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双语插图本)
- (英)里顿·斯特拉奇
- 672字
- 2024-12-22 02:37:43
传说中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其实是个仪态万千的多情女人,她讨厌结婚,所以不结婚,她不结婚却承诺垂涎她的男人结婚的誓言,这就是她天才外交的一个重要砝码。
1.伊丽莎白的美好时代
伊丽莎白执政时期(1558~1603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以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为分界点分为前30年和后15年。前30年为准备时期,在此期间,完成了巨大的工作,使英格兰成为一个高度团结的民族,最终独立于欧洲大陆之外,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事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当权者的特质在于拥有娴熟的技巧和深谋远虑的头脑。在艰难岁月里,其他特质就不用再计较了。整整这个时期,伯利的谨慎成为当时英格兰最具权威的影响力。职位低一些的官员们紧紧追随着他。就是这个原因,那些人物的性格在我们心中的印象已经模糊不清了。沃尔辛厄姆做的是地下工作;莱斯特,他所有的华丽辉煌在我们的心中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他的性格让人捉摸不透,还见风使舵;大法官哈顿,在我们的印象中,他只会跳舞。后来,时代突然更替,老的作风、旧的角色,都随着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溃败而烟消云散。只有伯利还存在——他是一块纪念过往岁月的丰碑。埃塞克斯和罗利取代了莱斯特和沃尔辛厄姆——他们年轻、勇敢、多彩、出色——他们迅速涌现出来,占领了公共活动的整个场所。在综合国力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样:冬天里的积雪已经融化,伊丽莎白时代的文明景象就如美好的春天,已经生机勃勃。
美丽高贵的伊丽莎白一世
2.盛世下的文化伟人
那个时代是属于马洛和斯宾塞的时代,属于早期莎士比亚和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的年代——已经不需要再描述了:它的内涵和外象已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人人皆知。比描述过去更重要的,就是现代的人通过想象来解读300年前的那些人物,也许这是很难做到的——可以游刃有余地理解他们的七情六欲——可以去感触,或者想象着去触摸他们“跳动的脉搏”(因为这些想象都是构成历史的素材)。但是,这条路似乎对我们关闭了。可是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探寻到那些陌生人的精神,甚至他们的形象呢?我们看得越清楚,这个奇怪的世界就会变得越遥远。也有极少数的例外——或许这个唯一的例外就是莎士比亚——这些事物都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这些外部的玄幻,我们知道,但不能真正理解。
伟大的诗人斯宾塞
首先,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误导了我们的想象,扰乱了我们的智慧。人类如果没有冲突,那就不能称其为人类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伊丽莎白时代的任务矛盾和冲突已经超越了正常人的限度。他们的性格元素狂野地张扬着。我们抓住这些元素,拼命地把它们拼凑成一个整体,结果却爆了。怎样才能有条理地表达出他们的敏锐和天真、优雅和残暴、虔诚和贪欲?不管我们看哪里,结果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魔力让精明的睿智和神学的淳朴集中在约翰·邓恩一个人的身上?