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再见红日(1)
- 科幻世界(2016年增刊)
- 《科幻世界》杂志社
- 4803字
- 2017-05-04 17:39:08
文/张旭
作为一名虔诚的科幻文学爱好者,我非常喜欢刘慈欣老师的作品,尤其喜爱《流浪地球》这篇小说。每次读刘老师的作品都会有很多收获,本文的灵感就来自这篇经典科幻故事,为此我对刘老师感激不尽。本文是一篇效颦之作,使用了地球逃离太阳系的初始设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
李林醒了,主控计算机墨菲没有开灯迎接他。
李林身体两侧的红外灯散发出柔柔暖意,烘烤着覆盖他身体的冬眠凝胶,胶体逐渐液化,顺着舱底的沟槽流走,湿滑赤裸的皮肤逐渐干燥起来。他这才扭了下头,嘴唇碰到两个柔软的突起物,叼住,使劲吮吸几下,一股暖流顺着舌头、喉头,经食道,淌进了胃里,化开……他终于有了点儿力气,于是推开冬眠舱盖,慢慢坐了起来。
“奇怪!”
他向后挪了挪,斜靠在舱壁上,睁开模糊的眼睛,朝四周看去。这是个昏暗的舱室,舱壁上仅有几盏豆大的蓝灯在闪烁,微光隐约映出另两个冬眠舱的轮廓,有人还在熟睡。嗡嗡声回荡四周,说明应急维生系统开始运行了。
“墨菲,开灯!”
他还记得这家伙。当人类休眠时,墨菲看管一切;当人类醒来时,它就是称职的助手。
没有任何回应,李林愣了。很不寻常!李林扶着舱壁挣扎着站起来。他拖着虚弱的双腿,爬出冬眠舱,蹒跚来到墙边,望着蓝色的指示灯,“应该按……这里!”灯亮了。
李林环顾四周。典型的小型冬眠舱段,共有三具冬眠舱,在他的记忆里,这样的舱段只装备在小型快速飞船上。
“墨菲!”
还是没有回应。
终于,他喝下的营养物质发挥作用了,大脑皮层兴奋起来,直觉告诉他,他已经很久没有苏醒了。李林用指尖触摸墙壁,感到一丝滑腻,这是一层由灰尘和微生物结成的薄膜。他喃喃自语道:“看来时间过去很久了。”
他略微思索了一下,试图回忆起冬眠前的事,突然发现大脑里一片空白。
“我怎么会在这里?”他茫然道,“天哪,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坏了!航天员的杀手,冬眠失忆综合征!”
过了好一会儿,他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还没穿衣服,于是他走到舱壁一角,按下开关,墙壁上开了一扇小门,衣服就在里面。
“还好。”李林庆幸自己仍然保留了一些有用的记忆,他记得如何操纵飞船,只要能和墨菲联系上,谜团就会迎刃而解。衣服是制服式的,柔软透气,左胸前有一枚金属徽章,镂空雕刻,十分精美,图案是一颗行星,行星两侧架设了两具喷火的引擎,有艘小飞船正沿切线飞出行星怀抱,造型简洁好看。李林觉得徽章十分眼熟。
他检查了另外两具冬眠舱,一具是空的,另一具正在使用,能看出里面的人还活着。他想不起来是谁,但他觉得庆幸,至少他不孤独。
“还是问问墨菲吧。”他想。
他决定到别的舱段看看。
起初李林走错了方向,控制舱在另一头,他不得不从动力舱折返,一来一回之间,他发现这艘飞船的动力部分非常庞大,装备的是反物质引擎,并且拥有巨大的反物质生产原料存储罐——这些原料价值连城,换算成反物质后所蕴含的能量更是惊人。飞船还配有一个巨大的货舱,李林没能成功打开。接下来是生态维持舱,很宽阔,由于疏于打理,植物都枯死了,但低温储柜里还有数量充足的种子,只要环境适宜,很快就能萌发。
李林发现飞船从一个很粗的截面陡然变细,过渡到狭小的冬眠舱段和船员生活区,显得非常不成比例,然后是位于舰桥上的中央控制舱。巨大的引擎和巨量的燃料储备配上相对较小的负载,这艘飞船是为了提升速度而建的,驱动引擎早已关闭,飞船正处于巡航状态。
李林进入控制舱,舱室亮起灯光。这里并不宽敞,三个座位并列安装在一堆显示器中间,显得非常拥挤,缺乏美感。
李林径直走到一个座椅上坐了下来,他熟悉那个座位,也许多年的训练就是为了让他称职地坐在那个座位上。
“墨菲!”李林准备发号施令了。
很安静,没有任何回应。
李林有些泄气,之前他一度猜测墨菲是因为音频传导故障没听到自己的呼唤,而如今他已身在控制舱,可墨菲依然保持沉默。
李林额头上渗出一层细细的汗水,他稳定了一下情绪,伸手打开操作面板上的一个护罩,按动里面的开关,强行唤起主控系统。
显示屏闪了一下,亮了,墨菲终于有反应了。
“正在恢复初始设置,0%!请稍候!”一行醒目的汉字,把李林吓了一跳。
加载过程很快,控制舱里大大小小的屏幕纷纷亮了起来。
“初始设置恢复成功,进度100%!”墨菲醒了,“我是墨菲,控制系统载入完毕。”
“我是李林,请核实我的身份!”
