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人不能太老实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秦浦
- 16694字
- 2020-06-25 05:17:19
老实人的行为
不思进取,注定淘汰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积极进取的新新人群,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抱残守缺、自以为是、不思进取的人。
下面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老张终于从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坐上了公司财务部门总监的位子,享受着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老张是公司的老员工,论资历在公司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这也使他养成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习惯。
随着公司发展步伐的加快,公司陆陆续续地引进了一批新人,财务部也引进了一个名牌财经大学的毕业生。为了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公司要求老员工尽量帮助新人。在新人到来的时候,身为财务部的负责人,老张口口声声说要多帮助这位新来的员工。
但是很快老张感到了一种压力,因为这个新员工工作能力极强,除了懂财务、营销、外语和电脑,还曾经获得全国珠算大赛的大奖,可谓是才华出众。相较之下,老张除了资历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比的。
这让老张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别说帮助别人了,自己有时还得向这位新员工请教一些问题。经过暗中观察,老张发现这名新员工年纪轻轻,性格柔弱内向。经过一番计划,老张对她制定了“全面遏制”政策:处处为她设置障碍,尽量不让她接触核心业务,甚至连电脑也不让她碰,美其名曰:“专人专用”。
可这也没有难倒这位新员工,一支笔、一把算盘,把经她手的账目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几年来她都忍辱负重,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想抹杀都抹杀不了。
老张自己做的一些项目却频频出错。一次,他做的一个重大项目的账目被税务局指责不规范,面临处罚。公司新领导忍无可忍,给老张施加压力,让新员工参与全面的“纠错”。不久,公司领导又毅然决定,由新员工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老张负责内务,这让他处在下岗的边缘。
上面的故事显示了这样一条生存真理,那就是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企业里有许多老实人也可以做到兢兢业业,甚至很出色,但是不容讳言的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也是多数老实人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一切用成功说话,只有成功,你的付出才能得到回报。这是一个凭业绩说话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前文中的老张虽说也算是单位的元老,但是多年如一日并不积极进取,反倒抱残守缺,迫于新人的挑战,他不仅不反省和寻求进步,反而遏制别人的进步,这样自然就注定要成为最终被企业淘汰的那一个。
不知避讳,触人逆鳞
有些老实人口无遮拦,不知避讳,经常轻意间碰别人的逆鳞,或者有时候忍不住还会不知深浅地调侃,虽然说老实人常常是没有恶意的,但是聪明人都知道那是别人的“逆鳞”,不可轻率触碰的。因为一不小心,得罪了人不说,很有可能招致灾祸。
传说中所谓的“逆鳞”,指的是龙喉下一尺地方的鳞,龙的身上只有这一处的鳞是倒长的,无论是谁触摸到这一部位,都会触怒巨龙,陷入致命的险境。人也是如此,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地位、权势、风度多么傲人,也都有不能别人言及、不能冒犯的角落,这个角落就是人的“逆鳞”。
秦末农民英雄陈胜,就特别避讳别人提及自己“地主家长工”的出身。他几位患难兄弟就因在他面前无意提起他“庄稼汉”时期的事情,而触犯了他的“领袖形象”,戳到了他的痛处,招来杀身之祸。
据《三国志》描写,刘备是个“少须眉”的形象。在古代,胡子和眉毛稀少的男子被人认为是没有男子汉气概。刘备刚到西蜀时,曾被刘璋手下胡须茂盛的张裕取笑嘴上没毛,令他十分恼火。等后来他赶跑了刘璋成为张裕的主子的时候,终于找了个借口,把张裕杀了。由此可见,虽然刘备表现得有些心胸狭窄,但张裕说话尖酸刻薄,讨得一时的口头便宜,不懂维护他人尊严才是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所在。
在封建社会,大兴“文字狱”就成为统治者的一块遮羞布。只要触犯了当权者的禁忌,就会丢了自家性命,严重的还会招致灭门惨祸。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他的“疮疤”,是他在社交场合极力隐藏和回避的。就连鲁迅笔下的阿Q都因为自己头上的“癞”,而无法用“精神胜利法”求得心理平衡。一旦有人提起,就会即刻反击,对口拙的骂,对力小的打。
人在争论时最容易暴露其缺点。一般讲,我们无论是挑起事端的一方还是另一方,都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缺点并产生了敌意,敌意的表露使双方关系恶化,进而发生争吵。争吵中,双方在众人面前互相揭短,使各自的缺点都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粉饰虚荣,缺乏自信
虚荣是人性中一个很大的恶劣的缺陷,也是一种葬送人生的缺点,为了表面光鲜,挖空心思地让自己“好看”。
人人都知道爱慕虚荣不可取,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许多人因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变得虚荣,也因此为日后埋下了隐患和祸根。而老实人有时候会因为缺乏自信或者死要面子的原因,更加喜欢粉饰虚弱。当然,老实人的社会似乎不太谴责虚荣,仿佛人人爱慕虚荣,无须谴责,事实上,许多悲剧和社会问题皆源于此。
比如,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漂亮外表的居多,但这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然而,当前却流行一种“整容”的时尚。鼻子塌可以变得挺直,眼睛小可以整成大眼睛,脸盘儿圆的可以整成极有棱角。
据说有一位女青年为了见面时让男友大吃一惊,便跑到整容院做了满脸的腮红。可是,她原本想要的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的效果,谁知手术做完后,她发现这些腮红的面积很大,跟羞红了脸没多少区别,想去除,却已不可能了。于是,她就把这家美容院告上法庭,整天忙着考虑用何种证据压倒对方,男友也不想见了。试问,这难道不是虚荣造成的悲剧吗?
