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这句话和本篇首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有呼应关系。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不知而作,一点不新鲜,古往今来这种人多的很,孔子说自己不这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多听闻,择善从之;多看,默而识之;然后才能达到“知”的阶段和境界。有了知,再说作。
朱熹说:孔子自言未尝妄作,盖亦谦辞,然亦可见其无所不知也。识,记也。所从不可不择,记则善恶皆当存之,以备参考。如此者虽未能实知其理,亦可以次于知之者也。
邢昺说:此章言无穿凿也。“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者,言时人盖有不知理道,穿凿妄作篇籍者,我即无此事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者,言人若多闻,择善而从之;多见,择善而志之,能如此者,比天生知之可以为次也。言此者,所以戒人不为穿凿。
孔子说自己从不“不知而作”,并不是反对“知之而后作”,是提出“作”要谨慎,因为“作”出来就会影响阅读者。如果是“拙劣之作”,会误导别人,产生不良效应。如果是建立在“知”之上的“良善之作”,孔子当然喜闻乐见。
爱好创作没有错,前提是先多听多看,真正熟识后,再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