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给文运昌的信

(1937年11月27日)

运昌吾兄:

莫立本莫立本,即方克。当时是从湖南长沙去延安的一位青年。到,接获手书,本日又接十一月十六日详示,快慰莫名。八舅父母仙逝,至深痛惜。诸表兄嫂幸都健在,又是快事。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道路甚远,我亦不能寄旅费。在湘开办军校,计划甚善,亦暂难实行,私心虽想助兄,事实难于做到。前由公家寄了二十元旅费给周润芳,因她系泽覃泽覃,即毛泽覃,毛泽东的弟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中央苏区独立师师长。1935年牺牲。死难烈士(泽覃前年被杀于江西)之妻,故公家出此,亦非我私人的原故,敬祈谅之。我为全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但我只能用这种方法帮助你们,大概你们也是已经了解了的。

虽然如此,但我想和兄及诸表兄弟子侄们常通书信,我得你们片纸只字都是欢喜的。

不知你知道韶山情形否?有便请通知我乡下亲友,如他们愿意和我通信,我是很欢喜的。但请转知他们不要来此谋事,因为此处并无薪水。

刘霖生刘霖生,毛泽东与文运昌的表兄。先生还健在吗?请搭信慰问他老先生。

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进攻,我们的工作是很紧张的,但我们都很快乐健康,我的身体比前两年更好了些,请告慰唐家圫诸位兄嫂侄子儿女们。并告他们八路军的胜利就是他们大家的胜利,用以安慰大家的困苦与艰难。

谨祝兄及表嫂的健康!

毛泽东

十一月二十七日


【品读】

1937年11月27日,身在延安的毛泽东先后接到表兄文运昌自家乡写来的两封信,“快慰莫名”。这是他自长征以来第一次收到来自家乡的信,从而了解到亲人的近况。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收到表兄的第二封信后,挥毫疾书,写下回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眷念和对抗战事业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在得知家中情况后,心中喜忧参半:对家中诸表兄嫂都健在表示快慰,同时又对他们贫苦的生活表示担忧。对此,毛泽东指出,“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自己所在的抗日根据地也不例外。他认为,人们“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能有生路。对于亲友要来根据地“谋事”的要求,他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希望“他们不要来此谋事”。他特别指出,在抗日根据地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人人平等,没有薪水。

在信中,毛泽东还特别问到“刘霖生先生”,并托人“搭信慰问”。刘霖生是湘乡县南薫乡祝赞桥人。他文思敏捷,刚毅耿直,在乡民中颇有声望,与毛家往来密切。1920年11月,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去世时,毛泽东正在外地,丧事主要由其弟毛泽民和刘霖生在家操持。大革命期间,他对中国共产党寄予很大希望,鼓励和支持子侄刘朝佑等参加农民运动。后来毛泽民为革命英勇就义,又是刘霖生代为撰写挽联,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赞美。对刘霖生的帮助与支持,毛泽东充满感激之情,在紧张的工作空隙,仍不忘向他表示慰问。

文运昌在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后,备受鼓舞。后由于日军占领长沙,文运昌携亲人流落他乡,耕作度日。直到1949年8月湖南解放,他才回到湘乡老家。1949年10月,堂弟毛泽连来京,毛泽东还特意向他问起文运昌的情况,并请他代向文运昌及文家亲友致以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