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2岁,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 陈楠华
- 1869字
- 2020-06-24 18:51:50
“预习一下,心里就有数了。”——让孩子知道预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6~12岁的孩子一般都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不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他们常常认为,学习就是老师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家长安排怎么做就怎么做。预习可以加深理解记忆,可以使孩子明白学习时要学什么,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就要让孩子重视预习。
在学习上没有什么动力,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只会模仿而没有目标,就如案例中的冯景一般,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心智成长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孩子才能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
俗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任何事,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学习来说,这种准备就是预习。所谓预习,指的是在老师正式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初步理解,为新课做准备。
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孩子可以提前掌握好课上将要讲解的知识,能够知道老师将要讲解什么,能够知道什么知识可以自己理解,什么知识需要认真听老师讲解……课前预习还是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简单容易的,他们可以直接学会;难点困惑的,可能就需要第二天听老师讲解了。带着问题去听课,听课效率就会提高,就能让孩子学得更轻松。那么,如何引导孩子预习呢?
◆预习要有明确的目标。
预习时,要让孩子深入钻研课本,确定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标记清楚,不理解的知识也要清晰地标记出来。
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预习内容。首先,粗略读书,明白书中讲解的主要内容;然后,深入思考,研究知识的含义,把握知识的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做练习,巩固自己的预习成果。
◆预习要有明确目标和任务。
之所以要进行预习,总的目标是让孩子先感知教材,锻炼自己的判断、思考能力,对知识进行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同时,预习也应有相应的任务,具体的预习任务,要根据具体的科目、具体的内容来确定。
预习时,要让孩子将新概念查清理解,对于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要记下来,认真听老师课上讲解。同时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进了多远?同时,要让孩子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最后,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问题。
◆预习要做到看、做、思结合。
预习时,要按章节完整地看书。先把新内容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画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记的就记。
查——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生字、生词等,就要查阅工具书。
思——一边看书,一边思考。要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
预习完成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让孩子对新教材进行“初步加工”加深印象。
◆其他问题注意事项。
要想做好预习,除了上面的几个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例如:
课前预习是一种习惯,如果孩子以前没有养成这种习惯,突然改变方法,便会觉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下手。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先选一两门孩子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实验,等孩子体会到了这种做法的好处,取得了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展开。
另外,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孩子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如果时间少,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学习小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