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活习俗知识

一、日常生活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多年来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生活习俗,这些生活习俗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家政服务员,我们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遵守当地的生活习俗。

(一)吃饭的习俗

(1)吃饭前的准备:我国人民对吃饭是非常讲究的,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讲究,不同地方的人也有不同的习俗。例如文革期间,人们在吃饭前要先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才能开餐。现在虽然没有人在饭前背诵语录了,但有一些地方的人在饭前要烧香磕头后才能进餐。

(2)吃饭的地点:吃饭的地点也是有讲究的,过去人们一日三餐常年在家中解决,现在很多城市里的人已经较少在家中吃饭,在酒楼饭店进餐反倒成了家常便饭。过去很少有家政服务员与主人一同进餐,而现在家政服务员地位提高了,与雇主家人同桌进餐已经相当普遍。

(3)吃食的种类:人们所吃的食物范围也在扩大,过去人们都说广东人吃得“广”,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都敢吃。现在随着人们交流的扩大,我国各地的人也都开始品尝新的食物。人们开始越来越讲究营养,懂得营养配餐的服务员开始走俏。人们对于办各种喜庆酒席所用食物名称的谐音很有讲究。如有鱼即“有余”,发菜即“发财”,腐竹即“富足”等等,这些都带有吉祥之意,故成为逢年过节、喜庆筵席的必备之菜。春节的年夜饭,除了必有上述菜肴外,还要有生菜、芹菜等,取“生财”、“勤财”之意。婚嫁喜事,还必须备有百合、花生、莲子、枣子等,取“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之意。

(二)日常生活宜与忌

有些地方的人对日历颇有讲究,无论是搬迁、开业、庆典等重大活动,还是出门、宴客、访友等日常活动,都要事先看好日历,择吉日而动,而对于“诸事不宜”的日子则避免一切活动。例如每逢宜“动土”的日子,很多人会选择开工奠基。出门远行的人会选择宜“出门”的日子,而企业或个体户开业一般会选择“9.18”、“11.18”等日子。

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被认为不吉利的行为现象有许多禁忌:(1)“过年”开油锅,炸油糕、蒸年糕,最忌炸糊了,或蒸了夹生糕,认为这样预兆明年运气不佳。

(2)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以免将财气扫出。

喜庆节日,喜筵寿宴,习惯只谈吉利话,不说丧气话。若孩子偶然说了一些不吉利之话,大人就会责怪孩子。以免得罪鬼神,招致晦气。

(3)吃饭时筷子掉地,或有人失手打破碗碟,被视为不吉利。这时要念声“快乐”(筷落),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的吉利语。

(4)忌用筷子敲击碗碟,这是乞丐讨吃的手法。也忌将筷子竖插在盛了饭的碗上,这是祭死人的方式。

(5)住房内摆放睡床忌正对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

(6)探病时间要在上午,忌在下午或晚上,以避“日落西山”之讳。

以上所列举的仅是少数实例,其实在我们从事家政服务的过程中忌讳是因人而异的,有的雇主大大咧咧,几乎没有什么忌讳,而有的雇主处处讲究,忌讳颇多。我们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要留意观察。

二、日常往来习俗

(一)惯用礼节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很多惯用礼节是用肢体来表达的。例如,双方在远距离打招呼时用摇手示意,近距离打招呼时握手。表示感谢或肯定的时候,人们一般用点头示意,并不需要说出任何语言。而表示不赞成或否定的时候,则摇头示意。长辈对小辈表示欣赏时可以摸其头,而同辈人表示欣赏时常拍肩膀。

还有一个很独特的礼节习惯,就是叩手指。不论在茶楼酒店,当客人上门时,如果你给对方斟茶或酒时,他们立即会对你行一个叩手指礼。这种叩手指礼习俗,据说是从叩头礼演化而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为臣者要给君皇叩头,为子者要给父母长辈叩头,奴仆要给雇主叩头。但现在的叩手指礼则表示一种尊敬、诚意,既方便又实用。这一礼节习俗最先流行于广州、港澳一带,后来扩大到全国各地。

(二)送礼宜忌

大年大节,亲友宜以节令食品互送以表祝福,联络感情。如春节送水果、糕点等年货,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等。

但送礼也有禁忌:

