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方法

本书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共时描写与历时考察相结合

共时描写与历时考察是汉语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两种方法,共时描写重在静态的分析,历时考察重在动态的分析。语法史的研究要求首先要对语法现象作断代的静态描写,然后把各种静态考察的结果结合起来作综合的动态的历时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语法现象演变的轨迹和规律,这才是语法史研究的真正目的。本书在研究中,首先要对汉语比较类形谓句在上古、中古及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法现象进行共时描写,以了解各个时期的语法特点,其中以中古时期为主;然后把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法特点综合起来进行历时考察,既要突出中古汉语比较类形谓句的特点,又要说明其上古来源及近现代的演变脉络,对于中古时期内部,也要分东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几个阶段进行历时考察。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定量和定性研究是语法研究中两个重要的方法,定量研究是必要的途径,定性研究是最终的目的。在对中古汉语比较类形谓句的研究中,首先要对谓语形容词、比较项、状语、补语、句式等在各个时期的语法特点作定量的研究。主要是采用穷尽式考察的方式,尽可能地找出它们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使用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定性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例如通过对上古作比较的介词“乎”、“于”、“於”等的用量统计,从而发现它们的主要盛行时期以及相互间的更替情况;通过对汉以后“XA如Y”与“X如YA”[15]两种句型的用量统计,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具体演变情况。

三、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对于语法现象与事实,必须用明晰的方式把它描写清楚,过去的语法研究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多。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学术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对语法现象仅仅描写还远远不够,对这种描写的结果还必须要进行更为深层的语义、语用及认知的解释与分析。同样,在中古汉语比较类形谓句的研究中,在对各种语法现象进行描写的同时,必须从语义、语用及认知等角度进行解释与分析,以探讨这些语法现象产生、演变与更替的原因。

四、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平面相结合

我们在研究汉语语法时,必须结合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把语义和句法结合起来分析问题,因为每种句法成分、每种句型的存在都是深层语义在表层句法上的投射。但仅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来分析句子还不够,还得考虑语用因素,因为一切句子能否讲得通,最终都必须通过交际来检验,有些句子即使符合语义和句法的要求也不一定适合交际,而有些句子看似不合正常的语义和句法要求,但只要符合语用,照样能讲得通。就中古汉语比较类形谓句而言,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也必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例如比较主项与比较客项在多数情况下其语义和句法长度并不对等,但却照样能在言语交际中存在和运用,就是因为在实际的交际中要求语言表达符合经济的语用原则。又如在中古汉语比较类形谓句中,很多表相似比义的“XA如Y”型句子,就是比喻这一语用形式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