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2016最新版)
- 华图教育
- 5081字
- 2020-08-28 01:07:21
第三节 中国的近代化
题型认知
本节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与中共党史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以及中共党史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清晰记忆。
破题密钥1——中国近代史
一、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及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呈现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即民族独立;
第二条主线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即民族富强。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839年6月,虎门销烟标志着禁烟运动取得胜利。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了割让香港岛、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特权。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鸦片战争使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我国的封建经济日益解体,开始迈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也成为我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列强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1856年至1860年间,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沙俄趁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中国14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史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得到很多权益。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1894年8月,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我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德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它标志着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太平天国运动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颁布了以土地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编纂的《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1956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开始衰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四)洋务运动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的资本主义最早出现于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企业中。清政府中以奕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以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军事装备和科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运动。19世纪60年代为“自强”阶段,重点兴办军事工业;19世纪70—90年代为“求富”阶段,重点兴办民用工业。由于洋务运动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所以并不能挽救清王朝,但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19世纪60—70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由此产生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资本,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痕迹。甲午战败和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极大地刺痛了民族资本家。从1895年开始的4年间,新创办的民族企业超过了战前30年的总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
(五)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迅速传播。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全国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即“百日维新”。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维新运动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存、富国求强的社会变革运动,是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维护独立主权的爱国政治运动,变法的失败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六)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他率先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立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从此进入高潮。不久,孙中山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个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既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政治纲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清政府瓦解,史称“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最高峰。其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这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跨出了重大一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我国的侵略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在我国的统治,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软弱的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我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七)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近代中国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给思想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先进分子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编纂《瀛环志略》,最先提出西方共和制符合中国“天下为公”的古道,最早提出实现中国近代化的经世主张。19世纪70年代,早期改良思想家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提出学习西方,实行政治经济改革,谋求国家独立富强,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八)新文化运动
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潮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九)五四运动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传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5月4日,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6月5日,运动中心开始转移到上海,大规模工人罢工爆发,随后演变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北伐战争
袁世凯去世后,中国陷入北洋军阀派系混战之中,民不聊生。1926年至1928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
(十一)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中国东北,此后又陆续在华北和上海等地挑起军事冲突。国民政府宣称攘外必先安内,未予抵抗。西安事变后,国共为抵抗日本侵略进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之战事随即全面爆发。战略防守阶段,经历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此后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经过数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国与美国和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个轴心国作战。从这时起,抗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日本在战争期间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并建立包括满洲国、汪精卫政权在内的多个傀儡政权。1945年,美苏参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战后,“中华民国”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十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为了争取国内的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在谈判期间派军队向解放区发起进攻。解放区军民打退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从1946年夏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国性的反攻。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二、向西方学习
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而同时,又是中国逐步向西方学习的一段历史。
中国近代以来项西方学习呈现出下列特征:
(1)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主题;
(2)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
(3)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三、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真题精粹与剖析1
经典真题1 (单选)“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消极一面是反对盲从,反对调和;在积极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么?是再造文明。”下列历史事件中,体现新思潮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名师解析 D。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是“新思潮”的体现。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化运动。戊戌变法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初,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均不符合题干中“新思潮”的特点,故排除A、B、C三项。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经典真题2 (单选)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天赋人权学说
名师解析 C。康有为维新思想中,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其关于政治制度的学说,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故本题答案为C。
经典真题3 (多选)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这则材料表明在当时( )。
A.欧风美雨开始影响中国
B.贵重的物品都是西方人制造的
C.国人生活西化趋势明显
D.西化影响的加深引发人们担忧
名师解析 CD。欧美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早已有之,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这种影响更加明显,故A项“开始”表述错误:B项“贵重物品都是西方人制造的”说法太绝对化,不符合史实:C项,材料表明了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国人生活西化趋势明显,正确:D项,材料体现了对西化影响加深的担忧,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D。
破题密钥2——中共党史
续表
真题精粹与剖析2
经典真题4 (单选)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 )思想。
A.游击战争
B.农村包围城市
C.支部建在连上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名师解析 D。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是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故本题答案为D。
核心提示
(1)注意大的周年祭与时政历史的结合。
(2)2015年是抗战胜利纪念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