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歌声

杜津生

1965年、1966年共两批有一千多名天津知识青年,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毅然奔赴宁夏,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西大滩国营前进农场,从此我们加入到了宁夏农垦建设事业的行列中。1965年年底,国营农场改为兵团建制,前进农场编为宁夏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十三师三团。1969年又并为跨省兵团建制,变成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三十四团。1974年又重新恢复到宁夏农垦团场的建制。这十几年,形成了宁夏农垦事业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国营前进农场的一千多名天津知青和北京知青,浙江老知青,银川知青及南京、青海复转军人,与农垦团场的所有老前辈共同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为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我们满怀激情,满腔热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屯垦戍边在贺兰山下的黄土高原,我们战天斗地,走过了人生十三载,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为宁夏农垦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时光荏苒,难忘的岁月留下了难忘的经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动人的往事,那些艰苦的历练,那些美丽的瞬间,那些战友间的情谊……都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凝聚成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岁月如诗,岁月如歌,当我们回顾往事,重温记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忘却那时的苦难,回响在耳边的永远是那个时代的歌声!难忘的岁月也留下了难忘的歌,那时的歌声不仅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和向往,而且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她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无限的憧憬!

知青们军训

“沙枣子花开香天下,塞上江南好宁夏……”这是我们到宁夏以后学会的第一首宁夏民歌。那时,这首宁夏民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唱。记得我们刚到宁夏时,正是沙枣收获的金秋时节,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同时也认识了沙枣树。吃着香甜的沙枣,哼着宁夏的“花儿”,欣赏着西大滩金秋时节的风光,美情美景激发了我们对宁夏山川的热爱。虽然我们那时还没有看到沙枣花盛开的情景,但一唱起这首歌,就仿佛闻到了沙枣树花开的阵阵清香,就会急切地期盼沙枣树开花季节的到来。冬去春来,是沙枣树陪伴着我们,是沙枣花熏陶着我们。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我们就是唱着这首歌辛勤地耕作,享受着生活,品味着人生。就是这首歌和沙枣树伴随着我们勇往直前,伴随着我们成长成才。那时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就会暂时忘记对父母的思恋,更加坚定建设边疆的信念。现在我们唱起这首歌,仍然会想起那时迎风雨,斗酷暑,战严寒的动人场面。为了改变宁夏的面貌,为了把农场建成人间的天堂,我们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经历过多少次拼搏和不懈的奋斗啊!这首歌不仅浓缩了农垦人的精神,也凝聚着我们农垦人与农垦事业的情结,每当唱起“沙枣子花开”,几代农垦人的精神就会一遍遍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中。如今每当天津的兵团战友聚会时,当“沙枣子花开”的歌声响起时,那沙枣树随风飘摇的身姿,那沙枣花的漫漫清香,那挂满枝头金灿灿的沙枣,那严寒中仍展示着殷红躯干的沙枣树,就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此刻我们饱含泪水,尽情地品味逝去的年华,更平添了对第二故乡亲人的思念。

当你学会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永远属于你,她就会伴随你的一生。歌声给你的不仅仅是情感,更是人生的真谛和勇气。记得1966年年初,分配到前进农场的大学生蒋长敏,为我们知识青年创作了一首歌曲《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那鼓舞人心的歌词,那催人奋进的旋律,不仅仅反映的是知青的战斗誓言,更是所有农垦人的战歌。当时这首歌被广为流传,团部演出队曾以歌舞的形式进行演出,我们十四连的天津青年胡小凤,青海复员军人王顺心、黄文孝等人作为演员曾参加了表演。尽管那时处于“文革”时期,我们的生活异常艰苦,文化生活相当匮乏,劳动强度时而超过身体极限,社会的动荡免不了会使人们产生悲观情绪,往往也会对未来感到无奈和彷徨,但只要唱起这首歌,就会给我们增添无穷的力量,就会给我们增添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前进农场的农垦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即使是老军工、老职工也都是远离家乡或就地转业来到农垦团场的,我们有缘在这里相识相聚,共铸人生。许多人把一生交给了农垦事业,为了祖国,为了宁夏,为了农垦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年华。那鲜活的事迹,那鲜活的人物,仍历历在目。歌词中“红在宁夏,专在宁夏,做西大滩的新一代”这豪迈的誓言不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吗?他们永远是我们农垦人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他们不愧是祖国的栋梁。这首歌现在唱起来还是那么荡气回肠,并赋予我们新的含义。这首歌可以说是我们那一代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当然那个年代还有不少优美的歌曲,如《军垦战士多荣光》《站在贺兰山望北京》《军垦战士之歌》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丰富着我们当时的文化生活。现在重新唱起这一首首历史之歌,心里仍然感到是那么的温馨和感动!

