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的态度

老实人常抱怨

老实人大多善良诚实,做事任劳任怨,可是因为平时不会讨巧和察言观色,所以即便做事很努力也常常得不到重视。有时候又太实诚,没有防范的心机,吃亏得意都把心情挂在脸上,即便一时不如意或者有意见,也不会看人看情形说话,常常把抱怨挂在嘴上,结果不但损伤了自己给人的形象,甚至还常因此不受人欢迎。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之中,与我们相处的人都是希望彼此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聆听抱怨。可惜的是许多老实人朋友常常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在一些小事情面前随口怨词,无形中使自己成了一个类似祥林嫂的人物。

“唉,烦死了,烦死了!”一大早就听王宁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本来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唠叨也烦了。”王宁做了很多年的公司行政助理,事务繁杂,是有些烦,可谁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无巨细,不找她找谁?

其实,王宁性格也算是好的,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虽说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曾怠慢。设备维护,办公用品购买,交通讯费,买机票,订客房……王宁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恨不得长出8只手来。再加上为人实在热心,中午懒得下楼吃饭的人还请她帮忙叫外卖。

刚交完电话费,财务部的小李来领胶水,王宁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刚来过吗?怎么一大早又来要,唉,我这正忙得不可开交,大伙能不能体谅一下啊?”一边说一边翻箱倒柜,最后在抽屉里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放,“以后东西一起领!”小李比较无奈,又不好说什么,嘿嘿的笑着说:“不就要个胶水么,这么多话,要不这些时间,早找给我了。”

大家正笑着呢,销售部的王娜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原来复印机卡纸了。王宁脸上立刻晴转多云,略显不耐烦地回应:“知道了。先填保修单。我去看看。”王宁边往外走边嘟囔:“每天都这么多琐碎事,什么时候才有分身术啊我,一个接一个来找我!”对桌的小张听了吐了吐舌头,小声朝着外面的同事说:“又开始了,祥林嫂!”

态度虽然还好,可整个公司的人都知道他的唠叨抱怨是出了名的,事情确实多,大家也能理解,但是时间长了多数人还是有点忍受不了他的抱怨。毕竟那些“讨厌”、“唉,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办公室的人,有时候王宁一开口,他们就觉得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这是大家的一致反应。

年末的时候公司民意选举先进工作者,大家虽然都觉得这种活动老套可笑,暗地里却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奖金倒是小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领导们认为先进非王宁莫属,可一看投票,50多份选票,王宁只得12张。

有人私下说:“王宁没有功劳但苦劳也不少,评个奖也是应该的,可惜就是嘴巴太罗嗦了。”

王宁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却没有人体谅……”

抱怨就像用烟头烫破一个气球一样,让别人和自己泄气。谁都恐惧唠唠叨叨,满腹不满的人,怕自己也受到传染。抱怨除了让老实人丧失勇气和朋友,于事无补。其实,抱怨别人不如反思自己。

老实人太固执

固执心理是一种病症,患上这种病的人,容易走极端,而且死不回头。有时分明是自己做错了,却总觉得是别人不对;当自己不能和别人取得一致意见时,也不愿意反思自己的对错,甚至反而去探究别人做错了什么。固执本身倒也没有什么大碍,可是有时候喜欢固执的老实人却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有一位对上帝非常虔诚的牧师,很受邻人尊敬,是一个典范的圣人。一次,突然天降暴雨,倾盆大雨连续不停地下了20天,水位高涨,迫使牧师爬上了教堂的屋顶。正当他在那里浑身颤抖时,有个人划着船过来,对他说道:“神父,快上来,我把你带到高地。”

牧师看了看他,回答道:“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我真诚地相信上帝,因为我是上帝的仆人,因此你可以驾船离开,我将停留在这里,上帝会救我的。”

那人划着船离去了。两天之后,水位涨得更高,牧师紧紧地抱着教堂的塔顶,水在他的周围打着旋。这时,一架直升机来了,飞行员对他喊道:“神父,快点,我放下吊架,你把吊带在身上安好,我们将把你带到安全地带。”对此牧师回答道:“不,不。”他又一次讲述了他一生的工作和他对上帝的信仰。这样,直升机也离去了,几个小时之后,老牧师被水冲走,淹死了。

因为是一个好人,他直接升入天堂。他对自己最后的遭遇颇为生气,来到天堂时,情绪很不好。他气冲冲地在天堂中走着,突然碰到了上帝,上帝说道:“麦克唐纳神父欢迎你!”