谁能解释得了弗兰西斯·培根这个人物?谁又能想到那些清教徒竟然就是喜剧作家们的兄弟?如果把16世纪伦敦的污秽和野蛮的习惯,《帖木儿》的辉煌故事与《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的美妙传说带给我们的感慨和激昂交织在一起,那将是一个怎样的精神产物?谁又能想象出那种前一秒钟还在小酒馆倾听英俊少年弹着琵琶唱着美妙情歌,后一秒钟就会别有兴致地观看一群受伤的狗撕裂一只熊的残忍场面的冷酷无情的人呢?真是铁石心肠!可就是这样的。然而那招摇而又时髦的男人,他的紧身裤展露着浓烈的男人气质;另一方面,他那随风飘逸的长发和佩戴耳环的耳朵,难道没有透露出他的女人味吗?这个怪异的社会,总是喜欢这样的离奇和娇气——又如何迅速用极度残暴的手段撕扯一个偶然陷入的受害者!改变命运的时刻来了——间谍的用语——正是因为那些佩戴耳环的耳朵,可能会在群众的嘲笑声中,当众被割掉;或者,如果政治和宗教制造出更加悲惨的混乱局面——叛徒在听完一连串奇妙的英语,也即有关品德修养和临终忏悔的话语后受死——死刑的方式千变万化。
3.女王的非英雄主义外交手段
令人钦佩的勇略、卓越非凡的英姿——那些英雄事迹无疑是真实的,也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但这些事迹折射在她的性格构成上的真正意义,却是模糊而又复杂的。西班牙使节们用带有敌意的尖锐目光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伊丽莎白女王最突出的特点是胆怯懦弱。虽然他们的看法有所偏差,然而他们的想法比那些不动脑筋的旁观者们要更加接近事实。他们触及到了女王的心灵的力量,这种力量借助一个偶然的机会,给西班牙一个致命的打击。正是这种力量让女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种胜利并不是英雄主义的产物。事实正好相反,伊丽莎白女王一生所奉行的最高政策是一切意料之内的政策中最没有英雄主义思想的;然而,她的真实经历为那些呼风唤雨的政坛后人们提供了最典范的教材模本。她的成功实际上出自于任何英雄人物都缺乏的种种品性——装模作样、温柔随和、犹豫不决、拖拖拉拉、吝啬小气。几乎可以这么说:女王的英雄品质主要表现在她有无可比拟的忍耐力。她在12年的时间内让世人相信她爱上了法国王子安茹公爵;她还在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英国士兵头上克扣粮饷。能干出以上这些行径,确实需要一种勇气,在这一点上,她确实什么都干得出来。她明白自己的处境,她是矗立在疯狂世界里的一个睿智女性,有两拨互相争斗着的强大势力包围着她——互相仇视的法兰西和西班牙,互相攻击的天主教会和卡尔文教派。多年以来,她一直都面临着被这个或那个势力所毁灭的危境,可是她幸运地渡过了难关,因为她有本领运用自己极端的慧黠和能力来应付各种极端的困难。幸运的是,她的敏锐和机巧恰恰适应了她身处的复杂环境。法国和西班牙的相互对抗,法国内部和英格兰内部的派系争斗,荷兰国家的动荡命运,这些使英国有机会采取一种迂回曲折的外交政策,然而这种政策的具体内容,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向世人披露出来。伯利是女王亲自挑选的帮手,他是女王的一个贴心、尽职的管家;可是,就连伯利也曾多次失望地放弃了女王安排的蛊惑把戏。女王不仅对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如,还可以从容地玩转自己的脾性。她的脾性中有男人的特质,也有女人的气息;有强硬,也有委婉;有顽固,也有踌躇——而所有这些正是她的处境所需要的。她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天性,那就是她几乎不可能对任何问题作出坚定不移的决断。即使作出决定,她也会立刻用极端蛮横的手段推翻这个决定,在这以后,又会用更加蛮横的手段来推翻她以前作出的推翻决定。这就是女王的天性——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她会在踌躇的海洋里畅游;在大风大浪的时刻,她会马不停蹄地见风使舵。