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出击

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小白把这几年发生的一切也都看在了眼里并且记在了心里。

于是,当切身体会的感觉到变化时,在小白体内沉寂了多年的野心也就慢慢的再次浮上心头。虽然他本来就一刻都不曾忘记,但是等待的过程太漫长了,并且,这个过程太痛苦了,好在等待过后便是辉煌。

看着管仲的日夜操劳,看着时间的流逝,齐桓公明白他等的那个时刻终于来了。他没有忘记几年前在鲁国身上栽的跟头,这也是他一直前进的动力。

齐桓公不再是那个盲目自信的小白了,现在,他很清楚齐国拥有怎样的实力,一个威震天下的霸主呼之欲出。

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小白一定是这句话忠实粉丝。

于是。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齐国拔剑出鞘剑锋直指鲁国。

这一次齐桓公不再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他已经知道怎么去成为一个让对手害怕的敌人。

当齐桓公再一次出现在鲁国面前的时候,鲁国已经不可能再是一个曹刿或公子偃就能救得了的,因为他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蜕变成了霸主的齐桓公。

事实也证明了鲁国已经在齐国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了,兵败的鲁国只好向齐国献上一个城邑请求讲和,小白也欣然接受了鲁国的土地和请降。

既然达成了和解,那么以后齐国就是大哥鲁国就是小弟的基本关系也就确立了。

于是就在在鲁国兵败的同一年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举行会盟,这次会盟对小白来讲是胜利者的狂欢,对鲁庄公来讲却是失败者的葬礼。

不过,这次会盟本是确立齐国对鲁国霸主地位的一次会盟,但是,在会盟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鲁国还有人不甘心就此臣服于齐国之下,所以,就在刚准备结盟时,一把匕首偷偷靠近了小白并劫持了他。

手拿匕首的是一个名叫曹沫的鲁国人,他只对小白说了一句话:“把侵略鲁国的土地还回来(反鲁之侵地《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被匕首架在脖子上的小白是没有时间去思考的,他知道只要一反抗马上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时任凭自己有再大的雄心也都将会灰飞烟灭,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所以,这个时候齐桓公还是比较清晰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答应曹沫返还鲁国的土地,得到了小白的承若后曹沫也退下了匕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一场虚惊吓破了小白的胆,也吓傻了管仲,更吓到了强大的齐国。作为齐国的未来,齐桓公不可以遭到任何的伤害,否则未来的齐国将一片渺茫。

被曹沫闹了这么一出,这次会盟只能草草收场。

结束会盟后的小白远离了危险,心里马上就后悔了,心里想着不仅不返还鲁国的地,而且还要杀了曹沫这家伙。

愤怒充斥着小白的脑袋,但是他却没有被愤怒控制,他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先去征求管仲的意见。

而管仲的回答干脆明了:“不可。”

说服小白的理由则是:“你既然已经允诺了他,如果现在反悔那将让天下的诸侯看到你的背信弃义,以后怕是不会再有人来归附你了。”

归附?

这样的话是直接可以说到小白的心坎里去的,经过管仲的一番说教,齐桓公二话不说就履行了对曹沫的若言,把所有侵占鲁国的土地全部返还回去。

反还鲁国土地是为了让天下的诸侯看到齐国的仁义,而让天下的诸侯看到齐国的仁义是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尊齐国为霸主,而这没有让小白等太久,就在两年后。

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和齐桓公在甄地举行了一个会盟,这个会盟正式开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霸主的位置很好坐,但小白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威震天下,中原各国之间依旧是乱成一锅粥的,“王子颓之乱”也就发生在这几年。

当时的天下,不仅诸侯乱,王室也乱,这些事情齐桓公都看在了眼里,但他似乎也不是很着急去让中原那些诸侯臣服于自己的霸权主义之下。因为他明白仅仅使用武力是不可能让人屈服的,他想要的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让中原诸侯把自己当做真正的盟主,而这种方式绝非武力。

当齐桓公按着自己的理想坚定地往前走的时候,却有一个人来到了齐国。

这个人在当时是一个无名之卒,但是在将来的数百年后,这个人的后代将彻底颠覆整个齐国,也将彻底改变整个春秋大势,甚至可以说改变的是整个中国历史。

这虽然都是后话。

这个来到齐国的人名完,陈国人,陈厉公之子,也叫敬仲,我们暂时称呼他为公子完。

一个陈国公子为什么会来到齐国呢?