老神父凝视着上帝,说:“40年来,我遵照你的旨意做事,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让我被淹死了。”

上帝微笑着说:“哦!神父,请原谅,我确信我给你派去了一条船和一架直升机,是你的偏执害了你。”

的确,固执者坚持己见,缺乏变通的智慧,因而常常正邪不分,忠奸不辨。没有见识,就不能观其人,听其言,察其行,因此就不能知彼知己,不能客观、公正地判断一切人或事,这样势必后患无穷。

老实人从小就被教育说“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它们无一不在说明坚持不懈带来的成功,相反那些“半途而废”的行为让人唾弃、为人不齿。然而生活中就有些事情却需要老实人“半途而废”的变通。故事中的那位好人,他就是不懂得变通,固守一成不变的东西,却不知就在自己固执己见当中,生命的机会也被拒之门外了。

老实人被“奴役”

生活中常听到一些老实人抱怨说生活真累,或者说自己简直成了生活工作的奴隶。其实很多时候,许多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反而将自由自在的生活视作痛苦的桎梏,宁愿在强者的管束下俯首称臣。

以前,青蛙王国都是由青蛙自己来管理的,每只青蛙都是平等的,谁也不约束谁。

有一天,青蛙们大吵大闹,它们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没有人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了。没有权威和管束,生活实在是太无聊了。

于是青蛙们决定集体向上帝请求派一个国王来管束它们。

这个国王绝对庄严稳重,从来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而且爱好和平,从不跟别人发生争执;个子高大,身体粗壮,模样又四方周正。新国王马上就被上帝给派下来了,从天而降。它从天上降下来,沉重地落到了青蛙的国土上,把本来就是沼泽的烂泥砸得稀里哗啦地响。青蛙们一个个吓得浑身打战,拼命地四方逃窜,纷纷藏到水底、草丛里、湖沼的穴洞中。在那里,它们开始议论自己的国王,认为它不同凡响,一定大有来头。

可这位新国王也就仅仅是一截树桩,而且是杨木树桩。

起初,青蛙们对自己新来的国王无比尊敬,它们认为国王位高权重,尊贵无比。但是慢慢地,日子久了,新国王还没有什么动静,青蛙们就逐渐消除了害怕的心理。

这群青蛙也就是和新国王相处了三四天的时间,便又感到厌烦了。它们再次请求上帝派来一个新国王。“上帝呀,请你给我们派一个顶用的国王来治理我们吧。你瞧我们这里幅员辽阔,生活环境又这么好,是多么需要很好的管理呀!”青蛙们说。

上帝听了青蛙们的话,觉得还有一定道理,于是给它们派来了另外一位新国王,这个新国王是一只凶猛的鹤。鹤国王和以前的木头国王的作风绝对不是一类型的,它从不喜欢对自己的臣民有丝毫的纵容。无论是哪只青蛙,只要犯下一点儿罪过,鹤国王从不手软,肯定会把它吃掉,如果是所有的青蛙都犯了错误,那它就会把所有的青蛙都给吃掉,一个也不留下。

青蛙们这次是真正地感到了无比的痛苦和怨恨,于是它们再次请求上帝给它们改派一个新国王。上帝一看又是青蛙们来了,本来就十分反感,又听到它们比以前更大的吵闹声,上帝简直头都要大了,他怒声说道:“你们这些疯子,为了请派国王,我的耳朵都快被吵聋了。你们过去生活得自由自在,身在福中不知福,却要请求我给你们派驻新的国王。给你们派了木头去,你们嫌它太文静、太宽厚;再给你们派一个,你们又嫌它太凶狠、太残酷。为什么你们过去不想安安分分地生活呢?我看就这样算了吧,你们就和现在的国王待在一起吧!要不然的话,以后给你们选派的国王保不准比现在的还厉害呢!”

