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徽因:江南烟雨中绽放的水芙蓉(3)

徐志摩深深地陷入了这段感情中,即便这份爱情是他一个人的臆想,他还是无可自拔地沉醉在其中。他们说着诗意的梦,牵着彼此的手,安静或雀跃地走过了一段又一段的路程。

春意满山,灿星满空,皎月清冷,带着几番醉意。渐渐地,他们彼此之间,多了些浓浓的情愫,入暮色盼晨曦,语不尽思不断,一念长长长过夜。裙裾间,见绿萝,少女轻灵的笑声,惹得芳草都有几分醉意。

伦敦的雨雾让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关系更暧昧了,浓浓的情愫就飘在彼此之间,无休无止。两人坐在温暖的室内,听着音乐,读着文字,点点滴滴,幸福无以言表。过了昨天,期待明天,他们似乎总有着说不完的话,总有着诉不完的情,也会偶尔沉默,而在沉默中对视时,徐志摩便心湖荡漾。

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欢,踏野草,闻阵阵草香,欣喜不已。一笑一颦间,一举一止间,是喜悦,是在一起难得的相融。雾气茫茫,林叶瑟瑟,风起时分,伫立桥上,看水天茫茫。如此相濡以沫,如斯一对佳人..

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许下山盟海誓的承诺;不知道他们除了暧昧之外,有没有一亲芳泽的羞涩;不知道他们一起欢歌笑语时,有没有想过那无辜女子独在异乡的悲伤。

徐志摩是不曾想过的,因为在他心中从没有留一个位置给妻儿,他的心中装的都是林徽因,哪怕最后娶了陆小曼,他还是给林徽因留了一个永不谢幕的位置。

他们就这样携手走过雨中的康桥,像是两只美丽的蝴蝶,身上带着斑斓的花纹,快乐地飞在花丛中。只是,蝴蝶再美,也飞不过沧海,它们注定凋落在秋末的枯叶中,这便是宿命。

很多时候,烟雨中携手的恋人,长椅上温情依偎的情侣,总是不如携手提篮买菜的平凡夫妇让人心动。恋人不知明日几何,情侣只将情爱相诉,只有在琐碎生活中依然携手共进的夫妇,才能够拥有白头到老的浪漫。

林徽因从来没有将徐志摩看成是会与自己携手白头的男子,只当他是一个知己,一个在寂寞的时候陪伴自己的知己。在对抗孤单时总要有人陪,所以林徽因选择了徐志摩。

知己也罢,红颜也罢,不过是有缘相逢,相伴走过一段寂寞,走过一段苦楚。徐志摩却将这份感情看成了浪漫的爱情,还以为林徽因想的与他一样。

林徽因希望的是两个知己一起漫步雨中,一起相约林下,一同走过潺潺小溪上的木桥,一同在雨后轻轻地抚摸枝芽,在最后笑着说分手。但徐志摩并非此意,他不要林徽因做红颜知己,因为他心里盼着的是一份一世的姻缘。

这份感情在林徽因心中或许与爱还有着距离,她或许只是沉浸在这样让人无法抗拒的愉悦之中,那一眼的含情脉脉,一眸的多情,或许也将她的心思搅乱了,但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因孤独而衍生的暧昧。可徐志摩却不是这样想的,所以徐志摩终于按捺不住,将心中的感情全部倒出来,这样就吓坏了林徽因。

林徽因孤独的时候,渴望着能够与自己惺惺相惜的人在一起相互倾诉,当被世俗流言缠身时,那些感动就变了味道。林徽因亲近徐志摩是因为两人是老乡,同为江南山水滋养出来的男女,自然多了些情意。只是林徽因忘了,江南的雨是烟雨,细细的,微微的,落在地上无声无息,但是伦敦的雨却是大雨,带着雾气,易让人迷失了方向。

康桥的美丽相约,不知有没有热情地相拥,甚至世人所说的康桥之恋,是不是又真的发生过,这些我们暂且不论。十六岁的林徽因和二十四岁已有家室的徐志摩,曾经相互温暖过,但真的在一起谈过情爱,论过婚姻吗?

康桥,留给了徐志摩美好的回忆,留给了他一生难忘的爱恋,康桥留给林徽因的又是什么?倘若是轰轰烈烈的情爱,试问林徽因又如何能全身而退?