我们先从陈国的历史开始讲。

陈国第一代国君陈胡公名满,帝舜之后。

周武王攻克商殷后寻求帝舜的后人分封土地给他以延续帝舜的祭祀,陈国就是被这么建国的。

陈胡公没有多少故事,所以我们直接从陈国的第十三任国君陈厉公开始讲。

陈厉公名佗,老爸是陈国的第十一任国君陈文公,老妈是蔡国人。

老爸是第十一任,自己是第十三任,那么中间肯定还有个第十二任,没错,陈国的第十二任国君就是陈厉公的老兄陈桓公。

陈桓公三十八年(公元前707年),蔡国人趁着陈桓公卧病在床的机会杀死了陈国太子免,随后,陈桓公去世,于是陈桓公的弟弟公子佗在蔡国人的簇拥下继位为君,也就是陈厉公。

陈厉公继位的第二年他的老婆就给他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公子完。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故事讲完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复杂的了。

这个公子完似乎从娘胎里就注定了不平凡,他刚出生的时候恰逢周王室的太史出差路过陈国,他老爸陈厉公就请周王室太史给自己的儿子算了一卦,卦象显示:此人将取代陈国自己拥有一个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并不是陈国,也不是他本人,这个国家是个姜姓的。并且陈国不能和这个国家同时存在,所以一定是等到陈国灭亡了,他的子孙后代才昌盛。

这是什么鬼卦象,陈厉公听不懂,不过他听得很安心,因为既不是在陈国,也不是他本人,这就说明了陈国暂时是没有祸乱的,至于身后事,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陈厉公是安心了,但公子完就有苦吃了,不是在陈国,这难道说明他要去流浪吗?话是这么说的,事也就这么来了。

因为陈厉公的国君之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是不得人心的,再加上他荒淫无道喜欢乱搞女人,所以在黑暗处一直有几颗跳动的心脏在等待着复仇,有几双明亮的眼睛在等待着他犯错。

被蔡国人杀死的太子免有三个弟弟,老大公子跃,老二公子林,老三公子杵臼,几颗等待着复仇的心和几双等待着陈厉公犯错的眼睛正是太子免这三个弟弟的。

上天没有让他们等待得太久,陈厉公是一个好色的人,而让一个好色的人犯错误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兄弟三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就派出了一个女人去引诱陈厉公然后趁机杀他,很容易就得手了。

陈厉公一死,陈国就需要找一个新的国君了,而这兄弟三人就成了主要人选。他们三人都是陈桓公的儿子,谁都有陈国公室的血统,也就是说谁都有做国君的资格。于是公子林和公子杵臼就推举了老大公子跃做国君,然而不幸的是,公子跃是一个有命吃苦无命享福的人,刚刚坐上君位没几个月就死翘翘了。

这下就轮到了公子林,公子林的命虽然比公子跃好那么一点,但那也就是好一点,坐上君位没几年也就下去和哥哥团圆了。

这回就轮到了老三,公子杵臼也就是陈宣公。

老三的命可要比几个哥哥的命好得多,在这个君位上他将要坐很久很久。

酒足饭饱思淫欲,人一旦安逸了就会想整点事。

当了几十年国君的陈宣公娶了个小老婆,小老婆又给他生了个小儿子。自古以来小老婆和小儿子都是每个国家祸乱的开始,所以,陈国又有好戏看了。

陈宣公很喜欢这个小儿子(我觉得多半是枕头风吹的),所以,他就想到要立这个小儿子为太子将来做陈国的国君,但是,陈宣公在这个小儿子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儿子并且早早就已经立为太子了,他就是太子御寇。