青蛙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只好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和鹤生活在一起。

这里的青蛙就好像一些老实人朋友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对于原本平淡自在的生活产生怀疑甚至抱怨,结果自找麻烦。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却为追求所谓更高质量的生活而疲于奔命,最后反而沦为生活的奴隶;另外,工作时也不能够严格自律,却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催促、监督才会将工作进行下去,久而久之,渐渐丧失了自主的创造力,工作也没有丝毫起色,却成了工作的奴隶。

老实人容易自卑

世上大部分不能走出生存困境的老实人都是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他们就像脆弱的小草一样,毫无信心去经历风雨,这就是一种可怕的自卑心理。所谓自卑,就是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心灵笼罩着永不消散的愁云。

王璇就是这样,本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竟然被自卑折磨得一塌糊涂。

王璇在一家大型的日本企业上班,毕业于某著名语言大学。大学期间的王璇是一个十分自信、从容的女孩。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是男孩追逐的焦点。然而,最近,王璇的大学同学惊讶地发现,王璇变了,原先活泼可爱、整天嘻嘻哈哈的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变得羞羞答答,甚至其行为也变得畏首畏尾,而且说起话来,干起事情都显得特别不自信,和大学时判若两人。每天上班前,她会为了穿衣打扮花上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

为此她不惜早起,少睡两个小时。她之所以这么做,是怕自己打扮不好,而遭到同事或上司的取笑。在工作中,她更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甚至到了谨小慎微的地步。

原来到日本公司后,王璇发现日本人的服饰及举止显得十分高贵及严肃,让她觉得自己土气十足,上不了台面。于是她对自己的服装及饰物产生了深深的厌恶。第二天,她就跑到服饰精品商场去了。可是,由于还没有发工资,她买不起那些名牌服装,只能悻悻地回来了。

在公司的第一个月,王璇是低着头度过的。她不敢抬头看别人穿的正宗的名牌西服、名牌裙子,因为一看,她就会觉得自己穷酸。那些日本女人或早于她进入这家公司的中国女人大多穿着一流的品牌服饰,而自己呢,竟然还是一副穷学生样。每当这样比较时,她便感到无地自容,她觉得自己就是混入天鹅群的丑小鸭,心里充满了自卑。

服饰还是小事,令王璇更觉得抬不起头来的,是她的同事们平时用的香水都是洋货。她们所到之处,处处清香飘逸,而王璇自己用的却是一种廉价的香水。

女人与女人之间,聊起来无非是生活上的琐碎小事,主要的当然是衣服、化妆品、首饰等。可对于这些,王璇几乎一无所知,插不上话。这样,她在同事们中间就显得十分孤立,也十分羞惭。

在工作中,王璇也觉得很不如意。由于刚踏入工作岗位,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不能及时完成上司交给的任务,有时难免受到批评,这让王璇更加拘束和不安,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此外,王璇刚进公司的时候,她还要负责做清洁工作。看着同事们悠然自得地享用着她倒的开水,她就觉得自己与清洁工无异,这更加深了她的自卑意识……

像王璇这样自卑的老实人,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怕正面接触别人的优点,回避自己的弱项,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犹豫、忧郁、烦恼、焦虑便纷至沓来。倘若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消沉绝望,那些光明、美丽的希望似乎都与自己断绝了关系,这与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自信气质和宽广胸怀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注意。

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际交往中除了封闭自己以外,就有可能会奴颜婢膝,低三下四。一个人如果自卑,他不仅不敢有远大的目标,同时他将永远不会出类拔萃;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自卑,只能当别国的殖民地,站不起来,也不敢站起来,只能跟在别国后边当附庸。

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有其优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自卑是一种没有必要的自我没落,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的泥潭,他能找到一万个理由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别人,比如:我个矮、我长得黑、我眼睛小、我不苗条、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没地位、我学历太低、我职务不高、我受过处分、我有病、乃至我不会吃西餐,等等,可以找到无数种理由让自己自卑。老实人容易自卑,同时由于自卑而焦虑,于是注意力分散了,从而破坏了自己的成功,导致失败,即失败——自卑——焦虑——分散注意力——失败,于是老实人不自觉地陷入了自卑的恶性循环。

老实人钻牛角尖

世事难料,凡事总不是人人所能掌控和预料的,这要求人们要适时的灵活变通,调整自己的做事做人方式和观念。然而可惜的是,老实人却往往很少懂得这个道理,反而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局里。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老实人思想走极端的故事。

商朝时期,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诤谏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

