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

题型认知

本节梳理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与体裁演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关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体裁中的名篇名句。

破题密钥

一、先秦文学

(一)《诗经》

1.内容。

(1)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2)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3)展示了贵族、平民的社会生活。

2.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1)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作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特点:句式灵活、辞藻华丽。

(3)代表作: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

二、汉魏两晋南北朝文学

(一)两汉文学

1.汉赋。

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2.《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纂,录有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

3.乐府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辞》,后二者合称“乐府双璧”。

(二)魏晋南北朝文字

1.《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有“干将莫邪”“董永”等神话。

2.《世说新语》。南朝时期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3.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4.竹林七贤。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5.陶渊明。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著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三、唐诗

四、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

(一)宋词

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歌唱。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永遇乐》。

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元曲

概念: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五、明清小说

唐代的短篇小说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逐渐成熟。宋代话本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到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成就: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真题精粹与剖析

经典真题1 (单选)对下列对联依次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②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④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A.孔子 李白 李煜 陆游

B.屈原 陶潜 李煜 白居易

C.屈原 范仲淹 陶潜 白居易

D.孔子 李白 白居易 范仲淹

名师解析 C。①句的关键信息为“离骚”,与之对应的文学家是屈原:②句的关键信息为“忧乐关乎天下”,与之对应的是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句的关键信息“篱下诗”对应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④句的关键信息为“新乐府”,可以联想到白居易大力提倡新乐府。所以答案为C选项。

经典真题2 (单选)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元代,有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个人看了这段话立即说“错了”,他的根据是( )。

A.这两句话是唐代而不是元代的

B.这个人知识匮乏,不明所以

C.这个人没听过这两句话,所以并不能算名句

D.名句的顺序不对

名师解析 A。这句诗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A项说法正确,B、C、D三项说法均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核心提示

对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名篇名句平时要多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