在这个忌讳废长立幼的年代里,这成为了阻拦陈宣公立小儿子为太子的唯一障碍。

不过这对于陈宣公来讲好像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有了就杀掉嘛,很简单的事,又不是很复杂。

陈宣公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就要这么做的,太子御寇就这样无缘无故的被自己的生父陈宣公杀死。

被杀的太子御寇本来是没什么名气的,之所以在史书上留下了一笔,那是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他的这个好朋友就是陈厉公的儿子公子完。

公子完没有因为是陈厉公的儿子而在公子跃的政变中被牵连,反而是因为跟太子御寇的关系太好了而让他不得不做出逃离陈国的选择。

这好像就是命运的安排,冥冥之中好像真的就有一股力量在牵引着他前进,在陈国已无容身之处的公子完就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了齐国。

而齐国正是姜姓之国。

来到齐国的公子完很受齐桓公的待见,初次见面就许诺让公子完做齐国的卿士,这让初到齐国的公子完被这突如其来的许诺完全搞蒙了。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理智而沉浸于喜悦之中,而是很礼貌的拒绝了齐桓公所给的官位。

公子完拒绝了齐桓公,但是,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总不能老是白吃白喝吧。

咱公子完打小可就不是这样的人,不信你到咱村里去问一下。

齐桓公似乎也看出了公子完这尴尬的处境,于是大手一挥就让他在齐国做了一个管理工匠的官职,也就不算白吃白喝了。

公子完在齐国为人还算中规中矩的,估计人长得也挺帅的,并且看上去也很有前途的样子。

一般这样的人肯定是会被不少媒婆盯着的,不过好像还没有等到媒婆出手,齐国就有人着急要把女儿嫁给公子完了。

公子完是幸运的,刚来到齐国就有了老婆,而按照习俗嫁女儿之前肯定是要例行公事地卜一卦的。结果卦象显示非常吉利,他们的子孙五代之后将要繁荣昌盛,与齐国与正卿并列朝班,八代之后,齐国就将没有人的地位比他高了。

又是这个卦象,难道冥冥之中真的自有定数吗,遥相呼应的卦象预示着公子完的后代,不过我们现在还不着急去探个究竟。

不管命运是怎样安排的,我们现在还没有时间去看他的五代或八代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比他更闪耀,坚持着一个更伟大的理想。

这个人就是齐桓公,他将要用他的方式来征服整个天下。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战国七雄之一,今河北、北京一带)派出使者十万火急向齐过求援,紧张的气愤打破了临淄城数年来的安宁。

当燕国使者赶到齐国临淄时,燕国早已经是大片的国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的财物被洗劫一空。

因为,曾经侵略过齐国的山戎此时正在侵略燕国。

面对燕国的求救,想起曾经的旧恨,于是齐桓公二话不说决定亲率大军挥师北上驰援燕国。

小白之所以如此坚决的做出这样的决定,不仅仅是因为山戎曾经侵略过齐国,也不仅仅是因为燕国的十万火急求援,而是因为山戎是外族,而驱除外族是称霸道路上最核心的战略之一。

这些年来小白看尽了中原各国之间的相互征战,他知道输赢与成败从来都决定不了一个国家屈服于另一个国家。所以他知道即便齐国再强大,战斗力再强,哪怕是把中原的各个诸侯国全都打一遍,哪怕是把他们全部打得毫无还收之力,那样也是不能真正征服他们的,因为在这些中原诸侯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华夏族的骨气。

小白深知这一点,所以他知道如果是单单靠武力来维持这样的霸主地位,那样是不长久的,也将是毫无意义的。

当小白真正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中原诸侯心中的霸主,永远崇敬的霸主。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过幸运的是有一个人在寻找着和他同样的一个答案,这个人就正在自己的身后,他就是管仲。

当齐桓公提出自己心中的霸主蓝图时,管仲给齐桓公提出了一个极好的方案,那就是以齐国为中心在诸侯之间竖起一杆大旗,这杆大旗的名字就叫“尊王攘夷”。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谁都没有把天子放在眼里,但是谁又都不敢公开把天子不放在眼里。

