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尊王攘夷

得知了山戎的去向,于是齐桓公下定决心这次非要把山戎军赶尽杀绝不可。然后就是一路追击山戎军队,甚至跨过了燕国境界,并且,齐桓公还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面对齐桓公的追击,丢妻弃子的山戎军只有慌不择路逃跑的命。

很快,他们逃到了一个叫孤竹的地方,然后,他们很识趣的把从燕国带出来的仅有的财物全部献给了孤竹国君。

而他们这么做唯一的请求就是孤竹国要暂时收留并保护他们。

孤竹国的蛮野之人哪里见过中原的物产,所以,当他们看到山戎军队掏出来的财物时,一个坚定的想法就出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全部占为己有。

孤竹国君收下了山戎军队的礼物并承诺给他们安全,只是孤竹国的人不知道,他们不仅得到了山戎人从中原抢来的财物,他们还可以得到一个学习的机会,而这次学习的机会还会给他安排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就是中原的霸主齐桓公。

孤竹国的人不知道他们自己已经到了连自己的安全都保证不了的地步了,所以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该怎么去保证山戎人的安全,但是,在最后的灭亡来临之前,他们还要享受最后的喜悦。

还沉迷在得到中原物产的喜悦中的孤竹国君根本没有注意到齐燕联军正气势汹汹的向他杀过来,所以当齐桓公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内心独白一定是:他们是什么鬼?就是这些人把我的山戎老兄打成这个样子的?

孤竹人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但齐桓公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他要让他们这些山里人见识一下中原军队的真正的战斗力。

由于孤竹人的无知,战斗对齐桓公来讲就简单多了,而战斗一打响,孤竹国就派出了他们的大将黄花前来迎战。

黄花一定不知道,当时的齐桓公是没有人可以战胜他的,因为唯一可能战胜他的人在他身后,那些在中原各自为营的诸侯。

于是,孤竹军队与齐燕联军一接触,孤竹大将黄花就立马尝到了齐桓公的厉害。

黄花是个聪明的人,他已经见识过了齐燕联军的厉害,所以他知道到自己不是齐桓公的对手,如果再跟齐桓公打下去,那么只有死路一条了。

于是,已经看清了形势的黄花立马回去就把山戎国君的人头砍了下来,然后,带着这个人头就来请见齐桓公,并且还告诉齐桓公,自己兵败的消息孤竹国君已经知道了,他也已经逃走去搬援兵了。

齐桓公看着黄花手里提着的山戎国君人头,想着就是这个人把自己从繁华的临淄城带到这荒山野岭来,他的人头现在就在自己眼前,好像自己已经达到目的了。

但是,齐桓公理智的头脑告诉自己现在还不是想念临淄繁华的时候,因为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山戎国君的人头,而是要把尊王攘夷的大旗插在这里最高的地方,高到可以在中原也能看到这飘荡的旗帜。

可是,一个小小的山戎国君人头并不能代表尊王攘夷的大旗已经插在这里了,所以齐桓公表示自己还要继续往前走。

而这时,黄花也表示愿意归降,并且还表示可以带领他们前去追击孤竹国君。

有觉悟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看着黄花手里的人头,齐桓公没有一丝丝的怀疑。

于是,在黄花的带领下,齐燕联军一路向北追击孤竹国君。可是走着走着,齐桓公发现人烟渐渐的稀少了,一棵棵树木也都消失在了身后,当齐桓公停下脚步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迷失在了这荒漠之中。

齐桓公迷路了,那得赶紧找向导黄花呀,可是,待要把黄花找过来问路的时候,齐桓公惊奇的发现,黄花和他的部队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看着四周的一片荒漠,齐桓公意识到自己中了黄花的计,可是现在已经太晚了,茫茫的荒漠吞噬着无数人的生命,当齐桓公看到自己把那些跟随他来到这里的齐国子弟带到这死亡的边缘时,他绝望了。

当然,齐桓公绝望并不代表着他会放弃,因为在这时他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现在就在自己的身边。

齐桓公找到管仲,把他当做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看着齐桓公绝望的眼神,管仲深感压力巨大,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出一个主意那就等于是宣判了全军将士的死刑,所以管仲明白自己现在一字一句的重要性。