追求仁德是圣贤所为,伯夷、叔齐虽然一直是古人敬仰的道德形象,但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他们显然钻进了仁德的牛角尖,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不仅古人,现代社会中依然有不少这样的老实人,做事喜欢钻牛角尖。

有一个大学生,爱上了他的一个女教师。这个女教师虽说还只有30来岁,可结婚已经两年了。所以,这个学生对她的爱,应该说,无论如何是没有指望的。

可是,这个学生却十分执著于自己的这种所谓爱情,不顾一切地追求这位女教师,又写情书、又送鲜花,还跑到她家里去,弄得她十分恼怒。后来女老师的丈夫知道了,狠狠教训了他一通。可是,他还是不知回头,依然写情书、送鲜花,痴情不断,执著得像个不怕牺牲的斗士,一直闹到神经错乱,被送进精神病院为止。

这个大学生的这种执著,就是一种死钻牛角尖的偏执。然而,在现实生活里,仍然有不少老实人朋友常常一条路走到黑,一个眼打井,这样的做事做人态度在古代尚且不被推崇,更何况在今天,不用说,钻牛角尖让老实人更加的吃不开。

老实人空虚无聊

空虚无聊是人们的一种无奈情绪,是没有依靠,找不到人生的支撑点,是一种漂浮不定的状态。老实人更容易陷入空虚无聊漫无目的人生态度的陷阱。每每起床后觉得今天也不过如此,明天也不过如此,也许以后都会如此,空虚就像一幕浓雾,不能驱散,四处弥漫,空虚没有味道,没有颜色,就像空气一样,永远存在,一深呼吸就充溢整个胸腔,如同菟丝花慢慢地,一丝丝地掐住你的喉咙,不知不觉地离开生命,如何被外界刺激也无关痛痒。

无聊的前提是闲,倘若生活充实、目标明确,则不大容易无聊。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这实在是有仇无敌的难受。一身的力气,不知道该干什么,真是难熬。周国平说:“无聊生于目的与过程的分离,乃是一种对过程疏远和隔膜的心情。”

这种无聊是短暂的;更多的时候,有些人是既无目标,又无过程,是一种十足的百事无心、茫无出路,是被充分的时间困惑着的,是拥有巨大时间财富而无兑换物的难受。

人生若无寄托,则必陷入无聊。袁宏道在写给李子髯的信中说:“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故有以弈为寄,有以色为寄,有以技为寄,有以文为寄。古之达人,高人一层,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虚度光景。每见无寄之人,终日忙忙,如有所失,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缘故,这便是一座活地狱,更说什么铁床铜柱刀山剑树也!”

我们可以忍得了寂寞,却受不了无聊。寂寞较之于无聊,常常显示出诗的品质,所以寂寞时可以读诗,而无聊时只可读读小说。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其所呈现的审美意趣,绝不是无聊者所能把玩的;而宋元话本、唐代传奇,则可开解无聊,化释空虚。

罗素说:“人的空虚之感只是在人天然的需要容易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人这个动物,正如别的动物一样,适宜作各种各样的生存斗争,一旦人依凭了大量的财富,毫不费力地满足了他所有的欲望,快乐的要素就会随着他的努力一起向他告别……缺少你所向往的某种东西,是人生快乐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毫不费力地满足了所有欲望”,大概是不可能的,但倘若真是这样,那无疑是十足的空虚。罗素举例说,假如你的孩子病了,你会感到不快乐,但绝不会感到很空虚;一位富翁,可能常常觉得一切皆空,但是遇到破产时,便觉得下一餐的饭绝不是空虚的事了。

空虚生寂寞,寂寞生无聊,无聊生是非,它们将我们的人生窒息。因此,老实人当你感到无聊的时候,请你反思一下,你这无聊来自何处?它是怎样产生的?它是长期状态的,还是暂时状态的?如果它是由于目标缺失造成的,如果它是长期状态的,那么,请你记住:你已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必须加以疗治。疗治的方法是:确立人生的目标。

老实人爱找借口

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处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然而,在人生的风浪中,却总是有那么多老实人将自己的人生之舟交给“借口”这根最脆弱的舵。于是,他们四处碰壁,被外力挟持着行进,等到人生的最后一刻,感慨一句,“我的命运总在与我作对”,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就是用借口来为自己编织理由的人的一生,他们走过这个世界,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果看过下面的这个例子,不知道老实人朋友会不会有所触动。