“抱歉,我只是恢复了‘初始设置’,也就是说仅仅安装了我自己。至于您的身份?我得查查。”墨菲沉默了一会儿,好像在查找资料。
“嗯,抱歉!”墨菲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资料库里没有任何信息。”
李林觉得挨了当头一棒。
“……那么,我们现在哪儿?正去向何方?”李林试探着问,他心里其实没抱多大希望。
“这个简单,我们正在一片星辰之间,向正前方巡航。”
唉,说了等于没说……李林颓然坐在椅子上。
未知的时间,未知的星域,失忆的船员和一台失忆的中央控制计算机。
二
李林郁闷极了,他回忆起了许多飞船的操作细节,可就是无法回忆起自己的身份和经历。冬眠舱里睡着的同伴是谁?自己正在执行什么任务?目的地在哪儿?真相隐藏在他头脑深处,迷雾重重,让他无法探及。更倒霉的是,墨菲虽然重新上线运行,可是它比自己强不了多少。李林也想过唤醒冬眠中的同伴,但墨菲告诉他不要那么做,因为墨菲丢失了不少指令和程序,其中就包括主引擎和给船舱供电的反物质发电机的驱动程序,没有强大能源的供应,飞船内维生系统的能力有限,根本无力保障两名船员同时活动。
李林检查了贮藏间,还算幸运,食物和饮用水都很充足,可以让他坚持一段时间。他心里清楚,如果不尽快找回丢失的程序指令和相关资料,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三
李林做好了一切准备,再次进入控制舱,他找到了飞船故障诊断电脑和成套的修理工具。天知道这艘飞船出了什么毛病,李林硬着头皮把诊断电脑的数据线插进墨菲的数据传输接口,交互过程长了些,但随着屏幕上一阵杂波闪过,系统诊断界面终于出现了。谢天谢地!
李林松了一口气,他发现自己操作故障诊断电脑非常熟练,因此他猜测自己很可能是飞船上的系统工程师。
不出所料,检测很快就有了结果。
“墨菲,今年是哪一年?”
“说不清,有好几个选择。”墨菲又一次给出了模糊的答案。
“你又答错了,下面我要分析一下你的解答过程。”
真相终于水落石出。李林惊奇地发现,原来是船上的铯原子钟出现了问题。要知道,原子钟是靠铯原子电子跳跃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作为标准的,两千万年才会偏差一秒。飞船上一共有三台互为备份的铯原子钟,它们的读数本应一致,可是现在本应相同的读数竟然相差千年以上!李林猜测,正是这些矛盾的计时数值使墨菲陷入逻辑混乱,在墨菲看来,是飞船上存储的数据出了问题,为了纠正“错误”,它删除了所有“不合理”的数据,直到被迫重启。
万幸的是,最后一刻,墨菲意识到了危险,把李林叫醒了。
“你这个笨家伙,把自己清空了。”李林说。
“还说我,你不是也得了失忆症吗?”