更可悲的是,一些无知的孩子们十分注重衣服首饰以及哥们儿间的吃喝玩乐,但家里又不给钱任其挥霍,于是便开始了小偷小摸,偷父母的、同学的、老师的,有的甚至走上抢劫的邪恶之路。
当然,这些是比较极端的例子,许多老实人并不曾有这样的行为,但是道理却是共通的。所有的粉饰,都是源自虚荣和死要面子,而一味的粉饰最终必然导致一些超乎预料的糟糕情况出现。
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人为了不丢面子,就通过“打肿脸充胖子”来显示自我。叔本华也说过:“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愚者所倾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他还说:“虚荣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人沉默。”我们之所以在此讨论这个话题,乃是因为虚荣心一旦形成后,它所结合的诸多不良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会让人们只看到眼前的微小好处,而离成功愈来愈远。
老实人陷入虚荣的误区,于是变得自负,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可是老实人忘记了一点,你比你装扮的要低劣、差劲得多。自己私下常常窘迫不已,但还是拼命想出尽风头,当然最终将什么也得不到。一旦真相大白,自己只有无地自容,厌恶自己,失去信心,放弃使自己变得更有价值的机会。到头来虚荣带给自己的只是失败。
不会求人,处处碰钉
在求别人办事时,老实人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你满怀希望地向他人提出要求时,却当场遭到对方的拒绝,碰了钉子。那场面是很令人难堪的。这种被拒绝而产生的尴尬,往往使你感到心灰意冷、失落、心理失衡,甚至出现不正常心理,比如记恨,或报复的心理,因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造成尴尬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避免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老实人无法预见的,也难以避免的,老实人因为不会求人,而处处碰钉,这也算是其行为上的一个误区。
生活中不少老实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他们在办事时更多地表现为:“碰到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老实人就因为不懂得迂回,不会拐弯抹角地去讲一些话;不知道察言观色、看人下菜碟,许多时候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不知道投石问路、摸清底细再出招,结果常常把事情搞砸。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些以鱼类为生的鸟类,其嘴的形状,直直的,上下两部分又长又宽阔。吞吃食物时,有的常常把捕到的鱼儿往空中一抛,让那条鱼头朝下尾朝上落下来,然后一口接住咽了下去,这样的吃法可以使鱼在通过咽喉时,鱼翅的骨头由前向后倒,不会卡在喉咙里。
求人办事也一样会碰到各种“刺儿”,老实人这个时候却还是一副“直肠子”,不会想办法兜个圈子,绕个弯子,避开钉子,结果自然是好事难成。
有位编辑向一位名作家约稿。那位作家一向以难于对付著称,已经有好多人在他面前碰了钉子,所以这位编辑在去他家之前,自然是感到既紧张又胆怯。果不然,不论作家说什么话,这位编辑都说“是,是”,或者“可能是这样的”,无法开口说明要求他写稿的事。结果可想而知,他只好准备改天再来向这位作家约稿。
其实这位编辑完全可以随机找个话题,打开局面,然后开口向作家约稿。但是这位老实的编辑并没有这么做,他不懂得求人办事应该具备的策略和手段,所以失掉了一次机会。连鸟都会“把鱼倒过来吃”,木讷的老实人却更多的时候容忍让“刺”卡在喉咙中。
一味等待,坐失良机
“苹果青的时候是不应该摘取的,它熟的时候,自己会落,但你若在青的时候摘取,便是损害了苹果和树,并且要使牙齿发酸的。”不过,在摘苹果的时候等一等,并不是守株待兔,当断不断,一旦把犹疑当做慎重,错过熟苹果掉落的时机,你就只有眼睁睁地看苹果腐烂了。也就是说一味等待,就会导致你错失良机。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实人会遭遇的行为陷阱。
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富翁就在当地报纸上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
启事刊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的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捡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就把电话打到报社,把酬金改为两万元。
一位沿街流浪的乞丐在报摊看到了这则启事,他立即跑回他住的破屋,因为前天他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捡到了一只狗,现在这只狗就在他住的那个破屋里拴着,显然是富翁家的狗。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出了门,准备去领两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个小报摊的时候,无意中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3万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破屋,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天天浏览当地报纸的广告栏。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破屋。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于这位乞丐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东西根本受不了。