如果她具备的不是这样的天性——如果她遵循坚强的活动家所崇拜的方式,将一条方针路线坚持到底——那她就可能惨遭失败。她很可能会陷入与周围势力的纠结中,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搭救她的是她的女性身份,因为只有女人才可以这样不顾面子、摇摆不定;只有女人才可以为了逃避必须作出明确决断的可怕处境而无所顾忌地放弃坚定的决心,甚至放弃最后一点儿尊严、荣誉和体面。当然,说实话,仅有女人的含糊逃避是不够的。要想逃避各方面的压力,她还必须具备男性的勇气和精力。这些特质她也具备;然而,对她来说,这些特质的意义——这是她一生事业中的最后一点儿矛盾——仅仅在于使她足够不屈不挠,从而采取坚决的态度,避免暴力的手段。
安茹公爵
伯利勋爵,女王忠实的管家和帮手
4.她勤俭节约,崇尚和平
那个年代的宗教人士都为她的行为备感苦恼,这个年代的帝国主义历史学家却为她的举止而心生悲哀。她为什么不能放弃犹豫和诡巧的劣迹,而以一种高尚的冒险行为取而代之呢?她为什么不以欧洲新教徒的身份,坦率勇敢地向前跨出去,接下荷兰的军权,再奋勇地拼搏一番,摧毁天主教,将西班牙帝国征服,归属英国统治呢?原因是她毫不渴望这样的结局。她比许多批判她的人更清楚自己的天性和使命。她只是因为出生在一个新教徒的家庭而成为新教徒的领袖;其实,她的骨子里是个彻底世俗的人;她的天命就是要充当重要的角色,不是宗教改革的领袖,而是更伟大的事业——文艺复兴的先驱。她的那些怪异行动结束了,同时,英格兰的文化也发展了;她的怪异行动便有了一个简单的依据:她一直在争取时间。她为了达到目标,争取时间就是争取一切。一个决定就意味着一场战争——而战争违背她的一切愿望。她不像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她热爱和平,不仅表现在天性上,还体现在行动上。不是因为战争的残酷让她惶恐——因为她绝不是性情中人;她讨厌战争是因为一条最给力的理由——铺张浪费。她在物质上节约,在精神上也节省,她的节俭所获得的成绩,就是一个伟大的伊丽莎白时代。那个时代的辉煌虽然是在女王的继承者统治时期才获取的,但后人还是公正地用她的名字称呼那个时代,因为如果没有她,那些园子里的庄稼,可能在尚未成熟之际,就被那些相互斗争的民族主义分子和神学主义分子给糟蹋了。她维持和平30年——的确,那是归功于长期采取不体面的推诿和前所未有的含糊其辞;但她维护和平,这一点对于伊丽莎白来说,已经足够了。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5.拖拖拉拉只是一种假象
推迟决策的日期——推迟——再推迟——这仿佛是她的唯一意愿,而她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推迟的日子中度过的。可是,在这里,表面假象也会使人上当,就像那些反对她的人付出代价后才明白过来一样。当时局经过多年的动荡,使拖延变成陈迹,期望变成失望,到了最后的关头,可怕的事情就会发生。莱辛顿的梅特兰德是个机灵的人,他把祖先信奉的上帝说成“幼儿园里吓唬小娃娃的怪物”。他曾经讽刺女王,说她反复无常、左右摇摆、胆小懦弱,还说他要在比赛结束之前,就“让她像一条比赛用的杂种狗一样,夹起尾巴,呜呜大哭”。多年以后,伊丽莎白突然一声令下,爱丁堡城堡的防御大墙就像沙砾一样坍塌了,梅特兰德因为一名罗马人的死亡而躲过了这场无法逃避的毁灭。玛丽·斯图亚特用了一句恶毒的法语污蔑她的敌人;18年后,她在福赛林盖城堡接受死刑时才发现自己弄错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花了30年的时间,得到了同样的教训。他对他的小姨子容忍了太久;直到一天,他宣布她的死期到了;他冷笑着,注视着这个没心没肺的女人,就在他的无敌舰队驶入英吉利海峡的时候,她仍然在为争取全面和平而谈判。
6.凶狠的外表是英国的保护伞
