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骄奢,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子导引

曾国藩认为,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做官,而在于明事理。当官是一个时期的事,而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曾国藩从小就要求孩子们从书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品格。

在所有做人的道理中,曾国藩重点向子女们强调了戒骄奢的重要性。他指出:“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为此他告诫自己的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他要求儿子曾纪泽、曾纪鸿每天学习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并且严禁子女斥责打骂仆人、轻慢邻居,更不允许他们仗势欺人。

教子现场

著名科学家王选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王守其毕业于南洋大学(即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是个为人谦虚,做事谨慎、认真的人。

王守其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学会做人。因此,他从小就教育儿子王选做人要正直诚实,对人要宽厚、温良,与朋友相处要谦逊、忍让,要与别人分享快乐。

王选10岁那年,学校评选模范好学生。当时有好几个同学都够资格当选,但是名额只有一个,老师说当选的同学不仅要学习成绩好,还要思想品德好。在几个有资格当选的同学中,王选是最谦让、礼貌的人,因此大家一致把票都投给了他。这次评选让王选更加意识到为人谦虚、礼貌的重要性,并终身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王选后来回忆说,父亲的伟大之处在于并不是一味地让他读死书,而是让他在读书的同时学习书中做人的道理,这不仅提高了他的知识素养,而且提升了他的道德修养。父亲还鼓励他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友好相处、和谐合作的精神以及虚心接受别人批评,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正是这种工作作风与高尚的人格使得王选成了一名优秀的科技带头人,团结同事们齐心协力,为国家的科技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专家点拨

孩子出生以后,父母会给他充足的营养,传授他各种各样的知识,想方设法开发他的智力……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很少有父母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实,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品德是气质的灵魂,孩子只有具备同情、关爱他人等良好的内在品质,才会表现出谦逊有礼、尊重他人的外在气质。同样,孩子只有具备合群、合作等良好的品德,才不会表现出孤傲、我行我素等不良气质。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通过引导鼓励、言传身教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训练孩子的道德行为,力争使孩子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专家支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呢?

1.使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由于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对道德现象的认识还处于十分浅薄、幼稚的阶段,对人、事、物的道德评价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为依据,所以父母对周围人、事、物进行评价时,应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以给孩子的道德观正确的导引。例如,孩子与小伙伴玩耍出现哭闹时,有的父母会先问清原因和是非曲直,然后以“帮理不帮亲”的态度帮孩子正确解决问题和纠纷;而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哭,则不问青红皂白地“护犊子”:“你没长手啊,他打你你不会打他?真没出息!”很明显,后一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它会使孩子的道德观出现扭曲。

2.丰富孩子的道德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学会“以情育情”,积极利用书籍、电视、广播、网络中优秀榜样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还可以“以境育情”,利用孩子身边具体的人物或事情感染他们。例如,经常把新闻中优秀人物的事迹讲给孩子听,给孩子以正能量的道德熏陶。

3.训练孩子的道德行为

孩子的自制力和持久性比较差,情感也不像成年人那么稳定,所以他们的道德行为与他们的道德认识常常发生偏差,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的具体道德行为加强教育和指导。对于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父母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其不断地强化;对于孩子错误的道德行为,父母应及时予以批评和纠正,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父母还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如谦虚礼貌地招待客人、将自己的玩具让给小伙伴玩等,让良好的道德行为在具体情境中经常反复发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通过身边的事情积极正面地引导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周围发生的事,并以此为契机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例如:在公园看到其他小朋友把垃圾放进垃圾桶里时,父母可以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应该怎么做;在公交车上别人为自己让座位时,父母应该让孩子表示感谢,并鼓励孩子学习这种礼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