林徽因不是个无情的女子,她不会抽刀断水地断送自己曾经付出的爱,也不会旁若无事般不去理会徐志摩的追逐,她能够心静如水地嫁给梁思成,就说明当年她对徐志摩有过知己的爱,有过依赖,有过在孤独中寻一份暧昧的心思,却从未生出真正的情爱。

这是徐志摩一个人在爱的单恋,或许林徽因对他的感情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喜欢、单纯的依偎,徐志摩却误会了一个少女的心思,他心中起了求一段姻缘的想法,而这个想法让林徽因错愕不已。

所以,林徽因最后选择了不辞而别,在不辞而别之前,还把自己的父亲拉出来为自己“断后”。可见,林徽因并非想与徐志摩结成一段良缘,也可见,林徽因的理智与聪明——她很清楚自己应该避开这段并不适合她的感情。

林徽因和所有女孩一样爱做梦,但是她又不同于其他女孩,林徽因不会沉迷在梦里,她时刻保持着清醒。读林徽因的文字,有一种不痛不痒的感觉。她的文字并不深刻,犹如她的个性,似乎一直是温温的。就连徐志摩那样的一团火,都点不燃她的心,这个女孩到底有多清冷?

或许林徽因同样忘不掉康桥的浪漫,忘不掉两人在一起谈论诗歌的惬意,忘不掉一同听着音乐,安静地感受对方气息的晌午。但是,这不是爱情,这只是一份特殊的感情,流淌在她与徐志摩之间,一份流淌在寂寞与暧昧之间的感情,最终将演绎成友情,却不会成为爱情。

但是这份感情被徐志摩演绎成了天配姻缘的前传,他不能因为张幼仪失去追求林徽因的权利,不能因为张幼仪而失去了与林徽因一结连理的资格。所以,他逼迫身怀六甲的张幼仪与自己离婚。他所持的理由是:“林徽因已经回国,倘若再不离婚,我会失去最好的时机。”

看过了徐志摩的冷酷无情,尝过了那份寒心苦楚,张幼仪也并不是个懦弱的女子,她挺着肚子走上了法庭,与徐志摩签了离婚协议。走出法庭的徐志摩,第一件事就是在报纸上自费登了启事。

“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问事矣。..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徐志摩的这则启事,不仅遭到父母的痛斥,而且还引得林长民以及梁启超的不满。当时,梁启超以师长的身份写信给徐志摩,大意就是痛斥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徐志摩不愧为才子,一封书信回复了梁启超,书信上强词夺理的犀利言语,将梁启超气得无话可说。

不过,徐志摩煞费苦心的做法,并没有使他与林徽因的关系发生转变,因为林徽因根本没有给他留半点余地。在林徽因的心里,徐志摩的出现解了她的孤独,他用浪漫和热情感动了她,像是知己一般,相谈甚欢。林徽因一直用友情丈量着她与徐志摩之间的距离,而徐志摩错将爱情做了量尺。

林徽因无心插入徐志摩的婚姻之中,但徐志摩面对璀璨如明珠的林徽因,却起了幻想,他也因此下定决心与张幼仪离婚。付出一生爱着林徽因的徐志摩不知道,他的离婚与林徽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对于一生追求完美的林徽因来说,犹如画卷上错点的一笔,充满无奈。

还好张幼仪不是孙荃,所以没有长伴青灯念佛禅;不是朱安,所以没有怨天尤人卑微地存活。她是张幼仪,所以在离婚之后她坚强如风雨中的玫瑰,一展自己的美丽。张幼仪的成功翻身,不知道是该感谢无情的徐志摩,还是该感谢无意摧毁她婚姻的林徽因。

徐志摩终栽种不出与林徽因喜成姻缘的花,但却因这一场似烟如梦的感情改变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在《猛虎集》的序中写道:“但生命的把戏是不可思议的!我们都是受支配的善良的生灵,哪件事我们作得了主?整十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于渐渐的潜化了我的气质。”

徐志摩的忧郁是因追求林徽因未能遂愿所致,然而一场痛彻心扉的失恋却造就了一个诗人,好比西方谚语所说的“愤怒出诗人”。然而优秀诗人不仅需要愤怒,还需要艺术锤炼。所以,失恋之初的徐志摩笔下并没有让人感慨的诗作,那些作品犹如一抹淡淡的青,而他后来的作品,却如浓郁了的青草地,每一处都让人心碎,每一行文字,都让人意犹未尽。

就像是他为林徽因所写的最后一首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偶然》,1926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

回到北京的林徽因再次与梁思成相遇,很快梁思成与林徽因确立了恋爱关系。

两人的恋爱也如所有年轻人一样,带着浪漫,透着青春的气息。梁思成在旁人眼里是个潇洒的小伙子,与美丽清纯的林徽因很是相配。两个人一同走过清华学堂,在池边畅谈,在柳树下戏耍。

一次,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逛太庙,刚入门,就不见了梁思成的身影。在林徽因感到困惑时,却听到上面有人喊她的名字,抬头一看,见梁思成爬到了树上,大声呼喊着“林徽因”。

灿烂的阳光照在那年轻、英俊的脸庞上,林徽因心中升起了暖暖的柔情,这才是两厢情愿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