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

一行白鹭上青天。〔二〕

窗含西岭千秋雪,〔三〕

门泊东吴万里船。〔四〕

注释

〔一〕黄鹂:即黄莺。

〔二〕这两句说,两个黄莺在浓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袅娜飞翔。

〔三〕西岭:指成都西部的岷山。千秋雪:多年不化的积雪。

〔四〕这两句说,从窗户里望见西边远山上常年不化的积雪,开着的窗户如同张开的口,远山积雪之景就好像含在张开的口里一样;门前还停泊着将要直下东吴、航行万里的船只。

简析

这一首诗是杜甫于广德二年(764)在成都所作。当时,诗人想离开四川到吴地远游,心情十分愉快。所以,写下的这首诗立意新颖,语言朴实,优美如画。像这样轻快的诗句,在杜诗中是不多见的。这首《绝句》,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诵。历代诗家也都给它以较高的评价。这不仅是因它立意新颖,结构灵巧,而且在写作方法上,采用了绝句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四句各写景物,彼此并列,中间不用关联词语,只靠这些景物的安排,产生一种内在的联想,构成了一种优美的境界。首句是黄鹂在翠柳上鸣,二句是白鹭飞上青天。三句是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积雪,四句是门口停泊着去东吴的船只。四句写出四景,且把四件景物,安排在一起。看去,好像它们彼此之间,并无什么特别的内在联系。然而,它们却构成了一幅十分完整的图画。有谁读了这首诗,能不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为之而拍案叫绝呢?诗人在排列的方法上,也比较独特。一是用对偶,即一二两句相对,“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三四两句相对,“窗含西岭”对“门泊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把并列之景,巧妙地结成两联。四句皆对,这在绝句中是少见的。杜甫这首诗,尽管四句皆对,但并非拘于对偶,而是对得自然天成。诗人一气呵成,读来声调跳动,节奏铿锵。这正是杜绝非同于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二是先后安排,先写近景,后写远景。三四两句,“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含意深远。而且,一二两句颜色匹配得当,“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色彩鲜明和谐。绝句采用这样的表现方法,用四样景物构成一幅画面,形象生动,配合自然,读之,犹如赏画。但诗之含意,诗所要达到的效果,却并非画所能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