无计可施的管仲想起了那些长途跋涉的老马,它们可能认识路,于是,就把几匹老马放开,部队就跟在后面走。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也不知道走过了多少的路,不知道在这条路上有多少人倒下,绝望的气息弥漫着整个队伍。好在上天好像还有很多事等着齐桓公去做,所以这个时候并没有放弃他。

奇迹就在这几匹老马身上上演了,齐燕联军不仅走出了荒漠迷谷,甚至还追上了孤竹国和山戎的残余部队。

当从死亡与绝望中走出来的齐燕将士看到孤竹与山戎的部队时,他们把在荒漠迷谷里所积蓄的所有戾气都发泄出来了,于是孤竹和山戎只有面对全军覆没的命运。

到这时,齐燕联军才安心的班师回朝。

齐桓公终于实现了把尊王攘夷的大旗插在这遥远北方的心愿,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这面大旗屹立在这里。

然而,插上旗帜不易,要让旗帜不到,那就更难了,所以齐桓公要做的还有很多,准确的说是要做很大的牺牲。

山戎与孤竹的相继被灭,致使北方的大片国土落入了齐燕联军手里,那么这片土地接下来要交给谁呢?

论功劳,齐桓公是最大的,理应得到这片土地的支配权。但是这些国土大多都与燕国相接,而齐国远在燕国以南,如果小白想跨过燕国来治理这些国土,就目前来讲燕国可能不会反对,毕竟我燕国都是你齐桓公救的,哪还会讲不同意的话。

但是时间一长,谁也不敢保证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因此,齐桓公有他的顾虑,所以怎么处理这些地盘就成了他头疼的事。

要不把它交给燕国呢?毕竟与燕国相邻,燕国治理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齐桓公怎么选择我们不用着急,但我们可以先把燕国介绍一下。

燕国第一任国君燕召公姬姓名奭,周室宗亲,论资排辈与周武王姬发属同辈人,因此,姬奭在周王室是有着相当重的分量的,这也代表着燕国也是有相当重分量的。

姬奭始封于蓟(也就是北京),当初,姬奭跟周公一样是没有到封地的,他也是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姬克前去燕国就封治理,而自己仍留在了镐京。

在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而召公也有着同样的地位,当时以镐京为界,镐京以西由周公主政,镐京以东则由召公主政。

在这段时间内召公对周公其实也是有点看着不爽的,不过他并没有像管叔和蔡叔那样公然造反,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尽职,随着时间的推移,召公和周公展开了一场良性的竞争,而他们竞争的结果就是把周王室的统治推到了更加稳定的位置。

之所以讲这个,是想告诉大家,燕召公在周王室的地位是不一般的,燕国在周王室的地位也是不一般了。

知道了这个背景,那么理解齐桓公要做的决定就会很容易了。

尊王攘夷的大旗已经举起来了,夷已经攘除了,那么要怎么尊王呢?

燕国就是第一个突破口。

齐桓公看到了燕国所能背起的名誉,那么尊重燕国也就等于是尊重周王室。

于是,齐桓公连看都不看一下,就把从孤竹与山戎手里夺过来的国土全部送给了燕国。

拿着这份沉甸甸的礼物,燕国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分量有多重。那些齐国士兵从千里之外踏着野草迎着春风而来,现如今百花凋零寒风刺骨,他们在燕国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同胞的尸体,还有他们一生的荣誉。

他们空手而来空手而归,给燕国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广袤的疆土,还有一个个坚强的背影,一份份崇高的信仰,而这份信仰就是齐桓公要传达给天下诸侯的,这是一份已经流到了每一个齐国士兵血液里的信仰。

当这么一份沉甸甸的信仰交到燕庄公的手里时,他是不敢接收的。所以齐桓公还要给他做一下思想上的工作,第一句就讲明白话不忽悠人:“我齐国离这里路途遥远,要是把这些疆域变成齐国的领土我怕是鞭长莫及的。”

