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风月
酒 泉 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1]。来疑沧海尽成空[2],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3],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
[1]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2]来:语助词,几乎,就要。[3]弄涛儿:又称弄潮儿。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于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也没沾湿。
【品读】
钱塘江潮是我国一大名胜。海水涨潮时,顶托江水向里回涌,由于杭州湾特殊的喇叭形地势,回流的江水便在由宽变窄的河道中激起巨大的狂涛。尤其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由于地球、月亮之间复杂的重力关系,更使钱塘江潮达到排山倒海、遮天蔽日的程度。作者潘阆,先在汴梁做过数任小官,后获罪外逃,曾在杭州卖药。在明代钱塘江改道之前,观潮的最佳地区,不是现在的海宁,而是当时的杭州。杭州观潮给潘阆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这首词是潘离开杭州后所写的十首《酒泉子·忆余杭》中的一首。它有两个特色:一是以事后回忆、梦中再现的方式来间接描写对象,用“长忆”、“几向梦中”来突出江潮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一是取观潮所见的若干剖面图,突出潮水的汹涌气势:满城出动,说明江潮景象吸引力之大;沧海成空,形容潮水之高之大;万面鼓声,形容江潮声响之轰鸣;弄潮儿踏浪立涛、红旗不湿这两个细节,更突出了人类与大自然搏斗的场面,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