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内容

屯垦研究是一门涉及内容广泛、内涵丰富的交叉学科,包括垦殖技术、屯垦思想、屯垦政策、屯垦制度、屯垦史等诸项研究内容。就屯垦研究的内容来看,垦殖技术属于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屯垦思想、屯垦政策、屯垦制度既属于哲学研究范畴,也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还属于管理学研究范畴,屯垦史研究属于专门史研究学科。这样广泛而复杂的研究领域,也就决定了本书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层面相当广泛。由于专业学科的关系,本书对屯垦研究内容本身不展开全面研究,主要梳理以往学界对屯垦研究的学术成果,从学术史的角度开展研究。探讨我国屯垦研究的学术历程,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之间存在怎样的学术关系,以及每项屯垦研究成果对当时屯垦工作的影响及其学术贡献。本书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一 屯垦研究的史家与成果

贯穿本书的主线是历代史家的学术历程及其学术成果,主要探讨历史上每位屯垦研究史家的学术渊源、学术贡献及其学术传承。例如我国历史上,是谁最早提出的屯垦思想,是谁开我国屯垦研究的先河,是谁系统开展中国屯垦研究的。他们的屯垦研究对后世屯垦研究有着怎样的学术影响和学术贡献。特别是由于人的思想认识差异及其学术渊源不同,导致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屯垦史料或是屯垦事情存在不同的认识,而展开学术争鸣。对于历史上屯垦研究学术争鸣问题,本书在梳理各家学术观点和学术派别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论证每位史家及其研究成果对屯垦研究史的影响和贡献。

二 屯垦研究与屯垦事业的关系

中国的屯垦制度自汉代建立以来,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在这两千多年屯垦制度的发展演变与完善过程中,每一次的进步与发展都凝结着历代屯垦研究史家的心血。历史上每一个屯垦建议,或是每一个屯垦研究成果,对当时社会以及后来社会屯垦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例如汉代晁错提出的募民实边思想,桑弘羊提出的扩大屯田思想,赵充国的三上屯田策,奠定了汉代屯垦制度的理论基石。三国时代曹魏政权为什么把屯田作为基本国策,唐朝时期屯田制度的演变,明清屯田制度的完善,这些都与当时的屯垦研究分不开。

从屯垦发展史来看,哪个朝代重视屯垦研究,屯垦事业效果就好。如明朝初年朱元璋重视屯垦理论研究,明初的屯垦事业就兴旺发达,达到了我国屯垦史上的全盛时期。明代晚期,由于政权动荡,国家无暇顾及屯垦理论研究,屯垦制度遭到破坏,屯田民田化,屯垦事业没有效果,导致依赖屯田解决的赋税和军饷得不到保障,最后国家力量每况愈下。

清朝时期,有一大批有志研究屯垦的学者,投入到屯垦研究,使清朝借鉴了明朝屯垦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康乾两朝,重视边屯,解决了军饷问题,减少了军粮的运输,这些对清朝收复西北、西南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屯垦研究与屯垦事业兴旺发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课题把中国屯垦研究与屯垦制度逐渐完善,作为研究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三 屯垦研究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影响

历代史家的屯垦研究,被政府采纳后,势必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屯垦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使中国历代政府认识到“屯田垦殖是兴国之本,定国之术”, 刘继光:《中国历代屯垦经济研究》,团结出版社,1991,第4页。唐启宇认为“屯政兴,保卫具,浚河开渠,垦荒耕种,辟地日广,移民日盛,足以巩固移驻地政治之权力,以及移住地与原住地之联系,而发生同化作用”。唐启宇:《历代屯垦研究》(上册),正中书局,1944,第25页。因此,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都很重视屯垦研究及其研究成果的转化。在中国历史上,从汉朝开始到清朝,几乎都把屯田垦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与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有识之士所提出来的屯垦建议是分不开的。

在军事方面,屯垦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使中国历代政府认识到“屯田垦殖在充实边疆,减少军需,巩固国防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刘继光:《中国历代屯垦经济研究》,团结出版社,1991,第4页。唐启宇认为“以屯田支持持久之军略……可以养成我方战斗的力量而减低敌方战斗的力量”, 唐启宇:《历代屯垦研究》(上册),正中书局,1944,第29页。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屯垦设于边防前线或双方交战地带,移民实边以加强边疆的军事力量,就地解决粮饷供应,减少粮食运输所需巨大军费开支。

在经济方面,屯垦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使中国历代政府认识到“屯田垦殖有效地扩大了粮食生产基地,增强税粮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刘继光:《中国历代屯垦经济研究》,团结出版社,1991,第6页。唐启宇认为“屯垦制度为繁殖新经济社会单位之最有效行动”, 唐启宇:《历代屯垦研究》(上册),正中书局,1944,第31页。因此历代统治者几乎都把屯田垦殖作为保障粮食安全、解决民生、发展经济的一个主要政策和措施。

在文化方面,屯垦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使历代政府认识到屯垦文化“有着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活力,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王小平:《新疆屯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载吴新平主编《新疆屯垦研究》(文史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3,第168页。刘继光认为“屯田垦殖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刘继光:《中国历代屯垦经济研究》,团结出版社,1991,第11页。特别是“修渠筑路,兴建馆驿”, 刘继光:《中国历代屯垦经济研究》,团结出版社,1991,第7页。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在“改变边疆少数民族游牧为主、刀镰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刘继光:《中国历代屯垦经济研究》,团结出版社,1991,第9页。这种屯垦文化得到了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的认同。因此历代中国政府通过移民实边,把中原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等先进文化传播到边疆地区,内地的先进农耕文化与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极具特色的屯垦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屯垦研究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因此本课题把屯垦研究及其影响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