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再见红日(2)
- 科幻世界(2016年增刊)
- 《科幻世界》杂志社
- 4996字
- 2017-05-04 17:39:08
不出所料,李林和墨菲陆续发现了一些地球驶离太阳系后的历史资料。自从地球离开太阳系后,一刻不停地加速“奔跑”了四个世纪,最后地球终于达到理论设计速度,开始了无尽的旅程,进而无声无息——黑暗中,孤独的星球奔向希望——这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舟,难以想象在这颗冰冻星球坚硬的地表下,人类社会还在发展。预计中长达两千多年的旅程,对生命短暂的人类个体来说,无异于永恒,这是一百代人的宿命,可是每个人都想拼命过上幸福的生活。
长期看,自地球远离太阳后,地球就像放进冰箱里的一杯热茶,势必缓慢冷却。但从短期看,地核深处的活动仍将给暂居地壳下的人类提供适宜的温度。与此同时,地球温度下降使地壳岩石层增厚,整个地球也向内收缩了几米,地壳的增厚和地球直径的变小,使全球地质活动减弱,因此地下岩层的稳固度大大增强。新变化为人类开凿更大的地下空间创造了极佳条件。过去几千年里,人类习惯于把目光投向地球以外的空间,如今他们醉心于脚下的大地,挖得越深,未来就越光明。人类开启了向地球内部索取生存空间的时代。
大开发时期的资料在新修复的芯片里越来越多,墨菲只选取那些看似特别有价值的播放。各式各样的超级盾构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角,数不清的盾构机在厚厚的岩层间顽强掘进,像一条条蠕虫,时而分散行动,时而齐头并进。地下空间无穷无尽,挖掘出来的岩石首先被当作喷射塔燃料使用,剩下的就堆在地表上形成新的高山。与此同时,人类把冻结在地球表面的大气冰晶——那些黄绿相间的固体氧氮晶体——采集起来,运至地下再次转化为大气,填充巨大的地下空间。
在地球加速阶段,人类的地下王国就已经初见雏形,一个个巨大的空间不声不响地接连出现在亚欧非大陆之下,它们以昔日伟大国家的名字命名。人类的城市就坐落在这大型洞穴里,更多的是稍小一些的生态洞穴,它们像卫星一样围绕在大洞穴周围,在每个洞穴的穹顶之上照耀着充沛的人造阳光。洞顶的喷淋系统适时地喷出水汽、云雾,必要时也会降下雨滴。水渗入由粉碎的岩石和微生物共同制造出的新鲜土壤,滋润了成片的速生森林,然后水流通过精心设计的人工水渠进入森林间的空地,那是靠自动农机耕种的农田。适宜的光照使水稻、小麦、玉米等各种作物茁壮生长,偶尔彩虹还会在穹顶的云雾里显现,给从虹桥下飞过的农用飞机上涂上梦幻般的色彩。到了黄昏时分,风吹起来,卷起云,穹顶露出本来面目,人们可以借助高倍望远镜看见穹顶上涂着的巨大洞穴编号。就这样,来自城市的空气流经这些种植着植物和农作物的洞穴后被重新净化,再回到人口稠密的城市洞穴。这是复杂的、完善的、可以自持的洞穴生态系统。在第一个千年结束的时候,洞穴网络延伸到了整个浅层地壳,人口稠密的地方还出现了螺旋状结构向更深的地下延伸,那是拥有多个层次结构的超级人类地下都市。事实证明,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惊人的,数据表明,全球人口在经过一段短短的停滞期后又开始增长。
“为了应付人口增长,人类开辟了更多洞穴,每个人都想拥有更多空间。”墨菲说。
“这是什么?”李林指着地壳下一处巨大的空间问墨菲,空间的形状像一只正放的巨大浅盘,附着在如根须一样发达的洞穴系统上。它实在是太大了,已经使地球的质量重心发生了偏移。
“那是一片海!”墨菲一边说,一边迅速检索资料,“记录里的名字是‘新地中海’。”
“要片海做什么?”李林不解。
“大海自古以来就在人类文化和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蓝色的汪洋启迪了早期人类文明,没有海的人类是不完整的。地下时代出生的人们同样对海充满渴望,人们需要海洋,有水就有一切,大量的水能保证人类在未来千年旅行中的生存安全。此外,海洋藻类更易于种植,它们能高效消除洞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提供充足的氧气,能极大地简化洞穴系统的维护工作,藻类不仅可以直接供给人类食用,也可以用来饲喂鱼类,大量繁衍的海洋鱼类会为日益增长的人口提供可靠的蛋白质来源。这么一来,人类再次拥有了天空、大地、海洋,地下人类的生活终于完整了。”墨菲说。
“水从哪里来?”