乞丐的待价而沽并不是没有道理,可慎重也要审度时宜,在该出手时候就出手,而他却闭着眼睛等着更好的时机,结果错过了出手的最佳时刻,当然摘不到苹果。这就如同每一个扑向你身边的机遇也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一样。
死要面子,自己受罪
很多老实人都是死要面子,可是求人办事还死要面子,那等待老实人的就是活受罪,如果总是一味清高,事情是很难办成的。
老实人对于面子应该是这样理解的:你不可能不要面子,但又不能够死要面子。死要面子,往往会真正丢了面子。
有一个故事说齐国有一个很穷的人,娶了一个老婆,还纳了一个小妾。这个人祖上也许发达过,可现在不行了,然而他的面子可低不下来,就是在自己的老婆、小妾面前也忘不了打肿脸充胖子。他经常会对妻妾说,经常有贵客请他赴宴,而且每次回来都装成酒足饭饱的模样。后来,老婆觉得自己家清贫但丈夫却经常能赶贵人的宴会,于是就跟在丈夫背后想一探究竟。终于,她发现了丈夫的秘密,原来,这个人每天都来到东门外的一个墓地里,跑到上坟人那里去乞讨剩余的祭品。原来他就是这样参加“宴会”的!而每天他依然跑回家在他的妻妾面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丝毫也不觉惭愧。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才算有面子。
可见,死要面子的危害着实不浅。在如今的社会中,死要面子的现象同样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个别的老实人朋友在社会剧变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他们的心理难免会失掉平衡,因此不免会使用各种手段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官的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级;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挥金如土,与他人比吃、比穿、比用、比收入。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其目的都是希望他人将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一位从事高新技术研究的人,技术与学识上也许并不太差,但由于自尊心过强,所以,尽管年逾不惑,却仍然和同事们难以和睦相处。原因是,不管是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上,还是在工作方案的安排上,甚至就连日常琐事的看法和处理上,只要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同,他就觉得面子受了损害,一点儿也不能容忍,立时发作起来,非要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不可。否则,就会不依不饶,甚至恶语相加。因为他觉得自己永远高人一筹,意见必然正确无误,别人只有跟着走的份儿,否则就是以邪压正。正因为他的这种毛病,所以,凡与他相处稍久的人,无不敬而远之,避之犹恐不及。
这种爱面子过了头的行为却着实害处不小,岂止是活受罪,有时还是伤害自我的导火索。不仅对求人办事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严重损害你的人际关系。就像上面故事中的那位先生,也许他不能代表所有的老实人,但是死要面子的行为确实在不少老实人朋友身上存在着。
面子当然应该要,一个一点儿面子也不要的人,恐怕自尊心也不复存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怎样做才算不丢面子,什么面子可以丢,什么样的面子应当保。当然,人们也都非常明白,出于虚荣的面子应当丢,有关人格的面子需要保,不保何以处世?而保的办法则是实事求是。事实俱在,曲直分明,面子不保亦在;哗众取宠,装腔作势,面子虽保亦失。
过于吝啬,诸事难成
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会算这样一笔账:拿生命与金钱相比,生命重若泰山,金钱轻若鸿毛。金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人生在世,不应把金钱作为生存唯一的基石,更应该看重的是做人做事方面所必须具备的高贵品质。可是有些时候,老实人就是会犯这样的糊涂,搞不清楚金钱其实不过是自己办事的一个工具,反倒是一味吝啬,导致难以成事。
陶朱公原名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以后,急流勇退,转为经商。他谋划治国治军的功夫厉害,经商赚钱的本事也不差,后来成了大富翁。
后来他的二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想用重金赎回二儿子的性命,于是决定派小儿子带着许多钱财去楚国办理这件事。
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父亲派他去:“我是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反而派弟弟去,这不是说明我不孝顺吗?”
陶朱公的夫人也说:“现在你派小儿子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老二,不如派长子去吧!”
陶朱公不得已就派长子去办这件事,并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以前的好友庄生,交代说:“你到了之后就把钱给庄生,一切听从他的安排。”
长子到楚国后,按照父亲的嘱咐把钱和信交给了庄生。庄生看了信之后对他说:“你先回去,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的原委。”但长子告别后并未回家,心想把这么多钱给他,如果二弟不能出来,那不吃大亏了?
