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战将至

“官兵过去了?”

地道中,李济民听到棚顶传来一阵阵脚步声。

一旁的李自成点点头:“老弟已经带人去了。”

持久战,而且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济民唯一能想到的取胜之法便是游击战耗死他们。

想要搞游击战,那配套的东西也要有。

地雷、地道、冷枪冷炮以及密营等等就都要有。

比如说,现在的李济民本人就躲在地道下面,平民们遭到官兵进攻时也会转移至地下躲避。

反正官兵不会长时间占据村庄。

占领村庄的话,人少不够用,人多耗不起。

凭借着从平民手里获取的周边地形情报,李济民完全可以摧毁敌军补给线。

几天前,官兵派出一万多人来进攻一个村子,李济民依靠地道安排好平民,凭借地形和村口旷野的各种陷阱轻松击溃官兵。

官兵的战斗意志并不强,士气很容易崩溃,想击溃很轻松,如果能将他们包围,甚至还能全歼并俘虏。

对大部分俘虏,李济民都能让他们和普通起义军士兵享有相同的待遇,除非他们真的太过分。

除此以外,李济民还能偶尔发动机次主动攻击,派遣士兵从地道进入田山村,用火器里应外合攻击山上山口的官兵。

连续几次作战后,歼灭的官兵累积上万,罗远不得不开始后悔自己最初的行为。

“姓罗的,都是你干的好事!”

官兵帅帐,冯弘毅黑着脸,一旁的罗远脸色也不大好看。

本以为主动出击能逼得叛军决战,却不曾想叛军如同弹簧,在松手的瞬间才会发力。

即使占领村庄,最后也只能因为来不及向总部求援而被歼灭。

更糟糕的是,现如今瘟疫也在军中蔓延开来,数千士兵病倒,几百人丧生,明军的士气也日渐衰落,甚至出现了逃兵。

直到此时,罗远才明白不该招惹叛军,更不该和李济民闹成不死不休的僵局。

可无论如何,身为高级官员的罗远不可能承认自己有错。

故作平然地喝了杯茶,罗远轻轻说道:

“若咒骂罗某便可德胜,罗某任你辱骂千遍。”

脖子一挺,罗远表示死猪不怕开水烫。

艹!

这幅无所谓的样子让冯弘毅更加恼火,一气之下差点抽出佩剑。

“也罢,为今之计只有扯进安冢县内以作长远打算。”

两人在这里呆了将近三个月,粮食消耗无数,损兵折将,士气低落,只有撤退到县城中依靠县城的补给做长远打算。

叹了口气,冯弘毅无奈地摇了摇头,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军中剩余粮草只够维持一个月,箭矢火药等等更是早就濒临耗尽。

明军士兵听说要润,各个暗自欢呼雀跃,火速收拾好行李,宛如起义军急行军一般火速赶到目的地。

“什么?官兵来了?”

得到这一消息的谭杰惊讶万分。

安冢县外有兵灾,这对于县城中的几大豪门来说并不是秘密。

不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哪个豪门愿意主动对抗叛军,损失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挣钱吗,生意,不寒碜。

直到,官兵几万人高调进城,提督冯弘毅要求一众豪门赴宴。

包括谭杰代表的谭家,众多豪门子弟纷纷前往。

说了一大堆的空话后,冯弘毅进入正题,要求所有家族提供家兵、粮食和各种物资。

几个家族的代表面面相觑:你七八谁啊!

流水的县长,铁打的老爷,县长都不敢刮豪门的东西,何况是刚刚来的官兵。

也知道豪门代表不能这么爽快地答应,冯弘毅冷笑了几声:

“恐怕你们还不知道,叛军把通许县的豪门屠戮一空,将周边村落的地主处死不少,一旦叛军进了城,后果怎样不用冯某多言。”

地方豪强出身的冯弘毅很清楚这些世家豪族是怎么想的,然而现在各大家族的利益应该和官兵是一致的。

果然,听到这话的几大家族的代表对视了一眼,一抹异样的眼光一闪而过。

短暂几个瞬间,众人已达成某种默契。

宴会持续了很久,冯弘毅频频请求豪强出资出人,各大家族却只是嘴上答应,从不明确表态什么。

然而宴会一结束,各大家族都默契地派出自己家族的家仆前去收集情报。

几日后,得知起义军对豪强是何种态度的各大家族纷纷表示愿意合作,主动送上大量财物。

有了钱,冯弘毅并没有私吞,他很清楚现在如果继续捞钱,以后就永远也不可能捞到钱了。

金银珠宝被发放给明军数万士兵,尽管每个人只分到了几钱,但依然欢呼雀跃。

无他,只因为明军的军饷被拖欠太久了。

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十年,有些年轻的大头兵甚至第一次知道当兵竟然是能拿到军饷的。

仅仅一天的功夫,原本颓废的士气迅速回复到战前水平。

眼见大量财物从自己面前经过却不能收进腰包,罗远的嘴角几乎要留下口水,然而最后还是适当的发了一部分给手下。

他想要捞钱,却不想死,当命和钱二选一时,罗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命。

克扣一部分,罗远也给了一些银两。

……

与此同时,李济民也在积极进行军备升级。

“官兵进了安冢县?”

消息传到李济民手上,并未引起太大波澜。

敌人总共三路大军,现在还有一路人数最多的温俊发部没来,况且据城而守的敌军要远远比野外的敌军更加危险。

放弃主动权?

没错,但是官兵也因此获得了更强的实力。

“新装备列装的怎么样了?”

文职人员答话:

“已经全部列装,火药和弹丸储备也勉强够用。”

勉强?

皱起眉头,李济民表示勉强可不行。

接下来是长时间流窜各地的持久战+游击战,不但要保证够用,还需要绰绰有余。

无论如何,必须要确保这些补给和装备的绝对充足。

从地道里站起身来,李济民一边往地道口走一边说道:

“带我去矿场视察,我要亲自看看产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