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桑 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1],绿水逶迤[2]。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3],不觉船移。微动涟漪[4],惊起沙禽掠岸飞[5]

【注释】

[1]棹:划船的短桨。[2]逶迤:弯曲而长。[3]琉璃:上釉的陶瓷,明亮光滑。[4]涟漪:水面波纹。[5]沙禽:栖息于沙洲的水鸟,一般指沙鸥。掠:轻轻擦过,沿着。

品读】

杭州西湖,是天下美景,人间天堂。写西湖景色的诗词文赋不计其数,这首《采桑子》虽然写的是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却写出了不同于杭州西湖的独有特色:一是处处围绕“水”来写西湖之所以美的原因,一是以“静”来衬托西湖的勃勃生机,从而进一步深化湖水之美。轻舟短棹,船浮水面,双桨划动,是写近景。“芳草长堤”是远景,写湖水之周边。“隐隐笙歌处处随”,总括远、近二景,又包括了客观景象和主观感受。笙歌是从远处的船上或岸上传来的,而“处处随”,则是指主人公所在的地方。水面空阔,远处的声音传来,无遮无挡,不管船走到哪里,所听到的声音变化不大,因此有“笙歌处处随”的感觉。这一句虽然看起来是写“声音”的,但实际上也是写“水”的。词的下片,则通过湖水的静与动的相辅相成关系,写出了西湖的盎然生机。风停了,湖水像镜子像琉璃那样平滑光亮,到处是一样的平静,没有了参照物的变化,所以连船的移动也觉察不出来了。但正因为西湖静得如同处子,稍做一点动作,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船移所荡起的小小波纹在偌大的一个西湖中几乎是微不足道,但正因为西湖娴静惯了,这点微乎其微的水波,也惊动沙禽起飞。如果说,唐人诗句“鸟鸣山更幽”是以鸟的叫声来突出山谷的幽静,那么,“惊起沙禽”一句,便是以湖水的平静,来衬托西湖的生机。试想,在平静如同一面大镜子的湖上,隐隐的歌声到处飘荡,翩翩的沙鸥贴着湖岸飞翔,一叶扁舟,划破水面的平静,打破了一望无际的水面的空旷,这是多么富有生机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