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 鸪 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1]。燕兵夜娖银胡[2],汉箭朝飞金仆姑[3]。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4],换得东家种树书[5]。
【注释】
[1]锦襜(chān 搀)突骑(jì 寄):穿锦衣的精锐骑兵。这两句写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领五十名骑兵突入金兵军营,活捉叛将张安国,率万余名义军战士渡江投奔南宋的事迹。[2]燕兵:指北方义军。娖(chuò 绰):整理。胡:指箭袋。[3]汉箭:也指北方义军的弓箭。金仆姑:箭名。[4]万字平戎策:指词人屡次上呈朝廷的论抗金恢复策略步骤的奏疏策论等。[5]种树书:有关种树知识的书籍。
【品读】
词序中所说的“追念少年时事”,是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发生的那段往事。这年正月,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从北方义军中南下,正值金主完颜亮被虞允文大败于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长江边),又被部下杀死于扬州。辛弃疾十分振奋,准备北返后加紧抗金杀敌。但是当他回到北方后,意想不到的是义军首领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暗害,致使义军溃散。辛弃疾义愤填膺,立即率领五十骑兵冲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率万余义军投奔南宋。这就是他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生平第一快事。此词上片“追念”的就是词人青年时代那段叱咤风云的壮举。下片悲“叹”眼下的处境,抒写南归后几十年沉沦下位、不被重用的苦闷。最令词人哭笑不得的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当年那个一身是胆、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如今已是须发斑白,靠种树栽花来消磨残余的年光。这是词人的“戏作”和自嘲,内里却寓含着无限的辛酸与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