“地球上蕴含的水非常丰富,不仅海洋里有,地壳浅层也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但人类首先想到的,也是最方便利用的,还是被冻结在地球表面的海水。只要把地表海水融化,在重力的作用下,海水就会沿着预先修好的管道‘运河’,汇入辽阔的‘新地中海’。只用了不到二百年,‘新地中海’就建造成功了。最后人类在‘新地中海’中注入了原海洋总水量四分之一的水。”
几张带有生动音效、反映“新地中海”风情的巨大立体风景图通过墨菲的全息投影机投射出来,如果不是海面极远处更加震撼的奇观,李林几乎要把这几张图和太阳系时代的海滨景色搞混了。
蓝天,沙滩,帆影。
海浪一波一波地涌上沙滩,到处都是盛开的阳伞,身姿各异的游人晒着日光浴,浪头拍碎在礁石上,声音伴着海鸟的叫声一起传来,李林似乎在控制舱的空气里闻到了盐的味道。一望无际的穹顶之下,几朵雪白的云悬浮在空中,庞大的聚能灯散发出丰富的短波长光,紫、蓝、青色的散射光充斥天穹,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地球的蓝天。隐隐有隆隆的雷声从极远处的天边传来,远处的水天分界线上有一条笔直的白练从穹顶直垂海面,好像一条粉笔画的白线把远方的海景分为两半,那是一百零八条向“新地中海”注水的运河之一?——“尼亚拉加运河”水形成的“尼亚拉加大瀑布”。借巨大的落差,充沛的水量砸在海面上,水雾腾起,隆隆的雷声由此形成。水的波纹荡漾到海岸边,汇入海浪。动态图里,这条最宽可达两公里的瀑布此刻正在收窄,结束了它一天的输水任务。
“真是太美了!”
五
“我找到了完整的操作指令和程序副本,能源危机解除了!”
墨菲收起全息图像,语气中充满兴奋。
李林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看来运气来了。
“我已经验证了发电系统程序的完整性,只要你同意,我随时可以加载这份程序,完全恢复飞船的能量供应。”
“好,启动发电机。”李林大喜。
控制舱里的灯暗了下来,墨菲启动微型反物质发电机,发动机里的磁控装置运转起来,电力被磁控器转化为一根极细的强磁力吸管,吸管负责把微量的反物质输送至反应腔,一旦成功,飞船将获得稳定而充沛的电力供应。李林感受着脚下地板传来的颤动,飞船苏醒了。
为表示庆贺,墨菲把灯的亮度全部调高了一度,它被缺电憋坏了。
“真舒服啊!”墨菲显得非常愉快。
“我先休息一下,可工作还没完。”李林指着一大堆未被读取的芯片,他清楚眼下只解了燃眉之急,可他还不知道地球的位置。
“能发出求救信号吗?”李林问。
“不行,天线好像有问题。”震动从舱外传来,预示着某些机械发生了故障。
“等等,天线上有个人……是麦克!他死在外面了!”墨菲说。
“麦克是谁?”
“你的队友。”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我也是刚知道。你们一共有三个人,那具空着的冬眠舱,就是麦克的。”墨菲说,“他是天文物理学家,是我们的领航员。睡在冬眠舱里的是凯蒂,生物学家。你是天文学家兼计算机专家,我们的飞行指挥官。”
李林突然觉得有点儿恶心,他那沉睡的记忆被掀开一角,一个碧眼金发、个头高挑,和自己同样纤弱消瘦的白种人浮现在李林眼前,他似乎想起来了。
“对啊,麦克……是有这么个人。”李林瘫倒在地上,呕吐起来。
“你还知道什么?都快告诉我。”李林要求墨菲回答。
“没有了,都告诉你了。”墨菲一边说,一边从天花板上垂下一根机械手臂,把李林搀扶起来。
“把凯蒂叫醒,我想和她一起把麦克弄进来。”过了良久,李林才说道。
“凯蒂的状况不太好,她病得很重,我不能叫醒她。”
船舱里只剩下李林的喘息声。
过了好久,李林才再次开口:“墨菲,请检查下气闸舱,我一个人去把麦克弄进来!”