开天窗讲亮话,不打官腔不忽悠人。

听着齐桓公讲着掏心窝的话,燕庄公内心一股滚烫的热情就涌上了大脑,接着小白又讲:“你我都是周天子的封臣,其实领土给谁不是一样,我们都只不过是在为天子守卫边疆罢了,我把土地给你,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你好好的守卫边界,不要再让中原受到外族的侵扰了。”

还没有等小白把话讲完,燕庄公早已经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了。齐桓公不为自己的付出而想要得到回报,当他把这些领土说成了是一种责任交给燕国的时候,燕庄公便再也没有推脱的借口了。

现如今山戎已灭,齐军也到了班师回朝的时候了,毕竟任务已经完成了,总不能老待人家燕国白吃白喝吧。

人家燕国才刚经历战乱呢,没被山戎打死,总不能让你齐国吃死吧。

燕庄公对齐桓公的大恩大德是无以为报的,可现如今大恩人就将要离开了,所以燕庄公心里是一万个舍不得啊。于是,齐桓公往南走一步,燕庄公就往前送别一步,一步一步相送,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燕齐边界。可是燕庄公还是不忍心看着自己的恩人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于是,继续往前送别。

当燕庄公送别齐桓公已经走出了燕国的边界来到齐国的境内时,这时候小白想起了周王室的一项礼仪:没有得到天子的允许,诸侯相送是不能出国界的。

但是,燕庄公早已经越过了燕国边境数十里,这可怎么办?

齐桓公这次出征扛着的是尊王攘夷的大旗,现如今夷已攘除,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尊王了,而尊王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周王室的礼仪。于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周天子的尊敬,齐桓公命人在地上挖出一条沟并告诉燕庄公,就此告别吧,以此沟为界,你那边从此是燕国的土地了,我这边还是齐国的。

齐桓公把齐国的十里领土划给了燕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和燕庄公没有打破诸侯相送不出国界的礼仪。

回到临淄的小白继续做着他的霸主,迎着春风而去带着寒风而来,他把那面“尊王攘夷”的大旗插满了边疆,插满了整个燕国,也将插满整个中原,更将插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他用士兵和自己的生命、用整个国家的利益来把自己的信仰散播天下,他成功了,成了一个真正的霸主,他没有靠武力去使别人屈服于自己,他没有靠威严去压迫别人,他靠的是心中的信仰。

齐桓公用他的信仰和牺牲树立起了齐国天下霸主的地位,同时也让他自己成为了天下诸侯心目中的榜样。

可是,就在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时,有一个人却在用行动往他的脸上打,并且是打得啪啪啪的响。

一切的缘由还要从鲁国说起。

齐桓公虽然刚继位那会跟鲁国干过好几架,但那其实并没有从深的层面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

不仅没有影响,两国之间还为了加深彼此间的亲密关系而相互通了亲。

其中齐国的公主哀姜就嫁到鲁国去了,而她的丈夫正是齐桓公的老熟人鲁庄公。

从前几次跟小白的交手中可以看得出来,鲁庄公虽然比不上小白那样雄韬武略,但至少也不是个昏昏庸庸的人。

当然,这结论仅限于政治上的鲁庄公,因为在生活中的鲁庄公可不是个什么正经的人(春秋时期的国君好像也没几个正经的)。

鲁国由于是周公的封国,所以一直以来其都是周王室礼仪的忠实执行者,在遵守周王室礼仪方面一直都是各诸侯国学习的表率。

然而,到了鲁庄公这里他却好像并没有准备做的像他的先父们一样。

先不说他大老远的跑到国外去观看不符合周王室礼仪的祭祀大典,也不说他把祖宗庙堂的柱子刷成了红色(按周王室礼仪,宗室庙堂的柱子只能是黑色的),单单说他追求爱情只一条就足够让人佩服了。

当初鲁庄公在国都内建造了一座高台,这座高台的作用就是供他在有事没事时站在这里向四周观望的。

看,这是朕的江山。

当鲁庄公站在这个高台上时,他可以看到一个姓党的人家里,在这个姓党的人家里有一个女儿,名叫孟任,长的很是漂亮。

鲁庄公经常站在高台上往这个姓党的人家里看,看着看着就看上了孟任。于是便跑到人家里去,天天跟着人家。人家走到哪他就跟到哪,害得孟任只好关门不让他进来。

本来说男追女,这种死缠烂打的套路没什么不好的,有些人还就喜欢吃这个套路,有时候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这事放在鲁庄公身上就有点不妥了,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这样做未免也有点太丢国君的面子了。

