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东院后,阿洛从辛侍卫那里得知,自她去了甄府,将军便一直宿在书房,就是喜宴的那一日,将军也只是在阴氏的房间里喝了一盏茶就离开了。在她回来之前,子桓已将阴氏送到了永始台。
……
端午宫宴。
阿洛在御花园遇到了夕颜。
她带着讥笑的口吻说道:“夫人不陪在将军身旁,却独自一个人出来行走?”
阿洛懒得理会他。于是行了礼,淡淡的说道:“只是出来走走,透透气。”
夕颜挡在阿洛的面前,不依不饶的说道,“我听闻皇兄赐给将军的妙龄女子,将军特意将她安置到了永始台。就连前些日子皇嫂的生辰,生辰礼物都是将军命阴姑娘送来的,我看夫人也不必为此伤神,俗话说的好‘花无百日红’吗?”
阿洛不想与她过多的辩论,她知道夕颜公主因为袁熙的事情早已对她仇恨深重种,无论怎样都不会与她和颜相处。她正准备转身离开。公主手中的猫突然从怀里跳了出来。
她以为公主是冲着自己来的,却不想她假意去追猫,却伸手推了阿洛一下,这一下不偏不倚,将阿洛推到了阴氏的身上。
阴氏正在莲花池旁喂鱼,本来也没有心里准备,“扑通”一声掉进了莲花池里。
“快救人。”阿洛慌忙喊道。
在众人的帮助下,阴氏终是爬上了岸边,却浑身湿透。
这一幕恰好被站在一侧的子健和丁校尉家的公子看到。
阿洛刚想上前道歉,丁仪拦住了阿洛说道,“素闻夫人贤良淑德,是大度之人,不想今日也在众目睽睽直下做出这等丑事。”
子建有些不悦,说道:“不得无礼。”然后吩咐侍女快把阴姑娘送回房间。
丁仪笑着说:“难怪将军就连纳个妾都要另置院落,恐怕是怕夫人容不下吧。”
阿洛看向丁仪,带着浅笑说道,“四弟平日里结交的都是文人雅士,不想其中也有混进来的。”
丁仪有些生气了,“你说什么?谁是混进来的。”说着就作势伸手指着阿洛。
侍卫突然让开,子桓从楼上走了下来,一脚把丁仪踹到地上,吼道,“谁给你的胆子!”
他身后的侍卫快速跑过来,将丁仪按在了地上。
夕颜反倒是吸了一口气,平日里子桓绝不会对一个侍女如此粗鲁的。
这时,陛下身边的中常侍跑过来说道,“诸位公子,宫宴要开始了,请里面请吧。”说完对子桓摇摇头。
丁仪等人满脸怒气却也无计可施,随着侍卫向宴会厅走去。待他们走远了,中常侍走到子桓和阿洛的近前,说道,“将军,有人让我带话给您,说一会魏公等人会商议建立魏国以后的事宜,让您心中早有准备。”
子桓和阿洛恭敬的给中常侍行礼说道,“多谢!”
……
宴会结束以后,魏公果然传子桓到议事堂议事。
阿洛随着卞夫人等人坐在偏殿等候。
“母亲听说了吗,少夫人与丁校尉家的公子起了冲突,子桓生了好大的气,在众目睽睽直下就打伤了丁校尉家的公子呢,这要是传出去,恐怕世人都会说魏公的家眷仗势欺人呢。”任氏说完看了卞夫人一眼。
卞夫人喝了一口茶,看了一眼阿洛,问道,“可有此事?”