其实,庄生虽然穷困,但却非常廉直,楚国上下都很尊敬他。他并不想接受陶朱公的贿赂,只准备在事成之后再还给他。陶朱公长子不知原委,以为庄生无足轻重。
第二天上朝时,庄生向楚王进谏,说某某星宿相犯,这对楚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灾。楚王听了庄生的建议,命人封存府库,实行大赦。
陶朱公长子听说马上要大赦,心想弟弟一定会出狱,那么给庄生的金银就浪费了,于是又去见庄生要回了钱财。
庄生被他这种行为激怒了,又进宫向楚王说:“我以前说过星宿相犯之事,大王准备修德回报。现在我听说陶朱公的儿子在楚杀人被囚,他家里拿了很多钱财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并不是为体恤社稷而大赦,而是由于陶朱公儿子的缘故才大赦啊。”楚王于是下令先杀掉陶朱公的次子,然后再大赦。结果陶朱公的长子只取了弟弟的尸骨回家。
长子回家后,陶朱公说:“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害了他弟弟的!他并非不爱弟弟,只是因为他年少时就与我一起谋生,所以看重钱财。而小儿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富有的环境中,所以轻视钱财,挥金如土。我坚持要派小儿子去办这件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啊。”
这个故事告诉老实人,求人办事,过于吝啬是没有好结局的。过于吝啬是求人办事的一大忌讳,它会使原本容易办成的事情功亏一篑。求人办事不给人好处,事情就无法办成。基于这一点,可以在办事之前给予对方一定的好处,或者在办事前让对方知道事情办成后自己会得到何好处,事情办成了,舍弃点钱是没有什么的。故事中陶朱公的长子就是一个吝啬的老实人形象。他知道创业守成的艰难,但是在关键时候却因为吝啬,结果不但事情没有办成,而且还害死了自己的弟弟。
不撞南墙,死不回头
我们形容顽固不化的老实人时常说他是“一条路跑到黑”、“头碰南墙不转弯”。
在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走不通的路,要立刻收住脚步,调整方向,突破桎梏,拓展新的空间。可是,生活中就是有这样的老实人,他们只是一味地坚持,而不管是否能够走通,只是一味死守着最初的目标、承诺,不肯回头。如果总是这样,一定会因为过于顽固而遭受到现实的打击。
有一位美国青年无意间发现了一份能将清水变成汽油的广告。这位美国青年喜欢搞研究,满脑子里都是稀奇古怪的想法,他渴望有一天成为举世瞩目的发明家,让全世界的人都享用他的发明成果。
所以,当他看到水变汽油的广告时,马上买来了资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接待任何客人,电话线掐断,手机关机,总之一切与外界的联系都被他切断了。他需要绝对的安静,需要绝对的专心,直到这项伟大的发明成功。
青年夜以继日地研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是母亲从门缝里把饭塞进来,他不准母亲进来打扰他。他常常是两顿饭合成一顿吃,很多时候都把黑夜当做黎明。善良的母亲看见自己的儿子越来越瘦,终于忍不住了,趁儿子上厕所的时候,溜进他的卧室,看了他的研究资料。母亲还以为儿子的研究有多伟大,原来是研究水如何变成汽油,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母亲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儿子陷入荒唐的泥淖无法自拔,于是劝儿子说:“你要做的事情根本不符合自然规律,别再瞎忙了。”可这位青年压根儿就不听,他头一昂,回答说:“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总会成功的。”
5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转眼间,那位青年已白发苍苍,父母死了,没有工作,他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勉强度日。可是他的内心却非常充实,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天,多年不见的好友来看他,无意间看到了他的研究计划,惊愕地说:“原来是你!几十年前,我因为无聊贴了一份水变汽油的假广告。后来有一个人向我邮购所谓的资料,原来那个人就是你!”
他听完这一番话,当即疯了,最后住进了精神病院。
所以说,坚持信念的原则是对于老实人的一种引导,可是这种引导也是根据具体的事情而变化的。故事中的年轻人因为在开始就弄错了方向,在屡错屡败之后,他还不知适时放弃,不能从已有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并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最终因为过于顽固而惨遭生活的戏弄,被现实撞了个头破血流。
仇怨难忘,作茧自缚
仇恨是带有毁灭性的情感,如果一直背负着,其中的痛苦将不堪设想。可是,很多人就是喜欢这样,将上一辈的仇恨留给后人,希望代代相传,将对方置于万劫不复之中。其实,如果这样做,虽然自己的情感上得到了寄托,但是将仇恨的种子延续下去,就会加重后辈的负担,甚至剥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地死去,所以画家一直铭记着父亲的仇恨。大臣的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大臣的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高价买画家的画。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被这没有边缘的仇恨给毁了!”