女王的身上无疑带着一点儿邪气。这一点儿邪气可以透过她那特别纤长的双手所做的动作体现出来。但只是一点儿而已——也足以提醒人想起她的血管里流着的是意大利人的血液——狡猾而残暴的维斯孔蒂家族的血液。总的来说,她是个英国人,虽然十分狡猾,但并不残暴。在那个年代,她可以算是仁慈的;她的偶然蛮横是惶恐和恼怒的结果。艾斯克利亚尔宫里那个玩弄圈套的腓力二世是她最危险的敌人,她尽管表面上跟他有许多相似之处,实际上却是相反的。两个人都是善于伪装的高手,做事都喜欢拖拖拉拉;但是,腓力二世的拖拉是腐朽垂死的迹象,而伊丽莎白的拖拉源于相反的原因——因为她精力充沛,能等得起。这只凶巴巴的“老母鸡”稳稳地蹲坐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在她的卵翼下,这个初生的民族迅速地成长成熟起来,并很快取得统一。她稳稳地蹲坐着,但她的每根羽毛都机警地竖立着。她生机勃勃、精力充沛,让人诧异、让人愉悦。西班牙的使臣宣称,有上万个魔鬼缠住了她;英国的老百姓却在亨利国王的亲女儿身上看到了一个他们所期盼的女王——她粗鲁地骂人、吐唾沫,生气时拳打脚踢,高兴时放声大笑。她对生活很乐观,性情上的光芒给她命运中的粗糙轮廓增添了色彩和柔和的光度,还让她鼓起勇气在曲折坎坷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她对每一个刺激都有着敏捷又饱满的反应:对于当时的愚蠢举动,对于重大事件的冲突和恐怖,她的心灵上有一种活跃、一种放纵、一种把握大局的感知。这些都让她变得更加迷人与伟大,直到今天还是如此。她可以跟生活做游戏,就像跟一个竞赛对手一样,扭打它、戏弄它、称赞它、观看它,亲切地感受着新奇的环境、突转的命运以及总是深不可测的万物。“大自然美在变化无穷”,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西班牙国王腓利二世与王后玛丽一世
7.口吐莲花的不羁贵妇
她变化多端的行为不比大自然少。这位狂野的、咄咄逼人的贵妇,喜爱恶作剧、打猎,俨然一副户外活动家的派头,但也可以在一刹那间变成一个板着面孔处理事务的端庄女人:和几个助手一起关在小屋里,长时间地阅读和下达紧急文件,还会仔细地核查账目上的相关细节。这个时候,这位文艺复兴时代的颇有教养的贵妇人,会在突然之间才华横溢、光芒四射。伊丽莎白女王多才多艺,而且每项才艺都很出色。除了英语之外,她还精通六种语言,学过希腊文,是个优秀的书法家,又是个卓越的音乐家。她擅长鉴赏绘画和诗歌,跳佛罗伦萨式的舞蹈,而且姿态优美,令人陶醉。她的谈吐不仅充满幽默感,而且富有美感和智慧,显示出一种恰当的社会见识、一种精美得足以令人心悦诚服的独特感受。这种多面性的心智,让她成为历史上一位最高明的外交家。她将变化多端的想法迅速转变成种种设想出来的伪装形态,用来蛊惑那些眼光最敏锐的对手和做事最谨慎的敌人。但是她最大的本领却是善于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只要她愿意,她就可以明明白白地表达出她的意愿,简洁、透彻;同时,她还善于刻意地、精巧地运用含糊语言,这一点没有人可以超越她。写信时,她还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格言和讽刺来贯穿整篇信件。她在私人谈话的时候,懂得利用直接有力的巧妙辞令来说服对方;不过最卓越的是她在面对广大群众,向全世界发表她的愿望、主张和愿景时的表现。这个时候,她会语气平稳、语言流利、一句接一句地说出精巧的话语,以展示她那巧妙的智慧。那是一种诱人的力量,同时,这位贵妇的内在热情夹杂着魔力,在那高昂而坚定的语调和完美的节奏之中,激情澎湃着。
才华横溢、能言善辩的伊丽莎白一世
8.史上最会站的女王
那些复杂的矛盾,不但表现在她的精神上,还支配着她的身体。她的身体瘦削而细长,患有几种不常见的病。多年的风湿症缠绕着她;剧烈的头痛症把她折磨得不知所措,可怕的溃疡病让她不能正常生活。她身上的病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长年小病不断,使与她同时代的许多人物产生了可怖的悬念,如今的一些研究者也怀疑她是否遗传了她父亲的某种恶疾。我们对于医学常识以及她疾病的具体细节了解得太少,所以不能得出一个明确的判断,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那就是尽管伊丽莎白长期患有多种疾病,但她大体上是健壮的。