于太子,而且还想加害于他,意欲何为?
这又是拿假冒太子来说事。而在这里,假冒太子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他说道,“皇召我来,反不认;又改姓名,极刑加我。奸臣所为。”
多铎第四问:“我兵尚在采石矶,汝何为便走?自主之耶,抑人教之耶?”
意思清军是来谈判的,为什么就想着逃跑?是自己打的主意,还是有人教唆你的?
第四问有点废话了,清军到江南之后,应天府的弘光帝,已经丧失了坚守的信心,不逃跑还等什么?至于是自己决定,还是有人教唆,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面对多铎提出的四个问题,弘光帝的反应很一致,弘光帝一言不发,没有回答多铎的任何问题。
多铎也无可奈何,鉴于弘光帝的特殊身份,多铎虽然贵为亲王和摄政王的弟弟,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被俘的敌国君主,也是无权处置的。
五月二十五日,弘光皇帝入城,他被清军安置在一顶没有帷幔遮挡的小轿中,身着一件蓝布衣,手拿一把油纸扇遮面,与弘光同时被俘的妃子则骑驴跟随其后。
沿路的明朝百姓们纷纷围观,甚至还有人向弘光帝的轿子投掷瓦砾石头,大概是发泄对其偷偷逃跑、置百姓于不顾的怨气。
六月初,多铎又遣贝勒博洛突袭杭州,败大学士马士英,降潞王朱常淓,淮王朱常清亦自绍兴投降。
多铎即改南京为江南省,并疏请授江宁、安庆巡抚以下官三百七十三人,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并以南京为中心,各重镇要道派驻八旗重兵,随时准备继续南下,扫荡各地的抗清武装和明朝残余势力。
七月,多尔衮发出命令,清廷以多罗贝勒勒克德浑、固山额真叶臣等往江南代多铎。
多铎率大军及弘光帝、伪太子等战俘凯旋京师,顺治帝亲迎于南苑,行郊劳礼,晋封多铎为和硕德豫亲王,并有丰厚赏赐。
洪承畴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清朝在江南沿用明朝制度,帮助清朝政权实现汉化。
于是多尔衮同意了,洪承畴被任命为江南经略,负责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并捕杀抗清义士。
洪承畴原来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尤其是最后的锦州之战,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内弹尽粮绝。
这时松山副将叛变,引清军入城,洪承畴这才城破被俘。洪承畴被俘后,投降清朝时,可以说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按理说应该属于情理之中。
洪承畴被俘虏后,绝食数日,不肯投降,想要一死报国。范文程与皇太极亲自劝降,都以失败告终。
据说最后还是日后的孝庄太后,当时的庄妃亲自出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让洪承畴决定改投清朝。因为洪承畴当时是蓟辽总督,得到了皇太极的极大重视,对他恩礼有加。
清军入关后,顺治任命洪承畴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多铎在江南强制推行剃发令,引起江南人民的反抗后,多尔衮让洪承畴取代多铎,平定南方反清义军。
洪承畴的降清保命其实并不算什么,因为这是他所有罪恶中最轻的那一个。他投降清朝后,利用自己熟悉明朝内部情况的条件,充当了清军的马前卒。
尤其是南下胡广,更是手上沾满了汉人的鲜血。原本洪承畴在江南声望很高,应该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可实际上江南人士根本拒绝承认他,甚至嘲讽他应该已经死在了松山。
洪承畴在应天府的府邸建成后,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母亲弟弟也拒绝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