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临阵倒戈
- 起义三天,闯王李自成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王再世
- 2016字
- 2025-02-09 16:25:42
“砰——”
一枚弹丸落在炮灰们的军阵中,残肢断臂飞溅开来。
一段内脏落在附近几个战友的身上,心有余悸的几人本能地不断后退。
胃中一阵翻江倒海,没见过血的大头兵直接在原地呕吐起来。
通许县城墙上没有丝毫的鲜血,只有弹丸击中时砸歪的几块被铳子打上弹孔的砖和插在上面的箭矢证明城下的火力在持续不断地倾泻。
甚至直到现在,官兵都不曾抵达重兵把守的第二道堑壕。
站在城头上,李济民扫视下方因友军背刺混乱不堪的官兵。
“在一面旗帜上写出‘临阵倒戈,秒结军饷’挂上城头。”
命令传下,明晃晃的金黄色大旗从城头垂下。
大头兵没多少识字的,但军官中却有几个。
简单八个字,让看懂的军官狠狠地体会到什么叫世态炎凉。
后方友军欠饷不说,还要以死相逼,前线的敌人竟然持续大撒币。
他真的,我哭死。
一时间竟然分不清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炮声还在持续,每一秒都有前方的炮灰伤亡。
“嘁,全军听令,掉头进攻!”
下定决心的军官命令手下对友军阵地发起进攻。
“临阵倒戈,秒结军饷,兄弟们冲啊!”
有的聪明人把起义军的筹码对手下讲明,响应者云集。
方才还呆在原地捡钱不知所措的大头兵,此刻齐齐转向攻向来时的位置。
没谁不想得到信任和尊重,如果有的选。
无论口头上怎么保证,都比不上足粮足饷的待遇。
顷刻间,炮灰与骑兵达成默契,向来时的方向发动疯狂进攻。
这一幕也被温俊发看在眼里。
“艹,反了你了,给我射击!”
若只是一群炮灰,派出一个千户所的骑兵冲过去就能解决问题。
但骑兵已经被罗远派过去了。
温俊发的二十万大军中,领骑兵军饷的足有万余,但军中的马匹和骑兵军饷都到了谁口袋,温俊发比任何人都清楚。
当骑兵携滚滚烟尘冲锋而来时,温俊发只能命令步兵上前排列成盾墙防御。
顶着不断落下的箭矢铳子,倒戈骑兵结结实实地撞在盾墙上。
刹那间,盾墙上出现一个个缺口,骑兵的长枪顺势刺入,而缺口中也有步兵的长枪伸出。
血花飞溅,尸骸横飞,不知主人因何跌落的战马迷茫地站在原地,脱手的盾牌被冲击力撞飞。
踏着满地尸体,倒戈的骑兵队伍冲出了军阵,队伍撤到外围重整队形,再次冲锋而来。
战马嘶鸣,士兵呐喊,如是者数次。
烟尘之外的李济民和都看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能看到骑兵每次冲出队伍都少了很多人,后方的步兵阵线也要单薄几分。
继续罢(喜)。
城墙上的李济民看似古井不波,心中已经乐开了花。
当城下炮灰们决定临阵倒戈之时,无论他们的战果如何,李济民也是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不管倒戈的炮灰和官兵谁胜谁负,都是官兵们彼此内耗,敌人的削弱就是自己的增强。
至少现在,我李济民还没把倒戈的官兵当成自己人。
扪心自问,我是个好人,但不是圣母。
这么多人被金钱攻势劝降,手下自己人有无不满暂且不论,他们能因为金银投降,难道就不能因为金银再反叛?
若人数少,还能打散混编,可城下大头兵少说也有几千人,打散混编?
抱歉,那需要很长时间,还会引起倒戈兵卒的不满。
如此紧张的形式下,时间和士兵的心态,恰恰是最重要的。
最多,我也只能在倒戈兵卒溃逃时正式收编他们。
期待政委的第不知道多少天.jpg
摇摇头,李济民继续看着城头下的厮杀。
舍弃了攻城器械和填沟推车的炮灰步兵冲锋的速度也不慢,没过多久便抵达奋战的官兵与骑兵的阵线上。
队形松散的他们仅凭自己自然无法对抗阵容整肃的官兵,但是在骑兵的支援下,官兵的损失持续增大。
在后方观战的温俊发自然也能注意到前方的情况,眼见前方抵挡不住,下令正在和城头对射的火炮也发动攻击。
几轮对射后温俊发也察觉到,与城头对射的交换比并不大,只是自己的损失。
与其被城头的火炮牵制住,还不如承受损失的同时把火炮用到更有价值的位置。
反正明军炮兵数量众多,远非叛军可比。
“砰——”
熟悉的爆炸声传来,不分敌友的弹丸从半空中落到正在激战的阵线上,终于勉强遏制住了倒戈士兵冲锋的势头。
然而,前方战斗的官兵只有一个卫,满编5600人,实际三千多人。
相比较而言,倒戈士兵的数量更多,因此等概率下,损失的倒戈士兵也要更多。
因此对于温俊发而言,这是值得的。
至于大头兵的命……
军饷都不按时发放的温俊发会在乎?
弹丸不断落下,地面遍布残破的尸骸。
眺望远方,李济民看到一个倒戈的骑兵长枪刺穿数个官兵,最后被流矢射穿喉咙。
他的尸体淹没于地面无数被来往士兵才成肉糜的众多尸体中,被奋战的士兵遮挡。
火炮的齐射成功压制住了倒戈士兵的进攻步伐,李济民摇摇头:
倒戈士兵的数量还是太少,不过目的已经达到。
友军倒戈,对大头兵的士气将是个不小的打击,更何况温俊发还用火器弓弩不分敌我地攻击。
罢了,等损失再大些便撤兵罢。
站在那里,李济民等待着。
然而,这些倒戈的明军战斗力远远超出了李济民的想象。
被逼入绝境,无路可走的士兵只有拼死奋战。
或许他们已经忘记了为何而战,只是机械性地重复着一次次地战斗。
最先撑不住崩溃的,竟是官兵!
当官兵出现溃退迹象时,观战的李济民还有些惊讶。
而后方的温俊发更为惊讶。
怎么可能?
叛军究竟许给他们多大的好处,让他们如此奋战!
尼玛比在明军阵营时打得还猛。
正当倒戈士兵准备继续追击时,城头上传来一阵锣声。
“叮叮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