这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一则故事,名叫《画家的报复》。这种仇恨的种子一旦被“遗传”、“继承”,就会演变为更加可怕的破坏力。老实人在心中怀恨、心存报复的同时,其身心也同样被这恶毒所折磨。
一个心中常想报复的人,其实自己活得也并不快乐。因为他的精力几乎全用在想怎样报复这种不愉快的事上了,而且就算成功他也会有种失落与悔恨交织的情感。《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先生,由于小时候受到其他人的嘲弄,发誓报复。当他回归山庄时便展开了一系列报复行动,最后许多人因此而痛苦地死去,但他那苍老的心却突然感到一种可怕的孤独,这就是对报复的报复。
老实人一般都是比较重感情和承诺的,所以反面来看,有时候他们更容易怀抱着仇恨念念不忘,于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光想着报复别人的人,不惜一切代价,即使是为此牺牲了太多自己的欢乐时光,他也不去注意。可是当有一天,他想报复的人已经不在了,或者以后没有力气再去跟别人计较的时候,他就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付出得太多太多了。原本仇恨的人也许对他们的伤害还不足百分之一,可是你却在用自我惩罚的方式加上了那百分之九十九,这就是作茧自缚了。
沉迷过去,自我欺骗
时间就是一座脆弱的桥梁,我们每迈过一步,它就已经变成过去,变成永恒。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再属于我们。生命有它的各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我们每走过一个阶段,那扇门就在我们的身后关上、锁上了,而门锁则在门的另一边,没有人能够打开。
一句话,生命不能重复。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60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望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蟒蛇到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夜空,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都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响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困惑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陷入无边的回忆与痛苦之中。
青春真的能回来吗?答案不言而喻。其实人生不能重复,走过了就是走过了,一切不可能从头再来过。
美国诗人朗费罗说:“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会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当摩尔人被赶出格兰纳达的时候,他们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回来,所以,他们锁上自己的家门,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拿上家里的钥匙。但是,他们却从没有回去。
老实人拿着很多没用的门钥匙,因为你永远也不会再开启这些门。除了在喧闹的梦境之中以外,你是无法回到过去的。重要的是能够安于现在的生活,好好珍惜。可惜许多老实人就是做不到,即便他们很清楚很明白这个道理。却仍然一如既往地沉湎于过去,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甚至更有一些老实人借着过去的回忆作他今天的人生支撑。
瞻前顾后,不知取舍
有一位作家说过,“世界上最可怜又最可恨的人,莫过于那些总是瞻前顾后、不知取舍的人,莫过于那些不敢承担风险、彷徨犹豫的人,莫过于那些无法忍受压力、犹豫不决的人,莫过于那些容易受他人影响、没有自己主见的人,莫过于那些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人,莫过于那些从未感受到自身伟大内在力量的人,他们总是背信弃义、左右摇摆,最终自己毁坏了自己的名声,最终一事无成。”
乌力吉小时候和小朋友去树林中捕山鸡。他们这一次采用了新方法:把木箱子用木棍支起,在木棍上系上绳子一直接到他们隐藏的草丛之中。只要山鸡飞下来去啄食撒在箱子下面的谷粒,乌力吉他们只要一拉绳子就可以把山鸡罩起来而抓到山鸡了。
他们隐藏起来,观察动静。一会儿,飞来了一群山鸡,共有11只。大概是山鸡太饿了,不一会儿就有8只山鸡走到了箱子下面。一个朋友让乌力吉拉绳,可他犹豫地说:“再等一会儿,这样更稳妥一些。”
他们等了一会儿,非但那3只没有进去,反而又走出了4只。朋友劝他拉绳子,乌力吉说再有一只走进去才拉绳子。但是接着却又走出来两只。如果这时候拉绳子,还能套住一只,但是乌力吉担心剩下了一只,拉绳子也未必能罩住它。不幸的是,最后一只山鸡好像也感到不妙,也走出来了。
乌力吉最终一只山鸡也没捕到,他的教训,其实也是很多老实人的困惑,如果你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那么,属于你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成功者。那些能够迅速做出决定的人从来都不怕犯错误。不管他犯过多少错误,与那些懦夫和犹豫不决的人相比较,他仍然是个胜者。那些怕犯错误而裹足不前的人,那些害怕变化和风险而犹豫、彷徨的人,那些站在小溪边,直到别人把他推下去才肯游泳的人,永远都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永远都无法摘取胜利的硕果。
成功的人能迅速地做出决定,并且不会经常变更;而失败的人做决定时往往很慢,且经常变更决定的内容。当遇到事情时,多听取他人意见以资参考固然重要,但决定如何处理的终究还是自己,要为此事负责的也是自己。没有快刀斩乱麻的气魄,有时会错失良机。
遇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结果只能使机会稍纵即逝。这些犹豫不决的老实人,在机遇面前,没有决断力、没有信心,瞻前顾后,不知取舍,他们的一生也就注定要平庸。
话失分寸,常得罪人
老实人和相熟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不免开开玩笑,互相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快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玩笑过头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大家不快的事情也常常遇到。
有些老实人原本就不善辞令,一旦开起玩笑来,常常把握不好说话的分寸,就因为许多时候把握不住说话的分寸,而开罪别人,于是许多老实人就因此认为谈话时开玩笑一事应该避免,这又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开玩笑本来无所谓顾忌,但使对方难过、伤心之事,亦非开玩笑之话题。可是老实人有时候就是搞不清楚状况,结果出现这一类的情况,比如笑你的同学考试不及格,笑你的朋友怕老婆,笑你的亲戚做生意总是上当吃亏,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跤……这些都是需要同情的事件,你却拿来取笑,不仅会使对方难以下台,而且表现出了你的冷酷。
同样的,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做开玩笑的资料,那就更是说话大忌了。别人的不幸,你应该给予同情才是。如果在谈话中的人,有一位是生理上有缺陷的,那么,最好要避免易使人联想到缺陷方面的玩笑。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三四个朋友聊天,其中有个女孩提起她昨天配的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看不好看。大家都说很不错。
这件事使小吴想起一个玩笑,他就立刻说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这位老小姐——我们要知道她是近视眼——看到店老板光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立刻她听到一声闷叫声:“糟糕!”店老板叫道,“保险丝又断了!”