有句俗语说得好:成功和借口不在同一个屋檐下。

闻名遐迩的西点军校,长期以来传承着这样一个规定:学员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只能用四种简洁语言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其他回答,也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要为成功找理由,而不要为失败找借口。戴尔·卡耐基指出,整个社会的方向,我们每个人无法掌控,但是你不要以此为借口,你可以掌握自己的想法。确实,任何一位成功的人,都会负起责任,掌握一切,永远不会找出借口为自己辩护。不要任何借口,你才能爆发出一种驱使你努力追求成功的力量,你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你的生命可以像旭日升天,辉煌无比。富兰克林曾这样说,善于找借口的人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是处。所以我们看那些成功的人在问题面前从来不找借口搪塞,而老实人朋友却正好相反,他们习惯于为自己的不优秀寻找借口。

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论做任何事,如果失败了,只要你愿意找借口,总能找到完美的借口,但借口和成功不在同一屋檐下。乔治·华盛顿·卡佛说:“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就长远看来,找借口的代价非常大,因为你昧于事实,不去寻求失败的真正原因。一个令老实人心安理得的借口,往往也使他失去了改正错误的机会,更使自己错失了成功的机会。无疑,借口成为老实人人生态度上的一大误区。

老实人不敢担当

有些人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常常习惯于找出一大堆借口来为自己辩解,缺乏担当的勇气,并且辩解得振振有词、头头是道。殊不知,掩饰错误往往要比承认错误付出更大的代价。

约翰和戴维是新到速递公司的两名职员。他们俩是工作搭档,工作一直都很认真,也很卖力。上司对这两名新员工很满意,然而一件事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次,约翰和戴维负责把一件大宗邮件送到码头。这个邮件很贵重,是一个古董,上司反复叮嘱他们要小心。

没想到,送货车开到半路却坏了。戴维说:“怎么办,你出门之前怎么不把车检查一下,如果不按规定时间送到,我们是要被扣奖金的。”约翰说:“我的力气大,我来背吧,距离码头也没有多远了。而且这条路上的车特别少,等车修好,船早就开走了。”“那好,你背吧,你比我强壮。”戴维说。

约翰背起邮件,一路小跑,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到了码头。这时,戴维说:“我来背吧,你去叫货主。”他心里暗想:“如果客户能把这件事告诉老板,说不定老板会给我加薪呢!”他只顾想,当约翰把邮件递给他的时候,却没接住,邮包掉在了地上,“哗啦”一声,古董碎了。“你怎么搞的,我没接你就放手。”戴维大喊。“你明明伸出手了,我递给你,是你没接住。”约翰辩解道。约翰和戴维都知道古董打碎了意味着什么。没了工作不说,可能还要背上沉重的债务。果然,老板对他俩进行了严厉批评。

“老板,不是我的错,是约翰不小心弄坏的。”戴维趁着约翰不注意,偷偷来到老板的办公室,对老板说。老板平静地说:“谢谢你,戴维,我知道了。”

随后,老板把约翰叫到了办公室。“约翰,到底怎么回事?”约翰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约翰说:“这件事情是我们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另外,戴维的家境不大好,如果可以的话,他的责任也由我来承担。我一定会弥补我们所损失的。”可想而知,约翰得到了晋升,而戴维被解雇了。

你认为找借口为自己辩护,就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但事实并非如此。可能老板会原谅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会感到不快,对你产生“怕负责任”的印象。你为自己辩护、开脱,不但不能改善现状,而且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让情况恶化。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仍然有不少老实人朋友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拒不认账的好处在于不用为后果负责,就算要负责,也把相关的人都包括在内,谁也脱不了干系。这样,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既保住了面子,又避免了损失,这是从表面上看的。实际上,你犯了错,拒不认账的结果是弊大于利的。

西方有句谚语,态度决定一切。拒绝担当的态度也让你的形象大打折扣。首先,已铸成的大错是尽人皆知的,抵赖只能让人觉得你不负责任。如果所犯的错误人证物证俱存,责任又逃避不了,再抵赖也只是枉费心机。如果是鸡毛蒜皮的小错,那就更不用拒不认错,否则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印象就会更坏,真是得不偿失。一旦敢做不敢当的印象形成后,领导便不敢再用你,同事也不敢与你合作。而且一旦拒不认错,形成习惯,那还谈得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吗?其实,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承认错误,没有担当的勇气。