六
气闸舱位于舰桥后部,突出船体许多,是整艘船的一处高点。出舱很顺利,李林系好安全缆,稳稳地站在船体上,现在他可以俯瞰整个船身了。
舰桥后面是一段长长的桶形船身,连接着动力部分。在为了容纳巨大的反物质生产原料罐而急速隆起的地方,耸立着信号增益天线,天线很高,像航海时代帆船高耸的桅杆。长长的天线确保了大功率信号发射器远离舰身。
在巨大天线尖端的万向转动轴处,一名装备齐全的太空人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
是麦克!真不知他在那里多久了,仅靠一根缆绳系着。他的宇航服残破不堪,不用说,这是宇宙高能粒子和星际尘埃轰击造成的结果。麦克还保持着遥望远方的姿势,他俨然是风暴中不顾安危把自己系在桅杆上的水手,正要发出发现致命暗礁的警报。可是,他死了,冰冷的尸体,一动不动,永远沉默着,挂在黑暗里,像一件被人遗忘的玩偶。
李林向麦克遥望的方向望去,一片暗淡的弥漫星云横亘在飞船前进的方向上,几颗恒星点缀其中,其中有一颗大星特别明亮,除此之外便是深邃的黑暗。在李林眼中,桅杆上人类那脆弱而短暂的生命,与前方由能量、质量、空间、时间交织出来的永恒,形成了近乎无情的对比,使他心中生出一股无以名状的悲凉感,久久不能平息……直到他的情绪被另一种的异样感觉所打断。
他突然觉得星云里那颗亮星和其他恒星有些不同。它发出带棱角的白光,冷意森森,多看几眼便会令人眩晕。这是一种不祥的感觉,李林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墨菲,那是什么?”
“很大、很亮,可能是不久前爆发的新星。”
“距离我们多远?”
“等一下……奇怪,测距仪无法给出精确数据,我需要调试一下。”墨菲说。
“它似乎就在那片星云中央,阻断了我们的航道。”
“其实我们现在也在星云里,你用肉眼看到的弥漫星云是这块星云的核心部分,我们身边的星云物质十分稀薄,对我们基本不造成影响。”
李林凝视了良久,才慢慢地说:“还是以后再做研究吧,我们先让麦克回家。”
李林关闭鞋上的吸附装置,打开背包上的气流喷射阀门,紧握操纵杆,让身体缓缓地飘离舰体,身后拖着长长的安全缆,缆绳的另一头附着在船身的滑轨上,随着李林一起缓缓地向前滑动。就这样,他向高处的天线飞去。
“麦克,我来了。”
麦克的身影在李林的视野里慢慢变大。近了,近了。麦克一动不动,身体前倾,双臂向前伸展,微微张开,好像要给李林一个拥抱。
“麦克,抱歉,我来晚了。”
麦克的遗体被冻得很硬,李林花了好大一阵工夫才把他从天线上解了下来。
“他为什么会死在这儿?”李林决心弄个明白。
七
船舱里,李林脱下麦克的宇航服,麦克僵直的躯体舒展开来,李林为他合上双眼,心中暗自感伤,“可怜的人,不知道家乡是否还有人在牵挂他,可是现在家乡在哪里啊……”
“李,你看我找到了什么?”墨菲打破了舱中凝固的空气。
舱顶垂下来的机械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盒子,李林认出来了,那是宇航服的控制计算机。每一套宇航服相当于一艘小型空间飞行器,这部小小的设备就是宇航服的大脑,掌管着飞行控制和宇航服内小气候的调节功能。同时它也有“黑匣子”的功用,每时每刻都在记录宇航员的一举一动和所见所闻。它还有一项更高级的功能,可以用来记录宇航员的所思所想,也就是说,它可以记录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期间的思维信息,并读取与之有关的存储在大脑里的记忆信息!这项发明代表了人类研究自身奥秘的最高成就!通过多层联想索引技术,记录下来的信息量和信息关联的准确性是惊人的。人类虽然不能创造一个意识,但却可以追踪大脑思维时调用的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然后通过为个人定制的思维模拟程序加载这些信息,以此来模拟某人进行的意识活动。这种模拟非常逼真,与它交流的时候,甚至会产生和真正人类交流的错觉。
“宇航服超级纤维的防护效果很好,关于麦克的去世,我们也许可以直接问问‘它’。”
“好吧,希望它还能用。”
李林把麦克放回属于他自己的冬眠舱,遗体将在低温下得到很好的保存。当李林拖着疲惫的身体重新回到控制舱时,墨菲和“麦克123”在一起等着他回来。墨菲向李林介绍了“麦克123”,墨菲说麦克死前有一百二十三次太空行走记录未被清空,因此麦克的思维模拟程序目前的编号是“麦克123”。
“麦克,是你吗?”李林问。
“是我,可墨菲说我已经死了。”
“你的遗体现在保存在冬眠舱里,我很难过。”
一阵沉默,思维模拟程序似乎思考了一会儿。
“不要为我难过,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个人这点儿牺牲不算什么!”
“为了全人类?”李林觉得谈话内容超出了预料。
“是的,我们在为全人类航行。”“麦克123”说。
“我刚从冬眠中醒来。墨菲因时钟故障删除了大量重要数据,不巧的是,我得了冬眠失忆症,我甚至忘了你和凯蒂……请你告诉我:我们此次飞行的任务是什么?为了全人类……人类怎么了?我修复了一些存储芯片。太阳毁灭后,人类在地下不是生活得很好吗?地球不是已经泊入了比邻星的宜居带吗?”李林一股脑地把堵在心里的问题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