接着是一片笑声,孰料事后竟未见到这个女孩戴过眼镜,而且碰到小吴再也不和他打一声招呼。
其中的原因不难明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小吴看来,他只联想起一则近视眼的笑话。然而,对方则可能这样想:“你取笑我戴眼镜不打紧,还影射我是个老小姐。我老吗?上个月我还是24岁!”
小吴可能并没有什么讽刺的恶意,但是他显然忽略了说话开玩笑的忌讳,朋友之间虽然相熟,有时为了调节气氛说些笑话本是好事,互相开开玩笑也无伤大雅,但是拿捏不好说话的分寸,结果玩笑失度,几句话就得罪了一个朋友,真是得不偿失。
贪小便宜,会吃大亏
老实人很少有野心,所以一般讲大祸都不是老实人闯出来的,但是老实人却往往喜欢贪点小便宜。认为这个无妨,其实大谬,在社会上,许多时候贪小便宜会让自己付大代价。
阿林是一家公司的采购员,他看到公司定制的圆珠笔异常精美,便时不时地拿些回去给他上学的女儿使用。这些东西恰好被女儿的老师看见,而该老师的丈夫正是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
该高级主管由这件事了解到:“这个人只想着自己而不是公司!这样的人怎么会为公司努力做事呢?”于是,他解雇了阿林。
有谁会想到这竟然是由一些圆珠笔造成的呢!
这个虽然只是职场里的一个例子,但是在现实生活里,这个道理却是可以普遍适用的。有些老实人往往会在无意间占公司的小便宜、揩公司的油,他们一有机会就拿公司的电话打私人电话,或者趁上司不在时做自己的私事,甚至悄悄溜出去办私事。
还有些老实人认为公司的物品反正是免费资源,所以随意把它们拿回家去使用。他们认为公司的便宜是“不占白不占”。殊不知,一张复印纸,一支圆珠笔,看似细小之事,其所造成的伤害,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很多。
“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一个人职业品质的好坏,往往从细小的地方表现出来。作为职场人士,不妨从以下细节开始做起:不打电话聊私事,不能因为玩乐耽误工作,不要在上班时间闲聊,不要随便请假,不要时时刻刻让电脑开着,等等。老实人好贪小便宜,平日麻痹大意,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天长日久,保不准哪天就要像故事中的阿林一样,在一只小小的圆珠笔这类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栽了跟头。
重情重义,心不设防
《琵琶行》中白居易的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名动天下,仿佛他与琵琶女的情感在明白彼此境况相近的那一瞬间,一下子拉近了许多。这就是所谓的“共鸣”。那些曾经有过共同经历的人,更容易互相靠近,也更容易成为朋友。而老实人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心头一热,就把某人认作知交好友,对人失掉了戒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与人之间共同拥有同样的体验或秘密,能加强彼此的关系,更能强化亲密和信赖的程度。人所共有的体验愈是特别,愈能让当事人拥有同伴意识。譬如“战友”这个词,对于某个时代或者某个特定环境的人而言,是会有他人所不能体会的特殊感情,只要说一句“我也是某某部队的”,就让素昧平生的人对自己倍加信任,又如许多人都认为同学的友谊是最真诚的,走出校门踏进社会之后,如果初次见面的人得知彼此是校友、学友,都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因为昔日美好的校园生活能让人回忆起当初的浪漫、纯真,由于怀念过去而认同了面前的人。
但是有一点,相同的人生经历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品质,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略。老实人不设防,却常常会因此付出巨大代价。
刘先生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后到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没过几年便成为业务骨干。后来,他辞职创办了一家公司,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战场上那种奋勇拼搏的精神,他在商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拥有几百万的固定资产。1995年,刘先生的一个老客户(也是一家公司)要搞融资租赁,请求刘先生提供担保。刘先生做事严谨,对生意上的事一向以稳重著称,尽管是老客户,他也按照惯例审查该客户与租赁公司的合同以及该客户的运营状况,审查后觉得并没有什么把握,准备婉言回绝。
一天,该客户又派了公司的一名业务主管人员前来商讨此事。初次见面,两个人互相介绍,刘先生得知该人姓胡,胡某忽然说:“我觉得你的名字很耳熟,你是不是某某部队的?”刘先生道出了自己曾在某部队当兵,并参加过自卫反击战,胡高兴地叫起来:“哎呀,你是一班的,我是二班的,我说怎么觉得眼熟呢!”话题一发不可收拾,两人似乎又回到了那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场,刘先生也回忆起胡某曾是一次战役中的突击队员,作战勇敢,还曾负过伤。两人越谈越投机,于是刘请客,边吃边聊。
渐渐谈起担保的事,胡某向刘先生解释了一些他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并保证该公司的信誉绝对没问题,资金只是暂时周转不过来,绝对不会连累对方的。刘先生正处在兴奋之中,对胡某的话深信不疑,也未做进一步核查,就在担保合同上签了字。其实,胡某所在公司已经资不抵债,签订这个合同,就是为了骗刘先生公司的钱。
刘先生得知真相后悔恨不已,一个“战友”毁了他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战友本是伟大而崇高的字眼,尤其是经过战火洗礼的战友之情非同一般,应该是始终不渝、终生难忘的。不料,胡某竟利用这种战友之情,为自己下了套,毁掉了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与付出,对这种人怎能谈友情?