她活到了70岁——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高龄了——她尽心尽职一直到生命的终点;她的一生承受着超越常人的工作负荷;她常常孜孜不倦地打猎和跳舞;而且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任何体质虚弱的人都难以做到的事——她特别喜欢站立,因此,有好几位倒霉的外国使臣,在她跟前站了几个小时之后,离开的时候步履蹒跚,苦苦抱怨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这是一种不寻常的现象——当时的观察者作出了推断,后来还得到了权威学者的认可——她的疾病可能大部分根源于一种歇斯底里症。她那钢铁一般的身体常常受到神经的折磨,她在生活上所遇到的种种险阻和担忧,足以损坏精力最充沛的人的健康;然而,在伊丽莎白的身上,还有一个影响神经的特殊因素:她的性生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父亲
9.少女时代的扭曲情感
伊丽莎白女王的感情生活一开始就遭遇了异常的扭曲。对于她来说,儿童时代那些容易产生深刻印象的岁月,是一个兴奋、恐怖和悲痛并存的时期。打开记忆的阀门,她可能还记得那一天,她的父亲头戴一顶插有白羽毛的圆帽、从头到脚穿着黄色衣服,参加阿拉贡的凯瑟琳的葬礼。父亲带着她,在一片喇叭声的喧闹中去做弥撒,接着又兴奋地抱着她让大臣们挨个看。不过,她最初的记忆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情景:在她两岁零八个月时,她的父亲砍掉了她母亲的脑袋。不管她记不记得,如此恐怖的大事在她幼小的心灵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后来的日子又是充满着困惑和阴霾。她的命运紧跟着父亲的政治生涯和婚姻生活的复杂变化而变幻莫测。有时她备受关爱,因为她是英国王位的继承人;有时她备感冷漠,因为她是个被遗弃的私生女。后来,她的父王去世了,她的生命中又出现一阵新的骚动,差点毁了她的一生。那时,还不足15岁的她,与继母凯瑟琳·帕尔同住一个屋檐下,而那时的继母已经嫁给摄政大臣萨默赛特的弟弟,也就是海军大臣西姆了。这位海军大臣潇洒英俊、魅力四射,只是举止狂野。他很喜欢这个小公主。他常常会在一大早,在她还没起床或者刚刚起床的时候,就突然闯进她的房间,淫笑着扑到她的身上,紧紧抱住她,在她身上乱摸,还拍她的屁股,哑着嗓子开下流玩笑。这种事情持续了几个星期,直到后来,凯瑟琳·帕尔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才将伊丽莎白送走了。过了几个月,凯瑟琳去世了,海军大臣就正式向伊丽莎白求婚。这个粗野英俊的家伙,野心勃勃,总想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希望通过和女王结婚来使自己的力量凌驾于当摄政大臣的哥哥之上。但是他的阴谋败落了;他被关进了伦敦塔监狱,他的摄政大臣哥哥想方设法要把伊丽莎白也牵扯进来。不过,这个少女在痛定思痛后保持了清醒的思维。托马斯·西姆的英俊潇洒和风度翩翩确实让她痴迷过;但她绝不承认她有过这样的念头:在没有得到摄政大臣同意的情况下就答应西姆的求婚。她写了一封字迹清新隽永、内容义正词严的信,对萨默赛特的指责进行了辩驳。她在信上写道,传闻中她“怀了海军大臣的孩子”,这是“无耻的诽谤”;她要到宫廷里去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到事实的真相。摄政大臣对这个15岁的少女没有办法了,只好退让,结果他下令把弟弟砍头处死。
凯瑟琳·帕尔,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继母
10.童贞女王心中的男明星们
当时的境况就是这样的——恐怖又奇怪——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她的童年青少年时期。因此,即使她后来出现一些精神反常现象,谁又会觉得奇怪呢?她在继位之后不久,就表现出了一种怪异的性格。天主教徒玛丽·斯图亚特是英国王位的第二继承人,如果伊丽莎白不结婚,英国的新教事业就虚悬在玛丽一个人的纤弱的生命线上。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伊丽莎白女王必须马上结婚。但是女王本人却有不同的想法,她反感结婚,所以不愿意结婚。