阿洛刚想站起身,被清荷拉住了。她说道,“我看的真真切切,是那丁仪不守规矩,中伤嫂嫂在先,还要对嫂嫂动手,园子里的女眷们都能作证,岂不知道任姑娘究竟是向着哪边,竟说些胳膊肘朝外的话来给母亲听。”
“七姑娘,我看你是因为丁校尉家迟迟未来提亲,对丁仪心生怨恨了吧。”任氏说道。
“是非黑白曲直,大家都看见了,我才懒得跟你计较。”清荷说道。
“好了,你父亲正在旁边说正事,你们这是做什么。”卞夫人呵斥道。
阿洛不再解释,但心里却隐隐担忧,恐怕自此后,丁家与子桓算是结下了仇怨。
……
魏公在內侍的引领下,到了议事堂。诸多谋士谏言说,要及早册立世子。众多孩子当中,子桓文武兼修、子彰战功赫赫、子建文才卓然。若论私心,他是喜欢子健的,因为他性情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自小就善于作文,年十岁,就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铜雀台上,挥笔写成的赋更是如此美妙。可是他的政治主张却不像自己……,若是册立为世子,恐被身边的谋士所左右。
他想起了他册立为魏公之后,身边的暗卫告诉他,子健常常与杨修等人一起喝酒,丁氏兄弟还在风月楼那样的场合放言,“只要子桓稍微犯一点过错,魏公定会对他生了厌烦之心。到时候世子之位非四公子莫属。”
想到这,他缓缓的说道,“如今皇恩浩荡,陛下许我建立魏国,我想听听诸位对于治理城池,安邦定国都有什么建议。”
说罢,目光落在了子健的身上。子建站起身,边走边说:“魏国为九州之首,应该重视文教、崇尚儒学、招贤纳士,广纳谏言……”
子桓说道:“我认为如今应该采取战略防守,与民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恢复社会秩序,积蓄粮草和军事力量,他日时机成熟,再次出征统一中原。同时与匈奴等外夷修好,平定边患,重现安定繁荣的局面。在文教方面,我建议在各地办学堂,男女老幼,只要是“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另外,朝廷设置中正官一职,负责品评士人,包括他们的家世,即对这些人的家庭出身和背景,包括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最终形成任人唯贤的局面……”
子彰说道,“我赞同二哥的想法,应该积极备战,待时机成熟,再次出征,统一九州。”
曹操点了点头,子桓的政治权谋,治国韬略的确与自己所见略同。
本来对子建持肯定态度的魏公,此时不得不犯起了犹豫。杨修等人的智慧是何等的过人,子建如此听信谋士的话,却没有自己的主张,他日真的能守住曹家的荣耀吗……
他说道,“册立世子是一件大事,我想听听诸位的意见。诸位写好后密封与我。”
……
宴会散了以后,子桓带阿洛回五官中郎将府里。
子桓拉住阿洛的手,说:“有没有想要买的东西,我陪你出去逛逛街。”
阿洛想起夕颜公主的话,说道:“我听说丽贵妃生辰就要到了,我一直都没有送过礼物,每次都是你准备。我想出去看看,为姐姐准备一份礼物。”
子桓顿了一下,说道:“他继任皇后的礼物,我命阴氏准备了。她住在皇城里,对宫廷女人的喜好要比你我知道的多。”
本来阿洛的心里是不舒服的,可是子桓这么坦白的说出来,她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小家子气了些,便说道,“也好。”
刚到东院,淳于意已经等候在书房。
“我听说今日宴会,魏公召集众人商议册立世子之事,可有结果。”淳于意说道。
见子桓摇摇头,淳于意说道,“我私下里打听到了一件事,那汝南王府的谢婉儿花了大量的银子为子健收买人心,此事你可知道?”
子桓未等回答,辛侍卫在门外说道,“将军,有信。”
信中没有署名,只有一句话,“以不变应万变。”
子桓对淳于意说道,“以不变应万变。”
……
几日后,淳于意来东院找子桓,“我听说崔琰在魏公面前表态,说《春秋》里说要立子以长,再说五官中郎将仁孝聪明,应该让他继承您的大业。这是誓死要坚持的原则。”
“大家都说子建曾是崔琰的女婿,崔琰莫不是因为蓉儿一事才故意如此。”淳于意见子桓不动声色,继续说道。
本以为魏公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可是他却只是评论崔琰说:“您有伯夷那样的风范,史鱼那样的正直,贪婪的人听到您的名字就会变得清廉,壮士听到您的名字就会更加勇武奋战,您可真称得上是时代的表率了。”
“父亲心里还是偏爱着小四的。”子桓将书放到书柜里,看着墙上的画悠悠的说道。
……
此后,曹府的幕僚便分成了两派,分别支持子桓和子健。
“真没想到,小四如此放纵,父亲还能如此偏爱。”子彰狠狠的将茶杯摔在了地上。
“公子莫急,您手中有十万士兵,就算不能册立为世子又如何?”任氏悠悠的说道。
子彰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说道,“不错,区区世子之位,有何意思,你真是我的女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