由此不难总结出:即使真正一同经历过某些事情的人,也未必都是值得信赖的。如果你以为原来的朋友就永远是朋友。那就错了,只有两人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那时才能成为朋友。没有利益可取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真正牺牲自己去为你两肋插刀的。所以才会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保有某种比较纯洁的关系,可一旦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消失,友谊的纯洁就只能永远封存在心中了。
渴望友情,渴望理解与支持,是人的天性。也正是因为大千世界的诱惑太多,人们大多很难不为金钱、地位所动,所以才更渴望或者说希望别人也能不为所动。正因为纯真的友情几乎成了奢侈品,所以人们更希望能得到它,甚至有意美化某种关系,并升华为友谊,从而轻易地相信它。最典型的是同学关系、战友关系等,而老实人恰恰因为比许多谙于世故的所谓聪明人更加看重人情,于是心理上对人不设防,最后吃亏的就是自己。
得过且过,虚掷光阴
辜负光阴者,生命便会负债。诗里写得好:生命似花,你可以绚烂辉煌,香气袭人;或者苍白暗淡,寂寂无声。一切在于你珍惜与否。但是多数的老实人是没有这种诗人般的细腻,夏花秋叶虽然美好,可是自己却始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虚掷了光阴岁月。
树下,一位青年在晒太阳,他穿着破旧,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一位长者从此经过,关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却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青年叹息一声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
“你没有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青年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与其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噢,”长者一笑,“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根绳子。”
“找绳子?干吗?”青年一头雾水。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青年张大了嘴巴。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么?”
青年哑口无言。
生命须珍惜。耗费光阴者,只能是辜负自己,使生命负债,使幸福走远。谁珍惜生命,谁就延长了生命。每天,都有无数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消失在茫茫夜空当中。是哀叹、漠然,还是反思、爱惜?这是生命给老实人的一个人生课题。
我们来看一个与上面正好相反的例子。曾经一份报刊上登过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
一个炎热的上午10时整,蝉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他讲到世事:炎热。
同一天11时,它还在鸣叫,并没有改变他的调子,而且扩大了他的主旋律。他讲到清晨:爱情。
在酷热的午后时分,当爱情与炎热带来的伤感动摇了他时,他心灵的交响乐进入了伟大的乐章,于是他说:死亡。
但是这事还没有结束。晚餐以后,他把炎热、爱情、死亡编织成最后一节,比其他各节更为精妙,而且没有那么嘈杂。他还掌握着最后一个英雄般的单音节词。
生命,他回忆着说,生命。
生命,即使如火焰、如昙花,只要学会珍惜,它便永存那一刹的动人与璀璨。就像当代作家毕淑敏在谈到自己生命的经历时,曾说:“我在那时有很多冥想,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看冰雪的时候仿佛看出了人生的很多问题。我记得康德有一句话说:‘人对于崇高的认识来源于恐惧。’可能吧,于是我决心自己的一生要过得有趣有意义,还要于他人有益。那十多年的生活让一种观念横贯我的一生,那就是珍惜生命。……不管怎么说,后来我的作品总是要把自己在高原所体验到的生命的宝贵,传达给他人。那是在我长篇小说里一以贯之的主题——爱惜生命。”
生命是美丽而脆弱的,在一不留神之间,岁月就这样被我们蹉跎掉了。古往今来也有很多人立志奋发,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自己。然而不少老实人朋友却很少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反而像故事中的青年一样,得过且过,虚掷光阴。结果一事无成,还在抱怨人生的机遇不曾青睐自己,实在可惜。
只有手艺,没有手段
淮阴侯韩信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一员颇具大智大勇的战将,可是,他的“大智大勇”却难以掩盖他优柔寡断、胆小怯弱的性格。或者说,韩信就是一个典型的只有手艺、没有手段者的代表。