她花了20多年的时间,用了拖延、搪塞、推脱、变卦等手段,回避了大臣、议会和人民不断施加的压力,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后来,她的年纪大得不可以再谈结婚生子的时候,才彻底摆脱了这种麻烦事。她并不在乎自己的个人生命安全。她没有儿女,可能会遭遇谋害,这一点她知道,但她还是一笑置之。这种奇怪的做法让世人困惑。其实,真实的伊丽莎白倒不是这么冰清玉洁,事实恰恰相反。她很难抑制住自己的性爱本能,常常暴露出来,有时还传出绯闻。她也曾被英俊男人们的壮美挑逗得激情四射。她对莱斯特的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感情开始于她姐姐用专制手段将他俩关进伦敦塔监狱的那一刻,终止于莱斯特生命结束时的一刹那。莱斯特能够打动她的芳心,是因为男性美,也仅仅是因为男性美。在伊丽莎白的心里,莱斯特不是仅有的一颗星辰:还有其他的明星,有的男人甚至比他更加闪亮,例如,舞姿潇洒的哈顿,清秀的赫尼奇,赛场上的神剑手德维尔,年轻小伙子勃兰特。“棕色的头发,俊美的脸庞,雅致的神态,高大的身材”,每当女王注视勃兰特的时候,他的脸颊就泛出迷人的红晕。
本·琼生
11.神秘女王的联姻幌子
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说她爱这些所有的人,因为“爱”字是一个糊涂的字眼;一直以来,人们对伊丽莎白的行为有过很多疑惑。跟她敌对的天主教徒们索性宣称她是莱斯特的情妇,还跟他有个孩子,偷偷送到别处藏起来了——这种说法当然不真实。另外,还流传着截然相反的谣言。在霍桑顿的一次宴会后,本·琼生告诉德拉蒙德:“她身上有一层膜,尽管她为了取乐试了许多男人,但她还是无法享受男欢女爱。”本·琼生的信口雌黄只是当时的流言而已,不能提供给我们事实的真相;相对而言,另外一个人——西班牙使臣菲利亚的说法更接近事实。在多方细心探寻之后,菲利亚得出结论,汇报给腓力二世,说伊丽莎白没有生育能力,他的原话是,“据我所知,她没有怀过孩子。”如果事实确实是这样,或者说,伊丽莎白以为自己有这样的缺陷,那么,她拒绝结婚的古怪行为就可以理解了。结了婚却要不上孩子,结果是失去她本人的优势,却得不到任何补偿和好处;新教事业也不会因此而稍稍稳固,反而将自己一生的幸福被一个丈夫牵制住。她的身体上有缺陷,这是个流言,但也有出处,可能这种来源更为微妙和重要。在这类事情上,生理力量和心理力量都同样起作用。心灵深处对于男女交欢的极端反感,使她在自己面临那个时刻时,身体里会产生一种歇斯底里的痉挛,有时候还会伴随剧烈的疼痛。上述种种情况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伊丽莎白的这种性变态,是孩童时期经历的深刻的心理障碍造成的。她告诉萨塞克斯勋爵:“我讨厌结婚的念头,原因是什么,那是对亲生姐妹也不能泄露的。”是的,她讨厌结婚,但她还是打着结婚的幌子来耍人。她那独具匠心的智慧和洞察政治机会的卓越本领,驱使她不断地把结婚的诱饵悬挂在垂涎她的人的眼前。西班牙、法兰西,还有英国属地——多年以来,她一直用这个虚幻的诺言,将这些领地掌握在自己的外交罗网中。多年以来,她把她那诱人的身体变成了摆布整个欧洲命运的枢轴。多亏当时的有利环境,让她将这个把戏玩得栩栩如生。她在内心深处很反感这种欲望,但这种欲望也不曾熄灭;恰恰相反,大自然的补偿力量从其他方面加倍增强了这种欲望。尽管珍贵的堡垒不曾被侵占,但还有周围的领地,以及其他的外围工事和设防区域,在这些地方还可能发生激烈的争斗,有时甚至还会自动放弃给勇猛的侵略者。因此,各种奇怪的谣言必然不胫而走。王族的求婚者加强了求婚的势头;童贞女王却怀揣着自己的秘密,时而皱皱眉头,时而微微一笑。
风情万种的伊丽莎白女王
12.走过暧昧年代,进入浪漫晚年