一忌送钟。亲友乔迁新居或店铺开业送礼致贺者忌送时钟,因为送钟与“送终”音近,要避讳。

二忌送梨。探病或看望上年纪的人,忌送梨。因梨与“离”同音,不吉利。

三忌送“四”。无论送什么礼物,数目不要是“四”。因为四与“死”谐音,听起来不祥。

四忌过时送礼。无论喜事或丧事,送礼切忌过了应该送去的时刻。如属喜事,可以事前或当天送去;如属丧事,则在当天送去。如果忘了,那就索性不送好了。

三、待客习俗

客人来访时,雇主不能拿起扫帚扫地,这意味着讨厌客人,下逐客令。

请客用饭时,桌上摆筷子不可将一双筷子分摆碗两边,这意味着“快分开”。用餐时,筷子取菜不能拿不定主意在各道菜上边游移,这样会让人觉得无诚意。

请客喝酒,有先宾后主、先老后少之序。杯应斟满,俗语云:“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敬人劝人喝酒,北方人一般习惯“劝酒”,讲究“一醉方休”,表示接待到位。而南方人喝酒讲究“随意”,故一般不强令干杯。请人喝茶,也应先老后少,斟茶杯满八分即可,不要斟满。

四、时节习俗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许多相同或不同的节日与风俗。无论什么风俗和节日,都是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体现,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礼仪色彩。了解这些风俗与节日的文化历史背景,明白其礼仪要求,是家政服务员在用户家中“入乡随俗”的需要。

(一)中国民间节日与风俗

在我国,每年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等节日,被赋予特别的内涵,人们格外重视。人们在这些节日中,通过各种喜庆娱乐的形式欢度节日,同时寄托对今后生活的美好愿望。

1.春节的风俗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为过年,是老百姓一年中最讲究的节日。人们在春节来临之前就忙于备年货,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贴春联、包饺子、打年糕、吃年夜饭,各商店都在门口贴上一对新春联,内容都是吉祥喜庆语,一派节日热闹的气氛。

从腊月初八开始,腊八粥的香味,最先使过年的气氛在家家户户呈现出来。腊八粥的配制特别丰富:红枣、栗子、花生、芝麻、核桃仁、松子、杏仁、杂豆瓣及五颜六色的各样果脯,远远不止八种。亲朋好友之间,还有互相馈赠腊八粥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儿”,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郑重其事地举行祭灶仪式。据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供玉皇据以赏罚,于是,百姓们供上红烛、糖果,企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据说七天以后大年三十晚上,他还要与众神同来人间过年,届时各家则举行“接神”、“接灶”仪式。

腊月二十四,为“扫房日”,此后家家户户焕然一新,各店铺、百姓人家,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家富人宁,红红火火的盛景。

新春期间,家家户户室内都摆着争妍斗艳的鲜花。鲜花象征生活美满、吉祥,既美化居室又陶冶性情。迎春花市成了春节的重要内容。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春节前人们就在门脸上贴上“福”字,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一般为电脑排版印刷,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

除夕这天,祭祖、接神、接灶、好不热闹。大家已不再劳作,游子们千里迢迢,也要赶回来,合家欢聚一堂。北方人包水饺,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其吉祥如意的好征兆。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尽情娱乐。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四面八方鞭炮齐鸣,欢庆活动进入高潮。初一一大早,热热闹闹的拜年便拉开了序幕。整个过年的习俗通常要持续到元宵节。

2.元宵节的风俗

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整个新年活动的尾声,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为“元宵”。元宵的做法各地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包”和“滚”两种。南方一般采用“包”的办法制作,即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而北方的元宵不是包的,是在糯米粉中滚成圆形的。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元宵节的另一个习俗是观灯,这一天在很多地方都会在公园中组织元宵灯会,人们制作了大量的花灯拿出来参展,人们扶老携幼去观赏灯会,整个场面热闹非凡。还有些地方的元宵灯会别具特色,人们将灯会搬到了水上,游人坐在船上观赏,更增加了节日的魅力。

3.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祖坟的活动,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祭祖,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这一天,人们要全家老少会聚在一起,去祭扫祖坟,所以这一天各地通往墓园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各种祭祀用品十分热销,人们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很多地方还在这一天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等场所去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此外,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4.端午节的风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在这个节日中主要有两种活动:一是龙舟竞渡;二是包粽子。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现在,我国许多地区都会在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活动,成为一项人们喜爱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此外,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

5.中秋节的风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现在的月饼则由专业的饭店来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形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也被装在豪华的盒中用来当作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中秋节是月圆之日,这一天晚上,如果天气晴好,则一轮圆月高悬天空,人们举家团圆在一起,一边品尝月饼一边赏月,享受天伦之乐。