楚汉争霸当中,如果韩信既不从项羽也不归附刘邦,自树一帜,就有可能同刘、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环境也为他自立提供了多次机遇。正是由于他没有政治眼光和手腕,结果空有点将之才,却让原本唾手可得的得天下的大好机会白白失去,而且最后还惨死于女人的刀下。
韩信率兵伐齐,斩了齐王田广,占领了齐国,不仅扩大了疆域,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这时,他已有数十万大军,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楚、汉相争的形势是,韩信叛刘归项则刘灭,向刘背项则项亡。如果韩信自树一帜就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刘邦与项羽相争得最激烈时期,诸侯各据一方,或叛项归刘,或背刘降项,或自立为王,群雄逐鹿,各逞其能。在风云变幻的楚汉相争中,英雄辈出,居然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蒯通。他把当时天下的形势看得极为透彻。他深知“天下权在信”。于是拜见韩信,从当时的形势,韩信所处的环境与他的实力,以及他将来得天下的利益等诸方面苦口婆心地规劝他造反自立。可是韩信考虑许久还是说:“先生言之有理,容我权衡一下,再做决定。”蒯通见韩信已被自己说服,便告辞了。
蒯通本以为韩信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将来一定能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可他等了数日,却不见韩信有要自立为王的迹象,便又找韩信,说:“希望将军快做决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信当即回答说:“先生请不要再费心了。我考虑再三,自从归汉后,刘邦肯把将军大印交给我,统领数万大军,现在又封我为齐王,如果忘恩负义,必遭报应。况且我擒魏豹、平赵、定燕、灭齐,立下战功累累,又一向以忠信对待他。我想汉王不会亏待我的。”蒯通听后,明知再劝也没用,转身告退。他担心招惹是非,便仰天长叹,佯装疯癫,逃离汉营。
韩信最终在优柔寡断中被杀,其实他到死都没有真反,而只是在犹豫,他是被半推半就硬拉上刑场的,直到临死一刻,韩信才仰天长叹:“悔不听蒯通言,反被女人以计诛杀,呜呼哀哉!”
韩信的经历就好像多数的老实人一样,其实许多老实人并不是素质、人品不如人,也不是机会不好,而却多是怀才不遇,或者遭遇坎坷,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有手艺,没有手段。诚然,对于现在人生存而言,真才实学永远是第一位的,但那只是个前提,许多时候,老实人就是因为不懂得在微妙时刻搞一点小动作,耍一些小手段或者小阴谋,使得自己在残酷而现实的生活面前,得不到施展自己的机会。不能不说是老实人行为上的一大误区。
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清朝时,河南境内的一个镇上有一家金饰店。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个跛脚的男子。尽管他走路不方便,却穿得十分华丽,他一走进店内,一开口就向店主人大发牢骚,说县令非常残暴,竟然为了一件小事,就把他毒打成伤,还一副气呼呼的模样说,他一定要报复等。
店主人忙着做他的事,听归听,做事归做事,并没有怎么注意他。这个人说着说着,从衣袖里取出一片很大的狗皮膏药,就在打造金饰的炉边将膏药熏烤起来,似乎准备等膏药软化后,便用来贴敷身上的伤口。
这种借用店内炉火的事,在金饰店是常有的,算是给路人行个方便。尽管不认识这个人,但店主基于方便他人的心理,根本不疑有诈,谁知道等到膏药溶化后,跛脚汉竟然出其不意地,将膏药往店主脸上糊去。刹那间,店主人陷入一阵慌乱,本能地忙着处理被偷袭的脸,那个跛脚男子却趁这个机会,将铺中几件贵重的金饰席卷而逃!等店主呼救后,跛脚汉已经逃得不见踪影了。
无独有偶,在江西某地区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户卖米人家,在大门口放置了几个米袋,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跛脚大汉,挺着个硕大的肚子,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然后,气喘吁吁地就坐在米袋上面休息。
附近有不少人都看到了,但工作的工作,闲聊的闲聊,没人会去在意这种事情,毕竟方便过路人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过了一些时间,大家在不经意之间,似乎感觉到那人站了起来,而且一瘸一拐的又走了,可是,没多久之后,这户人家发现少了一袋米。
经过大家追查,才发现那人跛脚是假的,大肚子也是假的,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方便夹带米袋走人罢了。
以貌取人、以貌视物或许不是一项缺点,但却是老实人的一项弱点。这种习惯成自然所养成的成见,虽然让人能够迅速辨别当下所见的事物,却也容易同时圈住老实人的思考与判断,形成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