中原各国平时虽然都是各自为政,之间也不乏杀伐兼并。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各国起初都是周武王分封的,没有当初的分封,就没有现在的诸侯,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同一个民族的。

他们有一个共同厌恶的人,那就是外族人,戎人经常骑着马拿着刀来中原抢东西,抢完就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各国可没少挨他们的苦头,想打又没地方打,又不能提着刀跑到深山野林或者沙漠戈壁里去找他们。所以,对于这些想打又打不到没事还老是来侵犯自己的外族人,各诸侯国内心的痛恨和厌恶一致的。

于是,当齐桓公打出这个“尊王攘夷”的大旗时,各诸侯内心都是非常赞同的。只不过口号也谁都会喊,我宋国、陈国、卫国也都会喊,但是真正扛起这大旗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所以,当燕国的使者来到齐国的临淄时,小白知道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

可是,当小白亲率大军赶到燕国时,山戎人却早已经逃之夭夭。

大家都知道,山戎入侵燕国不是为了侵占燕国的领土,他们可能就是家里东西吃完了,生产工具也没有,大批的壮年无所事事,所以酋长就召集大家出去抢抢东西。

听说中原物产特别丰富,刚好燕国离得近所以就跑来打家劫舍了。

山戎这些人书没读多少,打架个个都是好手。而燕国人正好相反,书读了不少,礼义廉耻都知道,唯独打架不行,这也是为什么山戎人一来整个燕国就毫无招架之力了的原因。

燕国向齐国派出使者,虽然两国相邻路途不是很遥远,但是,当时的高铁还没有修到临淄城来,使者只能马不停蹄赶到齐国,虽然在齐国没有耽误多少时间,但是一去一回也已经是三个月过去了。

山戎人该抢的抢完了,听说齐桓公正带着大军赶过来,心想犯不着出来溜达一圈把命丢了,所以就在齐桓公赶到燕国之前山戎人就溜了。

扑了个空的齐桓公很是郁闷,只能心有不甘的去找管仲谈话。

其实不需要齐桓公开口,管仲也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知道要想成为中原真正的霸主,与戎狄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于是,管仲强烈建议齐桓公全力追击山戎以绝后患。

得到了管仲支持的小白又去找到燕国国君商议。

燕国已经被抢得七零八落了,燕国国君心里哪咽得下这口气,这回正好有齐国撑腰,燕君下定决心要好好的教训一下山戎人。

两人一拍即合,于是,由齐桓公率领的齐燕联军一路向北追击山戎军队。

背满了战利品的山戎人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哪里会想到燕国人还敢出来追击自己。然而,事实证明人最得意的时候也就是离失败最近的时候,士气高涨的齐燕联军一路急行军追上了拖拖拉拉放松警惕的山戎军。

当敌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山戎人是不敢相信眼睛的,这竟然是当初毫无战斗力的燕军?这完全跟三个月前不一样了。

仓促应战的山戎人哪会是齐燕联军的对手,齐国的精锐之师三下五除二就把山戎军队给收拾了。山戎人只好把之前抢到手的物资给丢了,还把一路跟随着的山戎百姓也丢给了齐燕联军。

这一战山戎人损失惨重,恐怕他们以后会学聪明的,出来打仗老婆孩子、老爸老妈还是不要带了。

累赘先不说,谁知道一旦把他们弄丢了敌人会怎么对待他们。

当然,齐桓公不是个穷凶极恶的人,他并没有把山戎的百姓杀光屠尽,而是好好的善待他们。这对于被俘的山戎百姓来讲,是他们理解不了的,原来做齐国的俘虏也可以享受这么好的待遇,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俘虏就是一群没有尊严随时都会被屠杀的人。

心理预期的反差让山戎的百姓重新认识了这位齐国的君主,他们是感恩戴德的,所以,当齐桓公向他们打听山戎军队逃跑的方向时,他们全盘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