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迁 莺 和余义夫行边闻捷[1]

方 岳

淮山秋晓。问西风几度,雁云蛩草[2]?笳鼓声中晴色,一羽不飞边报[3]。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        谈笑。鸣镝处,生缚胡雏[4],烽火传音耗。漠漠寒沙,荒荒残照,正恐不劳深讨[5]。但喜欢迎马首,犹是中原遗老。关何事,待归来细话,一尊倾倒。

【注释】

[1]余义夫:余玠,字义夫,号樵隐,蕲州(今湖北境内)人。官至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在蜀中十余年,治蜀抗敌颇有功绩。行边:即巡边。[2]蛩草:即蟋蟀草,又称牛筋草。这里泛指野草。[3]羽:这里指羽书。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羽毛表示紧急。边报:边防前线的报告。[4]胡雏:这里是对蒙古首领的蔑称。[5]深讨:深入征讨。

品读】

这首词是作者听到余玠行边讨敌的捷报后所写的一首祝颂词。宋理宗宝祐十年(1250),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率领诸将巡察边关,主动出击,与蒙古军大战于兴元(今陕西汉中市),取得了一次鼓舞人心的胜利。此时长期与南宋对峙的金朝已经灭亡,可是取而代之的却是另一强敌蒙古,南宋政权又笼罩在蒙古军的威胁之下。余玠此次不畏强敌,敢于向蒙古军挑战,并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无疑给南宋衰飒的民心士气以极大的鼓舞。方岳这首词以此次边塞战争为题材和背景,即事抒怀,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不失恢复的信心,充分肯定兴元大战之捷的重要意义,昭示蒙古军并不可怕,希望朝廷积极备战,进讨漠北,收复失地。尽管南宋国运并没有因兴元之捷而振兴起来,距方岳作此词二十九年之后(1279)南宋终于未能逃脱被蒙元消灭的悲剧命运,然而方岳在南宋末期依然能唱出“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的激昂悲壮之歌,说明南宋士大夫文人的心并没有被强敌所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