那个糊涂的暧昧年代过去了,女王终于老得再也不能成为结婚对象了。但她的古怪脾气依然存在。已近暮年的她,那些风流韵事不但一点儿都没有减少,实际上反而增加了;这一点也让人困惑不解。少女时代的伊丽莎白美丽迷人;后来也一直风情万种;可是到了最后,她的美貌被满脸的皱纹、粗俗的脂粉和怪诞的神态取代了。虽然她的魅力消减了,但是她那挽留魅力的决心却更加强烈了。年轻的时候,她只要得到同时代人的尊敬就心满意足;可是到了老年时代,她却要求身边的年轻人对她——而且她也得到了——表现出浪漫的感情。国家事务在一声声叹息、一阵阵狂喜和一片片抗议的混乱状态下进展着。她的威望因为事业的成功而如日中天,随着这种个人崇拜的氛围而进一步扩大。臣仆们觉得,走近女王就好像站在女神面前。对于这样的女神,采取任何崇敬方式都不过分。据说,有一个英俊的年轻贵族,他在向女王鞠躬行礼时,放了一个响屁,他惶恐不安,只好逃亡到国外,浪迹7年后才敢回国来觐见女王陛下。这样一种体制,其中的权谋显而易见,但也不仅仅是权谋。她目光锐利,对身外之物明察秋毫,可是在审视自己的心灵的时候,却变得迟钝了。对于自己,她的视力变得模糊而不真实。她似乎屈服于一种微妙的本能,把自己天性中的整个浪漫气质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把自己成功地变成一名世界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是个不同寻常的结果。最聪明的女王陛下,她拥有一颗荒谬的虚荣心,把自己的世界定义为:完全用玫瑰色的愚蠢幻想构成,或者完全以最冷酷无情的严酷现实构成。两者之间没有过渡——有的只是相互对立和并存。女王的心灵,有时坚如钢铁,有时却胡跳乱窜。她的美丽又一次征服了男人,她的魅力又一次引起了必然的回应。她热情地接受着情人们最忠诚的膜拜,同时,凭借着幸运与机巧的力量——就像她处理其他事务一样——努力将崇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关心。
年老、尊贵的童贞女王
13.埃塞克斯才是她心的归宿
这是个奇怪的宫廷,里面充满了矛盾和疑虑。这里的女神,是一位年老色衰的老妇人,她的头上戴着闪亮的光轮,身上穿着奇怪的服饰,高高的身材,弯弯的腰,红色的染发,苍白的脸,发黑的长牙齿,隆起的高鼻梁,眼睛深陷在眼窝里,眼珠高耸在眼皮外——这是一双凶巴巴的眼睛,深蓝色的眼珠里藏匿着某种狂热——几乎可以说是疯狂。她一直向前走着——身上散发出超凡的能量;命运之神和幸福之神伴随她的左右。当她内室的门关上的那一时刻,臣仆们就立刻意识到,那双可怕的眼睛后面的大脑开始工作了,女王就在那间房子里,利用自己久经考验的敏锐智慧,研究着无限复杂的欧洲政治和异常艰巨的国家事务。房间里时时发出一种沙哑的声音——有时是一句高声怒斥,有时是告诫一位使臣,有时是不许派远征队前往印度,有时是决定英国国教组织的某些章程。最后,这位不知疲倦的女王走出内室,跨上一匹马,到林间空地自由驰骋,结束后,心满意足地回宫,再玩一个小时的维金纳琴。吃一顿简单的晚饭——用少许的葡萄酒和水把一条鸡翅膀送下肚,然后,伟大的女王开始跳舞了。六弦琴响了起来,许多青年男子簇拥着她,等候她的恩宠。有时,埃塞克斯不在场,女王容易冲动、专横任性,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呢?这位精力充沛的女神,可以用一个接着一个的俏皮话跟青年们打趣,到最后还邀请某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到某个密室去私下聊天。她的心都要被小伙子的甜言蜜语给融化了,她用纤长的手指轻轻拍打小伙子的脖子,这时的她,整个身心都充溢着一种无法言语的渴望。她是一个女人——哦,一个魅力十足的女人。可是在另一方面,她还是一个处女!但是另一种感觉涌上心头,淹没了她的激情;她高高地站立着;她不仅仅是一个女人——她清楚这一点,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呢?她注视着身边的小伙子们,微笑着想:难道自己是一个男人吗?尽管她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些小伙子的情妇,但从另一种角度思考,事实绝非如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恰恰相反。她也曾读过赫库勒斯和海拉斯的故事,也许朦朦胧胧地幻想过自己多少有一点儿异教的男性气质。海拉斯是个小随从——他正在她的眼前,但是一阵突如其来的静默打断了她的遐想。她回头一看,埃塞克斯正向她走来。他快步走近她;到他跪倒在她跟前时,女王立即忘掉了她刚才所想的一切。
埃塞克斯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