就算你不觉得丢人,你的国人还觉得不好意思呢。

本来国君想娶女人了,找个人安排就是了,何必自己这样厚着脸皮去缠着人家呢。可鲁庄公不管这么多,为了娶到孟任,鲁庄公答应让她做夫人,孟任这才同意。

你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鲁庄公怎么会跟平常的国君一样,他不仅娶了孟任,而且还跟孟任玩起了歃血为盟永结同心的游戏。

经历了这样的一个仪式之后,孟任才真正的算跟鲁庄公在一起了。

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结局还是可以接受,鲁庄公和孟任就这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孟任还为鲁庄公生了个儿子,取名为般,而这个公子般就成了鲁庄公心目中的接班人。

鲁庄公虽然宠爱孟任,但孟任却永远也做不了鲁庄公的正室,因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家。

这是她的悲哀。

当然,鲁庄公也不想这个样子,但他也无能为力,因为按照周王室的礼仪,诸侯国君的正室夫人必须是一个门当户对的女人。

什么才叫门当户对?鲁庄公出生于鲁国公室,那女方也得是公室出身才行,就算降个档次,怎么说也要个诸侯正卿家族吧。

就要按这个标准找,很快,鲁庄公找到了,齐国公室的哀姜,这回可算门当户对了。

哀姜是幸运的,但她和鲁庄公成为夫妻并不代表着他们是相爱的,仅仅代表着他们是门当户对的。

这是礼仪,也是流程,按照这个流程哀姜需要为鲁庄公生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将会是鲁庄公的嫡子,这个嫡子将会是鲁国的下一任国君,这个国君将会有一个强大的娘家后台,齐国便是他的靠山。

王公贵族一切都已经被礼仪安排妥当,身为王公子弟只需要按照它的程序流动就行了。

不过意外会常常发生,在所有都安排妥当了的空隙之中的,鲁国公室的意外就发生在了哀姜身上。

因为,哀姜患有不孕不育症,她始终没有给鲁庄公生下一儿半女,这就让鲁国公室有点尴尬了。

好在,跟她一起陪嫁过来的的妹妹叔姜倒是给鲁庄公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开。

哀姜到鲁国来体现自身价值的任务就是给鲁庄公生儿子,现在生不出儿子的哀姜自然是得不到鲁庄公和鲁国公室全体成员的喜爱和宠幸的。

就这样,哀姜的人生走向了另外一个节点。

没有儿子就代表着没有地位,没有地位就代表着没有人搭理,这也就意味着哀姜的余生都将在孤独和寂寞之中渡过。

不过,有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哀姜这悲惨的人生流程,这个人就是鲁庄公的弟弟庆父。

庆父给了哀姜一道生命中的光,而这道光绿到鲁庄公发慌。

男人和女人睡到一起了总是要聊点事情的,谈完了情说完了爱自然就要发发牢骚。而庆父和哀姜发牢骚有一个共同的对象,那就是鲁庄公。

他们两人都有各种理由对鲁庄公不满,于是,时间一久,庆父和哀姜就产生了算计鲁庄公的想法。

鲁庄公当然还不知道有人在背后算计着自己,所以他还在不紧不慢的给自己挖坑,他给自己挖的这个坑叫做储君。

鲁庄公喜欢孟任,孟任给他生的儿子公子般他自然也喜欢,但是,公子般并不是嫡长子,所以,他做不了鲁国储君。因此,鲁国的储君的一直空着。

在春秋时期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讲不及早设立储君那将是一场动乱的开始,所以,鲁国的动乱就在鲁庄公死后铺天盖地的向鲁国席卷而来。

其实,鲁庄公也有想过未立储君给鲁国所带来的动荡隐患,所以,他早在感到自己不行了的时候他就有安排过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