墨菲说的是事实,李林不想争辩,此刻他更担心备份数据的安全,因为墨菲尝试加载了很多次,一直没能成功。只要李林能把备份数据重新导回到主机的存储器,再由墨菲加以分析,重新建立时间轴线,通过对比星图,还是可以找到回家的路的。
“该死!数据备份模块竟然也坏掉了。”李林不得不动用飞船上最原始的工具——扳手和螺丝刀——把备份存储机架从控制舱的墙壁里抠出来。他打开盖子,差点儿彻底绝望,真相一目了然——电路板一片焦煳,数千个指甲大小的微型硅存储芯片挂在焦煳的基座上!一定是墨菲强行读取过备份数据,还不止一次,但没能成功,电流却过载了。
李林必须尽力恢复芯片里的数据,没办法,只能一片一片检测,能不能回家就靠它们了。
四
李林逐枚拆下基座上连着的芯片,还好,大多数芯片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基座自毁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脆弱的芯片。现在要做的是,小心弄净芯片插脚,再把它插到故障诊断电脑的芯片读取接口上。这种方法就好比随机翻阅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枚芯片都是一张残破的书页,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浩如烟海,即使以墨菲的运算能力解析起来也很慢,但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了。
就这样,墨菲一边寻找着可用线索,一边重新充实起自己的信息库。
不知过了多久,李林望着一小堆解析过的芯片,心情非常复杂。他成绩不错,可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想哭。他终于查明了自己来自太阳系,来自地球——一颗独一无二的蓝色行星……可是墨菲告诉他一个坏消息:他们回家无望了。
“最新发现,太阳毁灭时拍摄的影像。”墨菲说。
“让我看看。”
“可怜的人,你会伤心的。”
墨菲投射出一道影像,船舱里出现了一颗橘子大小的橙黄色主序恒星,在工作台前撒下一片绚烂的金光,恒星周围悬浮着许多晶莹的小亮点,它们缓缓地绕着恒星旋转,有几颗甚为清晰,它们是体积较大的气体行星,还有很多尘埃状的东西汇聚成带,盘旋在恒星光能照亮的最远地方。
“这是在太空里拍摄的实况,不是模拟,拍摄地点在太阳系之外。”墨菲说。
紧接着,一个暗影以极高的速度在太阳近旁出现,它只有太阳的五分之一大小。它的骤然出现,令人惊骇,不久前它还很好地隐藏在太阳的光芒里,现在简直是迎头撞击太阳!从李林的角度看,它是从太阳侧后方一头撞上太阳的,在宇宙尺度的广袤空间里,这样的事情被认为几乎不可能发生。光芒顿时照耀天宇,墨菲迅速调低了全息图像的输出亮度,但李林依然感到灼热。透过捂住眼睛的指缝,李林看到一团剧烈膨胀的气体,是两颗恒星碰撞后抛出的巨大气体外壳。撞击使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发生变化,引力波动以光速扩散,各大行星纷纷在变化的弯曲时空里寻找新的最短路径前进,行星们打算纷纷逃离原来的轨道,可它们没机会了,几个黑点先后没入狂涨的气体云团,核火焚身,行星崩溃瓦解,如狂风吹走浮沙,迅速消失。
“太阳系的行星都被摧毁了……”墨菲说。
“包括地球。”李林的声音听起来很悲伤。
“不,地球没在录像中出现。”墨菲平静地说。
“怎么可能?!”李林异常震惊。
“符合逻辑的解释是人类把地球移走了,并且留下了大量卫星监视太阳系里的动静。”
接下来,李林果然找到了记载着“人类大逃亡”历史的芯片。
那是全人类共同面对危机的时代。许多世纪前,人类发现了一颗流浪红矮星,它起源于银河中心附近的恒星产房,但不知什么原因,它被某种力量从银心位置驱逐出来,以极高速度一路飞奔,经过亿万年旅程,竟阴差阳错地向太阳飞来!经过无数次测算,人们发现红矮星与太阳的碰撞无法避免。届时毁灭性撞击一旦发生,地球也将一起毁灭!
“生存还是灭亡”成了人类共同的抉择。起初人类设想过乘坐大型飞船逃离太阳系,但是大型飞船逃逸的可靠性和可怜的运载能力让人担忧。冥冥中似有天意,恰在此时,人类发现了把非放射性物质转化为能量的秘密,继而发展出用普通岩石作为能源的技术。这种方法虽没有普通核聚变来得高效,但由于其总量巨大,被称为“第一能源”,人类总算获得了移动地球的力量,使“带地球一起走”成为可能。
于是,人类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修建起几百座巨大的喷射塔,并为其配备了“第一能源”发动机。高高的塔身如山峰一样伟岸,巨大的喷口一直延伸到大气层之外。就这样,“地球号”方舟上路了。
许多个世纪里,人类驾驶着地球方舟在“杀手恒星”日益逼近的倒计时中,驶离了原先的轨道,直至脱离太阳引力,进入宇宙空间,向几光年内唯一可行的停泊点比邻星进发。这期间,无数人死去,也有无数人幸存下来。后来太阳如期毁灭,地球依旧前途未卜。
李林闭着眼睛,沉浸在人类命悬一线的历史中。除了震惊,他也看到了揭开失忆谜团的希望。
“如果人类从那次灾变中幸存下来,如果地球如愿泊入了比邻星的轨道,得以继续繁衍生息,那么……理所当然,我也应该来自比邻星附近。道理很简单,现在我所乘坐的飞船使用了反物质引擎,在技术上远远超过了人类大逃亡时期的水平,所以人类社会一定又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这期间,人类在技术上取得了进步,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反物质做动力的飞船,没准儿我只是在执行一次普通任务,因一点儿小事被绊住了,也许地球就在不远处的某个星群掩映的地方,等着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