6.重阳节的风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佳节,也是我国人民的敬老节。

这一天的活动丰富,情趣盎然,各地政府和老年人组织都会开展各种活动,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最具特色的活动是登高,这一天老年人纷纷走出家门,参加各类登山活动。没有山的地方,人们因地制宜开展登楼、登塔等登高活动,同样达到了健身娱乐的效果,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

此外,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展会,引来大批游人参观。

7.冬至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饺子、馄饨、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节令食品。

较为普遍的习俗是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馄饨。据说,北方人在这一天如果不吃饺子会被冻掉耳朵,所以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包饺子。而南方人大都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之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

(二)外国重要节日与风俗

1.圣诞节

每年12月25日为圣诞节。顾名思义,就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该天原为基督教徒的宗教节日,后来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圣诞节传到世界各地。在欧美、大洋洲等国,圣诞节不仅是宗教节日,也是民间的重大节日。每逢节日来临,家家置办圣诞树、做圣诞食品、点圣诞蜡烛、烧圣诞柴、唱圣诞歌。已婚子女均从各地赶来与父母团聚,全家欢乐异常。没有子女的老人则到亲友家聚会。节日前夕,还有扮演白胡子穿红袍的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分送礼物,以及亲朋好友之间互赠圣诞贺片等习俗。

2.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的10月1日为开斋节。这是全世界穆斯林的盛大节日之一。每年开斋节非常隆重,一般放假3天。节日第一天清晨,男女老少打扮得整整齐齐,去清真寺做礼拜。节日期间,人们探亲访友,相互道贺和举行庆祝活动。

(三)外国日常习俗

1.节日习俗

外国的日常习俗主要是体现在节日的庆祝形式方面。

(1)日本。除夕晚上,在日本全家团聚守岁。子夜,各寺庙钟声齐鸣,共响108下,据说可以消除108个魔鬼。钟响过后,新年便来临了。元旦这天,上午有的去寺庙烧香拜佛;下午,全家人去各处拜年。新年期间,常以龙虾作为装饰品,他们认为,龙虾长须、弯腰驼背像个老人,象征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2)意大利。除夕之夜,意大利人燃放爆竹和烟火,欢乐无比。午夜时分,家家户户将屋里一些可打碎的坛坛罐罐、瓶子、花盆摔个粉碎。这是意大利人摔摔打打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

(3)法国。法国人有除夕不留剩酒的习俗,新年来到之前,一定要将家中的酒喝完。否则,来年就要交厄运。因此,许多人在除夕之夜,经常喝得酩酊大醉。

(4)德国。德国人在元旦清晨,以村镇为单位,由参赛者奋力攀登高达10米、只留主干的大树,看谁攀登得快。第一个爬到树顶的人就被称为“新年英雄”,光荣无比。

2.禁忌习俗

(1)欧美一些国家十分厌恶“13”这个数字,在任何场合都要避开它。宴会不能13个人同桌、也不能有13道菜。宴会厅(餐厅)餐桌紧接12号的是14号。门牌、楼层以及各种编号,也不能用“13”这个数字,每月的13号有许多人会感到十分不安。

(2)西方人还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如果这天是13日,又碰巧是星期五的话,有些人则会惶惶不可终日,好像有什么灾难很快要临头一样。他们对“3”字也是忌讳的。传说1899年英荷战争时,有个战士用火柴给第三个战士点烟时,中了敌人的冷枪送了命,从此人们便忌讳“3”字。虽说这不科学,但它在西方人中形成了一种忌讳习俗。所以,一般遇上点烟场面,都是在点了第二根烟后,把火熄灭了,重新打火再给第三个吸烟者点上。

(3)日本人很忌讳“4”和“9”两个数字。因为日语发音中“4”的发音同“死”相近,“9”的发音同“苦”相似。如日本医院一般无“4楼”或“4号”病房、有的影剧院无“4排”、“4号”;宴请上菜的数量、送礼时的礼品,也都要避免这两个数字。

(4)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对“4”字也很忌讳,因为“4”字与死谐音。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14”这个数字也很忌讳,因为“14”与“失事”谐音。

(5)泰国人忌用手摸头顶,认为头顶对人来讲是至高无上的;如用手触摸泰国人头部,则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如用手打了小孩的头则被认为一定会生病。

(6)东南亚如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教徒忌吃猪肉,不用猪皮、猪鬃做的用品。

(7)美国人忌食动物的五脏。德国人忌食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