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29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5.3万字
    14.1万人气
  • 会员
    根据“十三五”期间高等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的目标,更好地适应我国高等医药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指示精神,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临床医
    中医23.5万字
    9.8万人气
  • 会员
    《素女经》,相传为清代叶德辉著,成书年代当在宋代之前。书共1卷。主要记叙了阴阳交合之道、阴阳交合之法以及五常、五征、五欲、十动、四至、九气、九法、七损、八益等房中保健方面的内容。对现代医学来说,内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6888字
    9.7万人气
  • 会员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
    中医7.5万字
    9.6万人气
  • 会员
    《本草纲目》所述内容实用,涉及知识广博,不仅对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疗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现代医学、现代饮食学、现代养生学、现代保健品的开发,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本书在参考了多种版本的《本草纲目》基础上,以面向大众、经济实用为目的,以尽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为前提,并适当地删去了一些怪异难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学性的医方,以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饮食养疗的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参照
    中医5.1万字
    9.5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5.5万字
    9.4万人气
  • 会员
    古老、齐全、安全的巧治常见病的经典老偏方。王淼主编的《中华传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从美容抗衰、瘦身塑形、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方面来介绍老偏方,针对不同病症“开”出了不同的方剂。本书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可以作为家庭治疗常见疾病的实用手册,对于西医上难以查出病因,难以对“症”治疗的慢性病也有针对性的调养方法,可以说非常迎合大众的需求。
    中医13.6万字
    8.7万人气
  • 会员
    胡希恕(1898-1984),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
    中医10.2万字
    8.6万人气
  • 会员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医生多重视实验室指标的控制,对糖尿病症状关注不够,治疗分散,影响疗效。本书作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精选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症状20余种。每个症状分述主要表现,中西医病因分析,中医辨治及调理方法,食疗保健等。本书简明实用,疗效确切,通俗易懂,受众广泛。
    中医11.2万字
    7.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白话文解释,编排上分为【原文】、【白话解】、【解析】,对一些难解字句进行了【注释】。本书尊重原著,并查阅了大量历代、近现代的文献资料,注释简明扼要,白话解通俗易懂,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初学者、爱好者学习参考。
    中医19万字
    7.7万人气
  • 会员
    《临证指南医案》,成书于1746年,清·叶桂著。全书10卷,分89门。其中卷一至卷八为内科时证、杂证,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幼科。此书被后世称为临证医案之范本,所创名方桑菊饮、银翘散、清营汤、清宫汤即从本书化裁而来。
    中医29.3万字
    7.7万人气
  • 会员
    《医学衷中参西录》乃清末民初河北盐山县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张锡纯在学术上主张沟通中西,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中西医汇通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虽其平生著述甚多,然现传世者仅《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本书共分八期三十卷。前三期共八卷,重点收载各科经验方;第四期共五卷,重点记载常用中药和部分西药的应用经验;第五期共八卷,主要为医
    中医84.5万字
    7.6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丛书涵盖书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黄帝内经·上古天真》《黄帝内经·天年》《黄帝内经·异法方宜》《黄帝内经·金匮真言》。本系列丛书采用对话方式,徐文兵、梁冬对话谈笑之间,告诉您活得好,活得长,心想事成的智慧和方法。其中《四气调神》是教我们如何有效吸取四季及身边各种环境中的正能量,让自己活得强大、圆满;《上古天真》是讲男人、女人一生每七年、八年间如何做快乐之人的智慧。告诉我们
    中医77万字
    7.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据清?光绪二十年甲午申江褒海山房石印本整理。全书共8卷。主要围绕血证机理,表现、鉴别和治疗进行论述。本书特点有二:一是内容及议论多由心得而起,发明医理有自己独特见解。其二是本书体例条分缕析,务精且详。本书问世以来已成为医者治疗血证的必读之书。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中医11.6万字
    7.5万人气
  • 会员
    《医法圆通》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四卷。以讨论杂病和常见病症为题目,辨明内外虚实、经方时方之要,再结合时弊详加论说,颇切临床实用。综合类著作。本书成书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论用药弊端,倡治病辨证之理全在阴阳虚实四字,告诫医者深究医理,切莫做庸医杀人。后分症详述辨治之法。卷一、二为杂病、妇、儿等科;卷三、四为伤寒、时病及杂论。所论宗仲景之学,且多有独自见解。如提出失血者正气实者少,反对概用泻火
    中医8.4万字
    7.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以祖师九代家传临证治病经验为基础,以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核心,以疾病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气血失调,阴阳盛衰病变规律为重点,全面系统阐述了师承中医应掌握的入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临床认知、判断、决策、验证,熟练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诊治规律。
    中医71.6万字
    7.3万人气
  • 会员
    本书选《玉函经》书中精要之方,重点选取常见病、急性病的简便治疗方药,编撰成书,以备临证急用。第一卷到第四卷为“内病”,主治方包括中恶、心腹痛、伤寒、时气、中风、水病、黄疸、虚损、上气咳嗽等疾病,大约相当于内科疾病,第五卷到第六卷为“外发病”,主治方包括痈疽、疮毒、癣疥、耳目等疾病,大约相当于外科类疾病,第七卷为“他犯病”,主治方包括虫兽伤、中毒等疾病,第八卷为百病备急丸散及牲畜病等。
    中医10.3万字
    7.3万人气
  • 会员
    本书首次对李可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方药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既有学术经验的归纳总结,又有问题不足的探讨分析,这点尤为可贵。全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晓畅,体现了作者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文字功底。
    中医18.9万字
    7.2万人气
  • 会员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苏轼《赤壁赋》里的名句。养生实际是人们长生梦想破灭后的一种现实补偿。看看时下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美容院,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店铺,听听周围日渐平常的减肥健身话题,你就不难发现,追求健康、健美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时尚。
    中医20.8万字
    6.7万人气
  • 会员
    全书总结了崔老五十余年运用《伤寒论》之心得与经验,务使伤寒理论与临证经验融会于一,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施于临床,崔老将数十年学习仲景的学术思想与自己的临床思路进行归纳与演绎写成此书,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经方爱好者、中医药科研人员以及更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医24.1万字
    6.7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