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穿越的代价
- 穿越时空的诗心:与李白同行
- 梅临溪
- 2283字
- 2025-04-07 08:49:11
从唐朝穿越回现代后,李教授的生活表面上恢复了平静,可只有他自己清楚,一切都已截然不同。曾经硬朗的身体,如今时常被病痛折磨,每到阴雨天气,关节就像被无数钢针深深刺入,疼痛难忍。而在内心深处,那些与李白共度的时光,如同挥之不去的幻影,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让他对现实世界愈发感到迷茫与疏离。
又一年清明,当涂飘起了蒙蒙细雨,细密的雨丝如同银线般,编织出一片朦胧的雨幕。李教授独自踏上了前往李白墓的路途。他的脚步不再像从前那般轻快,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迟缓,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一路上,熟悉的景色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却再也无法唤起他曾经的热情。
终于,李白墓出现在眼前。墓前早已聚集了许多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却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前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
一位身着传统汉服的老者,神色庄重地走到墓前。他手中捧着一坛古朴的陶制酒坛,坛身刻满了精美的云纹。“这是我依照古法酿造的桑落酒,”老者声音低沉而醇厚,“选用上等的糯米与桑叶,历经九九八十一天的精心酿造,酒味甘醇,回味悠长。李太白一生爱酒,愿他在天之灵能够品尝。”说着,老者缓缓揭开酒坛的封盖,将酒缓缓洒在墓前,酒液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向远方。
紧接着,一个年轻人快步走上前来。他穿着时尚的休闲装,背着一个旅行背包。年轻人从背包里拿出一瓶红酒,酒标上印着醒目的外文标识。“我是一名背包客,”年轻人说道,“在游历世界各地的过程中,李白的诗歌始终陪伴着我。这瓶红酒来自法国的一个古老酒庄,它见证了不同文化的魅力,我想与李白一同分享。”
就在这时,一阵嘈杂的笑声打破了墓前的宁静。一群打扮新潮的年轻人簇拥着一个染着夸张发色的男子走来。男子手中拿着一瓶造型奇特的鸡尾酒,酒液呈现出绚丽的彩虹色,还冒着丝丝冷气。“什么诗仙李白,在我看来就是个老古董。”男子满不在乎地说道,“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搞这些老掉牙的祭拜仪式。”
李教授听到男子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想要上前制止,可刚迈出一步,一阵剧烈的疼痛从腿部袭来,他差点摔倒在地。一位热心的路人见状,急忙上前扶住他。“您没事吧?”路人关切地问道。
李教授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我没事,谢谢你。”他定了定神,缓缓走到男子面前,说道:“年轻人,李白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他的诗歌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里,请保持应有的尊重。”
男子不屑地瞥了李教授一眼:“你这老头,别拿这些大道理来教训我。现在是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时代,谁还会在意这些过时的东西。”
周围的年轻人也跟着起哄:“就是,就是。我们追求的是潮流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早就该被淘汰了。”
面对众人的质疑,李教授心中一阵刺痛。他想起了与李白在唐朝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李白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的那份对诗歌的热爱。“你们错了,”李教授声音颤抖地说道,“李白的诗歌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会过时。就像这墓前的美酒,每一瓶都代表着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思念。”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一位年轻的女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她穿着朴素,手中拿着一本破旧的李白诗集。“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女子轻声说道,“但每当我感到生活的压力和迷茫时,读一读李白的诗歌,就能重新找到勇气和力量。”说着,她从包里拿出一瓶自制的桂花酒,酒香在雨中弥漫开来。
女子的话,让现场的气氛缓和了许多。李教授看着女子,眼中充满了感激。他深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依然有许多人被李白的诗歌所打动,依然有人在坚守着这份文化的传承。
这时,一位当地的文化工作者走上前,感慨地说道:“李教授说得对。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传承和推广李白文化,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当涂。但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李教授点点头,说道:“这些挑战,不仅来自于现代文化的冲击,更来自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我们不能让李白的诗歌只存在于书本里,而要让它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众人的讨论中,李教授越发意识到传承李白文化的紧迫性。然而,身体的病痛和内心的疲惫,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他不禁陷入了沉思: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穿越回来,是否真的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
回到家中,李教授瘫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依旧淅淅沥沥的雨幕,思绪万千。穿越时空的经历,让他深刻领略了李白诗歌的魅力,也让他肩负起了传承的使命。尽管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巨大的折磨,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
深夜,李教授从睡梦中惊醒,冷汗湿透了衣衫。在梦中,他又回到了唐朝,与李白一起饮酒作诗,畅谈理想。然而,当他醒来,面对冰冷的现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孤独感。他拿起放在床头的李白诗集,借着微弱的灯光,轻声吟诵起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这寂静的夜晚,李教授仿佛又听到了李白的声音,那声音穿越千年的时光,在他耳边回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教授握紧了手中的诗集,眼中重新燃起了坚定的光芒。他知道,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他都将为李白文化的传承而不懈努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此后,李教授拖着病体,四处奔走,积极参与各种李白文化传承活动。他在学校里举办讲座,在社区里组织诗歌朗诵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讲述李白的故事,传播李白诗歌的魅力。尽管每一次活动都让他疲惫不堪,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李白文化产生兴趣,他的心中便充满了欣慰。
然而,李教授明白,李白文化的传承之路依旧漫长而艰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让李白的诗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但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李白的诗歌会像璀璨的星辰,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