老实人不会“秀”

今天是一个“秀”的时代,老实人要想立足生存,就要学会大胆的“秀”出自己,否则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厄运了。时代变了,可大多数的老实人并不懂得应时而变,历代名人的实践表明,是否善于自我推荐,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为什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让领导注意到自己:老板事情那么多,自然很少会关注到你,所以要善于抓住时机表现自己“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固然重要,但也要懂得表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让领导注意到自己,别让事情白做了。要懂得先让自己的上司注意到自己,再一步步让上司赏识你,乃至提拔你。晋升之路就是在爬梯子,你自己要看到梯子在哪里,也要学会让别人给你梯子往上爬。

一开始,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并不受重视,于是他就哄骗宫中看守马圈的侏儒们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无用,耕田劳作体力不够,任职做官又不能治理政事,参军入伍也不会指挥作战,只会白白耗费衣食,如今想把你们全部杀掉。”侏儒们听说后十分害怕,哭了起来。东方朔又建议他们:“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何不叩头谢罪?”

当汉武帝来到马圈,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痛哭。汉武帝问清怎么回事后,非常生气,派人把东方朔召来,责问道:“你胆敢编造谎言,该当何罪?”东方朔正等待着这个机会,于是振振有词地说:“我活着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身高三尺,俸禄是一袋粟,钱是二百四十,臣东方朔身长九尺多,俸禄也是一袋粟,钱也是二百四十。侏儒饱得要死,臣却饿得要死。如果臣的话可以采用,请用厚礼待我;不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尸位素餐。”

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赦免了他的罪过。不久后,东方朔就被提升了官职。

在公司,很多老实人像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了很多年,还是没有升迁的机会,有时不免抱怨上司太不够意思,没有多关照一下自己。其实,这种情况下,也许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特别的工作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没有说过令老板都惊奇的话?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不用抱怨什么了,因为你从来就不敢在老板面前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老板事情那么多,自然很少会关注到你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尤其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个人要使自己跻身于人才之林,得到最佳发展空间,就要学习毛遂自荐的精神,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显示出自己人生的价值,就必须主动地自我推销,这是十分重要的。

正如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想出人头地,首先要让领导注意你,而后才有可能重视你。晋升之路通过领导实现,有“野心”的你千万不要太默默无闻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秀”出自己,只有敢“秀”,才会成功。而老实人如果能够像东方朔一样,善于抓住时机,在上司面前勇敢的“秀”出自己,也许老实人的处境就不一样了。

老实人妇人之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互相告诫说,抉择来临之时,一定要把握时机,果断地重拳出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但事实上,老实人很难做到这一点。生存本身其实就是一种你死我活、残酷至极的斗争。但是老实人却常常在关键时刻,妇人之仁,后果自然是不堪设想的。

春秋时,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不自量力,想接替齐桓公当霸主,但是,遭到了其他各国的反对。宋襄公发现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做盟主,便想找机会征伐郑国出口气。

周襄王十四年,宋襄公亲自带兵去征伐郑国。

楚成王发兵去救郑国,但他不直接去救郑国,却率领大队人马直奔宋国。宋襄公慌了手脚,只得带领宋军连夜往回赶。等宋军在涨水时扎好了营盘,楚国兵马也开到了对岸。公孙固劝宋襄公说:“楚兵到这里来,不过是为了援救郑国。咱们从郑国撤回了军队,楚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咱们力量小,不如和楚国讲和算了。”

宋襄公说:“楚国虽说兵强马壮,可是他们缺乏仁义;咱们虽说兵力不足,可是举的是仁义大旗。他们的不义之兵,怎么打得过咱们这仁义之师呢?”宋襄公还下令做了一面大旗,绣上“仁义”二字。天亮以后,楚国开始过河了。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国人白天渡河,这明明是瞧不起咱们。咱们乘他们渡到一半,迎头打过去,一定会胜利。”宋襄公还没等公孙固说完,便指着头上飘扬的大旗说:“人家过河还没过完,咱们就打人家,这还算什么‘仁义’之师呢?”