有歌声相伴,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寂寞。那时三团三营十四连是一个歌声洋溢的连队,我们这个连队是以天津青年组成的连队,基本上是一群天真烂漫的热血青年。当时的环境相当恶劣,生活非常艰苦,可以讲我们是一无所有,每个人除了一床被褥和少得可怜的衣物之外,就是我们战天斗地的铁锹和镰刀了。但是我们唯一不缺的就是歌声,十几年来我们连会唱的歌曲估计有二百余首。当然我们连能有这样的成绩也得益于天津青年林芸芸,她曾经在天津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学习,主修钢琴专业,乐理功底扎实。她让我们学会了不少歌曲,例如电影《地道战》中的插曲,纪录片《军垦战歌》中的《边疆处处赛江南》,还有许多歌颂毛主席,歌唱解放军的歌曲,数不胜数。那时无论是田间地头,挖沟工地,还是连队营房,只要是空闲的时间就会听到一些班、排战士的歌声。我们不会忘记唱着《麦浪滚滚闪金光》去麦收的情景,我们也不会忘记唱着《红梅赞》战斗在冰封严寒的挖沟现场,我们更不会忘记当夜晚来临时,歌声此起彼伏的在连队营房响起。歌声让我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苦恼,那时无论是听的人,还是唱的人都很投入,都很动情。歌声好像是对疲劳和苦闷的一种宣泄,又好像是人们在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瞬间美丽。那一刻,人们的心中是那么纯净,身心是那么轻松,歌声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情感,也留下了历史的印记,更编织了我们如歌的人生。在那个年代,春耕夏收,夏种秋收,挖沟除草的战役一个紧接着一个,大干二十天、三十天的战斗一个接一个地打响。是歌声让我们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战胜了身体和心理的极限,让我们经受了人生的磨炼,铸就了我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畏惧困难的坚毅品格,是歌声让那时的人生更具风采,更具魅力。

我们永远不能抱怨生活,生活总是会有风雨和彩虹。我们要感恩农垦团场,是那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是那里的环境磨炼了我们,是那里的人们培养了我们。我们许多人在那里入了党,提了干,又在那里上了大学,许多人在那里成家立业,许多人也是从那里走向了更辉煌的未来。难道不是吗?战友们,朋友们,当你抛弃那时的烦恼,忘记那时的苦难,那时的歌声就会环绕在你的耳畔。她也许会像重新燃起的火焰,给你一份特殊的情感,为我们如歌的人生注入新的活力。虽然我们这一代农垦人已经不再年轻,有的已经离我们而去,但那歌声,那激情会让我们的青春永驻,那一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农垦精神永存!真诚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彼此珍重,继续编织我们如歌的人生,让璀璨夕阳再放异彩吧!听闻现在前进农场的鱼湖变成了著名的沙湖旅游区,那里又传来了新的歌声,《沙湖美》《沙湖情歌》《黄土地,红枸杞》等,这些歌好听,又好唱。希望我们曾经生活过的那块土地变得更加美丽富饶,也希望宁夏的农垦事业日新月异;期盼那里的人们生活更加富裕,家家都幸福美满;更期盼宁夏的农垦事业开创新的辉煌!

知青们在田间

作者简介:

杜津生,男,汉族,天津市人,高级讲师。1965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宁夏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十三师三团三营十四连(前进农场),曾任畜牧兽医防疫员。197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进入天津大学学习,后在宁夏西北煤矿机械总厂、天津化工厂技工学校等工作。2009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