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网约人生12

大年初四游梅州。

晨六时醒,窗外鸟语啁啾,雾气腾腾,间有小雨,八时出门,走汕昆高速。

十时许,到梅州千佛塔寺。寺乃女众道场,在梅江区大东岩山顶,寺内藏五代十国之南汉国千年铁塔一幢。车停寺前免费停车场,有摆摊小贩粉面粥饼售卖。寺前有青石金佛小塔,状如BJ永安寺塔,其形较小,喇嘛塔也。更有职业乞讨者三人,皆跪地哭凄惨,一青年,二老年,面前摆收款二维码。捐者了了。

循阶而上,豁然开阔,寺内庭院平坦方正,以石板铺地,院中遍植草木,有玉兰、梅花、睡莲等。有比丘尼喂养鸽子,训练飞翔,从明黄色的歇山屋顶起飞,尾间坠有哨子,飞起来嗡嗡嗡作响。白色的、瓦蓝色的、黄粉色羽毛的鸽子混杂飞翔,来来回回的周旋头顶,离地只十来米佛殿高低,哨音、翅膀音、佛经音同响共鸣,甚是怡人心境。

我看着明黄色的琉璃瓦屋顶,明白此尼庵道场绝不是古代遗存建筑,大概率乃是新修。查阅资料,果然预料无误。此庙主体建筑复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除千佛铁塔外,皆为新建。然地处东郊,信众热情,也不失为一游玩礼佛之好去处。

十二时许,至五公里外油罗街。此街是骑楼建筑,钟依依说:“这里是网红景点。”而我以为,这里跟广州北京路和汕头小公园建筑并无二致,没什么可看的。

依我观察,油罗街应该规划为步行街,但实际情况是这里行人步行、游人骑行、汽车穿梭,交通面貌一言难尽。汽车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停车位,刚停不久步行离开,即收到交警的移车短信,只得悻悻返回移车。在油罗街的各种街道往返两次,终于在梅江边沿江东路一个叫“猪唛韩童”的店铺前找到了一个空车位,钟依依说:“刚才那个首饰店真神经啊,门前有公共车位不让我们停!”我说:“这就是三线城市啊,规划有问题,私占车位。”

叫了一个滴滴网约车重返油罗街,十三时许,无聊的转了几步,找到一家名为“海石花”的饭店就餐,初看店名我以为是家花鸟店,钟依依说:“这个店在梅州很有名。”点了芒果雪花冰、特色炒面、笋粄、果汁等。

十四时许,至梅州学宫,不要门票,扫码登记即可。过“大成门”,进“大成殿”,殿内供奉孔子立身像,头悬两匾额,曰“万世师表”,曰“斯文在兹”。学宫建筑红墙灰瓦,多硬山顶,不曾逾制,真古建筑。

宫内有论语贴墙展示,我靠近阅读,只一句未曾拜读,曰“子上庶母死而不丧……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更有游客许愿签,曰“上岸”。

学宫东侧梅花盛放,阳光之下,衬以朱墙,甚是好看,钟依依在这里拍照留念。学宫东南角有二层阁楼一座,以匾额“斗杓悬顶”系之。不足之处,唯西北角厕所难闻,臭气熏天,差点晕倒。

十六时许,行两公里,至梅州客家博物馆。此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内有黄遵宪纪念馆、非遗展示馆、华侨馆、校长馆、将军馆,等等。正门牌坊下有一口老水井,刻有“饮水思源”四个金黄大字。馆内一层大厅有一个大大的汉白玉雕刻的“𠊎”字,发音ái或ngái。参观期间累了,于校长馆休息,于非遗馆茶水厅小睡。

出主馆大楼,是一个开阔的广场,旁有小河穿境,时值夕阳掩映,霞光烂漫。于客家母亲雕像前拍照致敬。几个散乱游客排队拍照,几个小孩追赶打闹,甚是欢喜。

出博物馆,天色向晚,肠中辘辘,买馆前地摊豆腐花一份,炒粉面一份,聊以充饥。此粉面不及海石花饭店粉面味道,且价格更贵,甚是怀疑。稍迟,缓步至停车处。夜色怡然,树影婆娑,小桥流水,月照碧空。惹人留恋,不忍离去。

晚间驱车至五间铺镇伏龙寺,寺前有本地乐队的演唱会表演,人头攒动,观者如云。于套圈摊位处看雏鸭,于烧烤摊位处买鸡架。乐队演唱了“仙儿”、“明天会更好”、“五间铺之歌”等,结尾时燃放冲天烟花,叫好不迭,掌声雷动。

何其快乐,真是忙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