楚兵全部渡了河,在岸上布起阵来。公孙固见楚兵乱哄哄的还没整好队伍,赶忙又对宋襄公说:“楚军还没布好阵势,咱们抓住这个机会,赶快发起冲锋,还可以取胜。”

宋襄公瞪着眼睛大骂道:“人家还没布好阵就去攻打,这算仁义吗?”

正说着,楚军已经排好队伍,洪水般地冲了过来。宋国的士兵吓破了胆,一个个扭头就跑。宋襄公手提长矛,催着战车,想要攻打过去。可还没来得及往前冲,就被楚兵团团围住,大腿上早中了一箭,身上还受了好几处伤。多亏了宋国的几员大将,奋力冲杀,才把他救出来。等他逃出战场,兵车已经损失了十之八九,再看那面“仁义”大旗,早已无影无踪。老百姓见此惨状,对宋襄公骂不停口。

可宋襄公还觉得他的“仁义”取胜了。公孙固搀扶着他,他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讲仁义的军队就得以德服人。人家受伤了,就不能再去伤害他;头发花白的老兵,就不能去抓他。我以仁义打仗,怎么能乘人危难的时候去攻打人家呢?”

那些跟着逃跑的将士,听了宋襄公的话,只有叹气的份。

无情的人并不见得就是坏人,做事无情也只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许多情况下留对手以退路,放虎归山后很可能反过来置你于死地,那么就一定要狠下心,莫作“妇人之仁”。做事情,该硬的时候就要硬,没有决绝之心,就很难做好事情,不仅如此,反而会使自己被事情所左右。

可以说,在两军对阵时,宋襄公扮演了一个有妇人之仁的老实人,他的可笑,在于他弄错了“仁义”运用的场景和实际情况,才使得自己一步步地被动起来。仁义的处世态度固然没有错,但也需看情形而定,面对豺狼虎豹施仁义,就和救狼的东郭先生、救蛇的农夫无异,最后只会是落得被对方反咬一口的下场。

老实人讳疾忌医

面子可以遮丑但不可以让你进步,许多时候为了面子问题,掩饰缺点,甚至讳疾忌医,不但缺点得不到纠正,自己失去了进步的机会,最后也会沦为别人嘲笑的对象。真是不值得。

从前,森林里的鸟儿都不会唱歌。直到有一天,从很远的地方飞来了一只很会唱歌的云雀,它的歌声那么委婉动听,打动了森林里所有的鸟。所有的鸟一致要求云雀教她们唱歌。经不住鸟儿们的苦苦恳求,云雀答应了。

开始教歌的第一天,云雀首先教音符。它教一声,大家就唱一声。教了一会,云雀为了检验学生们学习的情况,就请它们一个个地站出来单独试唱。第一个点的是乌鸦。乌鸦红着脸,扭扭捏捏地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地低声发出了声音。由于它的羞涩,发出的音符走了调,大家一下哄堂笑了起来。这一来乌鸦更羞得脸红脖子粗,它暗地里想:“嗨!多丢人呀!丑死了!”云雀制止了大家的笑,为了更准确得纠正乌鸦的发音,它请乌鸦大声再唱一遍。乌鸦却想:“这不是存心丢我的面子吗?我才不愿再丢丑呢!”它一声也不吭,恨恨地飞走了。从此再也不接受云雀的邀请。

云雀后来又请其他的鸟儿来唱。其他的鸟在最初几次发音也走了调,大家也同样地嘲笑了它们;但那些鸟儿却都没有像乌鸦那样飞走,而是总结经验,听从云雀的指导,耐心地学了下去。

后来,森林里其他的鸟儿都学会了唱歌,声音悦耳动听,唯独乌鸦到现在还不会唱歌,偶尔叫喊几声也仍然是当初走调的声音。

爱面子和死要面子是人性中的通病,故事中的乌鸦在他人的嘲笑中缺乏的是对自己坚定的信念,一味地为自己护短,这本身就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老实人也容易犯这样的毛病,讳疾忌医,然后当自己有机会可以改正和提高的时候,却又死要面子,甚至在心里埋怨起别人来,其实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老实人麻痹大意

