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党组织生活的两道题

抗战胜利时,交大只有一个党支部,一共25名党员。当时渝校并未建立党组织,这支地下党的力量主要来自上海租界内的交大。为了推进党组织的发展,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发展优秀同志入党。虽然当时的党组织在群众中建立了初步基础,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缺乏了解,所以发展党员的工作很不容易。我们一个重要法宝就是交朋友,交品行好的朋友。当然,要想交到优秀的朋友,你自己首先要优秀,大家尊重那些作风正派而成绩优秀的学生。

为了交朋友,我们的工作方式是以学业为中心,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复习功课,一块讨论各种各样的书籍。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把一些积极的思想跟他们分享,这不是谈话,不是行政命令,更不是硬性灌输,而是潜移默化,这样他们就会对我们的工作有感触。之后,我们开小组会就要把班上所有的同学分析一下,谁比较进步,谁思想比较好,谁比较顽固,谁的旧观念比较多,为什么会这样子,都要研究的,这个研究不是随便研究的,也不是我看你顺不顺眼,而是很认真、很严肃地来对待。

经过研究,我们从中摸索要发展的工作对象。这个工作对象就是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也可以说是群众领袖。群众领袖是群众中的领头人,没有群众领袖,就不会有真正的、广泛的群众运动。举个例子,当时理学院物理系1947届的胡国定就是一个群众领袖,他父亲是以民主人士面目出现的地下党员,受他父亲影响,他思想一直很进步,又有意愿加入共产党。我们先做胡国定的工作,很快就把他发展入党了。化学系的周寿昌学习优秀,是他那届全校第一名,家庭贫困,为人正直。胡国定等党员特别注意做好他的工作,向他宣传党的主张,并将他发展入党,之后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力量。我们做的是点点滴滴的艰苦工作,但水滴石穿,到1946年9月,党员人数已增加到60多人。

那时的党组织生活都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内容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我们的老法宝。一个小组组织起来,第一次小组会就要互相介绍,自我解剖,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自己的优缺点。同时,他人把大家对你的看法告诉你,以后碰到一些问题,要参考他人的意见,这是真正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另外,我们当时学习共产党的纲领文件,不仅要认真研读,读完了还要讨论,出的很多题目都是意想不到的,隔了50多年我还印象深刻。记得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红军进入一个小镇上的车站,缴获了一批武器,大家围绕如何处理这批武器发生了争论。有的说应该把武器发给群众;有的说不行,应该烧掉、毁掉,因为发给群众,白军一来,一声令下,就收回去了。最后,武器还是发给了群众,但是后面白军进来了,一声令下武器就收掉了。题目最后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道题很有意思,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这叫关注群众,相信群众。发下去的武器,大部分肯定会给白军收去的,但是要相信肯定会有群众把枪藏起来,留下来,如果你不发,就一支枪也没有。这道题非常生动,非常形象,到现在我还记得。

我还记得有一个题目:在胜利曙光来临之前的最后战斗中,向敌人发起冲锋,你愿意做那个无声无息、中弹牺牲的人吗?这个题目非常好,对于年轻的知识分子、学生,让他们做英雄,他们愿意,但是无声无息为党和人民牺牲,他们内心就矛盾了。所以,这些题目的讨论非常有意思,能够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组织性和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