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评弹艺术守护者

从周良对陈云评弹观的继承与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周良念念不忘的是陈云“这辈子把评弹搞下去”的殷殷嘱托。更为可贵的是周良对评弹艺术的探索并不仅仅停留在思考的层面,还深深涉足于实践的层面。《评弹艺术》的编辑出版、评弹学校的建立与发展以及《苏州评弹书目库》的整理付梓等工作,无不凝结了周良先生的辛勤汗水。

1980年5月苏州评弹研究会成立时,有人建议办一份类似于过去《书坛报》的评弹报纸,但囿于种种困难而未实现。在周良的建议下,研究会决定办一份刊物,这就是创刊于1982年、迄今已出版50集的《评弹艺术》。《评弹艺术》走过的三十多年是不平凡的,先后交由5个出版社出版,后来又成为取得准印证的内部刊物。周良除了为出版发行四处奔走,还积极向社会各界约稿,多年来为《评弹艺术》撰稿的作者中既有评弹老艺人,也有中青年演员;既有资深作家,也有初生牛犊的莘莘学子;既有文化领域管理者,也有喜爱评弹的芸芸众生……周良先生以博大的胸怀接受一切优秀的稿件,哪怕文章中的观点与他的观点并不一致,也照样纳入其中。“事非经过不知难”,三十多年来周良为《评弹艺术》殚精竭虑,也时常会遇到一些阻力。十余年前家父唐耿良先生曾将自己撰写的回忆录部分内容投递给该刊,发表时却遇到极大的阻力,但该文因周良先生的坚持而得以发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周良的坚持,大概我们很难读到这套大部头的评弹集刊。

筚路蓝缕三十年,《评弹艺术》记录保存了一大批老艺人如周玉泉、蒋月泉、曹汉昌等的艺术心得、艺术见解,这些既是后代学习的范本,也是后学研究的底本。除了艺术之外,《评弹艺术》还汇集了众多评弹史料,涵盖了老艺人的回忆录、艺事经历和艺人小传、逸闻传说等,往小处说对于我们了解评弹老艺人的辛酸人生具有介绍作用,往大处说对于我们理解近百年来社会历史变迁具有参考价值。《评弹艺术》还广开言路,设立专栏讨论评弹艺术特征等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评弹百家讲坛”;通过讨论,很多问题更加清晰化,为更好地推动评弹发展提供借鉴。当然,《评弹艺术》还用大量篇幅记录了陈云同志与评弹界交往的事迹,并刊载了研究陈云文艺思想和陈云评弹观的文章,丰富了对陈云同志的认识。有评论者认为:“全心全意为苏州评弹(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服务的《评弹艺术》,天下独此一家,也可以称之为天下第一刊吧!”

保存与传承评弹艺术是评弹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陈云即与评弹界人士多次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在陈云关怀并指导下,苏州市戏曲学校评弹部改建为苏州评弹学校,此为中国曲艺界第一所培养曲艺艺术人才的专门学校。评弹学校从1961年开始招生,到1965年共招收四批学生,先后共127人,该校在艰苦创业中摸索总结经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1966年学校被迫停办,一批毕业生转业,未能成才。“文革”结束后,鉴于动乱中评弹人才的损失,陈云在1977年6月《评弹座谈会纪要》中提出“在适当的时机恢复评弹学校”。1980年5月,陈云在同评弹艺人姚荫梅谈话时再次强调评弹事业的青黄不接,培养评弹接班人的紧迫性。时任苏州市文化局局长的周良积极为恢复评弹学校奔走,在申请复校建制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在筹备复校期间,周良曾写了几封信向陈云同志汇报复校的进度以及其他筹备事项,还请他为学校题写校名。后来周良等筹备处同志拿着陈云为该校题写的校名才取得江苏省主管部门的同意。1980年评弹学校恢复招生,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评弹学校为培养评弹艺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应地解决了评弹艺术的传承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评弹面临更加窘迫的局面。周良先生一直为评弹艺术的发展寻找出路。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保护名录,在此影响下,苏州市文广局成立了一个小组进行申报工作,周良也加入其中。“因为没有经验,就把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放在一起申请。到文化部‘非遗办’后,吴文科同志提出,‘评弹’应该是两个项目。与周良同志商量,征求有关同志同意,才加以弥补。在‘苏州评弹’后面,加了个括号:(苏州评话、苏州弹词)。”2006年,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件好事,推动了评弹的保护工作,促进了各地对苏州评弹的重视,加强扶持,保护评弹的条件得到改善”。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一方针的指引下,耄耋之年的周良先生组织人力、财力抢救了一大批传统书目,到目前为止,《苏州评弹书目库》已经出版了6辑(共44册),第7辑(10册)正在编辑之中,共54册,可谓蔚为大观!我们期待读到更多、更好的苏州评弹演出本。

周良先生对评弹事业的贡献远远超出其自传所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评弹研究室从社会文化史学术层面开展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得到了周良先生的鼎力相助。2012年10月20日,已87岁高龄的周良先生亲赴我校为研究室师生讲述《陈云文艺观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周良先生还担任我主编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的顾问,给予我们的研究工作以直接的关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周良先生伴评弹而行走正路的高尚品德是后辈学子学习的楷模,其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不仅仅是对评弹界的贡献,更足以嘉惠学林。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