孙子曰:兵不厌诈。人生如战场,人若是没有危机意识,麻痹大意,对隐藏在周围的危险得不到应有的警惕,那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天真善良,对待祸患态度上警戒不起来,一味麻痹大意,正是不少老实人朋友会犯的错误。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狡猾的狐狸,想吃美丽的天鹅,可是天鹅飞得很高,狐狸只能望鹅兴叹,毫无办法。但是终于有一天,狐狸如愿以偿吃到了天鹅肉。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一群天鹅有组织地互相偎依在沙滩的草丛里,美美地睡觉。它们的哨兵忠实地站在岗哨位置上,一有异常情况便发出警报,如有猛禽进攻,它们便群起反抗,张开翅膀扑打,并用坚硬的喙去反击。

一只对天鹅群偷袭多次都失败了的狐狸,总结了经验。它趁着夜色轻轻地、悄悄地向沉睡的天鹅群摸去。草发出了轻微的沙沙声,天鹅哨兵发现了异常,立即发出警报,一声长鸣后,群鹅立即惊醒,互相呼唤,做好准备。然而,狐狸就地扑倒,一动不动,连大气也不出。天鹅群以为没有敌人,虚惊一场,便又各自睡觉去了。

狐狸明白了,它可以用这种办法疲劳和麻痹天鹅。于是,它用自己的尾巴摇了摇,又把草打响了,天鹅哨兵又发出警报,天鹅群再次从沉睡中惊醒。狐狸还是一动不动。天鹅群又认为是虚惊一场,对天鹅哨兵的警报逐渐不以为然。第三次,当狐狸再次拨动草响时,尽管天鹅哨兵仍然发出警报,天鹅们却懒洋洋地不当一回事了。天鹅对警报已经失去了信任。于是狐狸迅速一口咬住一只半醒半睡的天鹅脖子,那只天鹅疼得怪叫起来,群鹅这才发现敌情是真的,惊慌逃去,留下这只同伴给狐狸做了美餐。

天鹅哨兵是尽忠职守的,每一次的敌情它都会及时警告,但是其他的天鹅纵然有警惕性,也会有别麻痹的时候,他们被虚假的景象麻痹,从而对警报失去了信任。结果最后一大意,成立狐狸的口中食。老实人同样也是如此。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老实人都毫无危险意识,只是不懂得世道险恶,有时候在看似没有危险的时刻,恰恰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稍不留神,自己便成了牺牲品。

老实人不会弯曲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物,你不是完美的,我不是完美的,但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完美地走在人生路途上。老实人处世,往往因为不懂得变通,一味保守着固有的观念和生存方式而不会弯曲,最终只有面对被无情折断的命运。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地质学家不知所以,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一对寻常的夫妇。揭开了这个谜。

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沿。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柏和女贞之类。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丈夫点头称是。少顷,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故事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对于生活中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生活的一种艺术。

老实人往往在该弯曲该让步的时候不肯低头,但是这时候不仅你的生活不会向你低头,命运也不会对你投出橄榄枝。生活里遇到的老实人,多半都像故事中的柏、女贞一样,不会适时的学会弯曲,不懂圆融,所以老实人的生存也就自然比别人要难得多了。

老实人不知放弃

老实人做人处世,需要有适时放弃的智慧来指引,可是这里所说的放弃,是要注意“度”的限制的。因为如果一个人过分的讲求“方正”,做事不讲究方法,也不懂得变通,那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利。

从前,有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砍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忧。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几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上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进。

又走了一段路,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的同伴仍不愿丢下棉花,还是那“不想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是不是真的,劝背麻布的樵夫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两人走到山下时,突然下了一场大雨,两人被淋得湿透了。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一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已无法背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子的同伴回家去。那个背棉花的樵夫固然执著,但他太不会变通了。

我们形容顽固不化的老实人时常说他是“一条路跑到黑”、“头碰南墙不转弯”。这些人有可能一开始方向就是错误的,他们注定不会成大事。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方向稍有偏差,将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走不通的路,就立即收住脚步,检查其原因,调整原来的方向,从而突破桎梏,拓展新的思考空间。可是,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些老实人,他们不管一条道路是否能够走通,而只是一味地坚持,守着最初的目标和承诺,一直不肯回头。这样人,结果常常是因为太过于顽固而遭受到现实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