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有一个很狂妄的僻见:我观察近几十年的世界政治,感觉到民主宪政制度只是一种幼稚的政治制度。最适宜训练一个缺乏政治经验的民族。向来崇拜议会式的民主政治的人,说那是人类政治天才的最高发明,向来攻击议会政治的人,又说它是私有资本制度的附属品:这都是不合历史事实的评判。我们看惯了英国国会与地方议会里的人物,都不能不承认那种制度是很幼稚的,那种人才也大都是很平凡的。至于说议会政治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那更是笑话。

——胡适(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

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更使我国经历了一次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盲目地排斥外来东西,不好好与外界沟通,选择与外界隔绝,那只能导致毁灭!

在当时,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大量的“洋货”充斥中国市场。西方的各种宗教信仰以及人文冲击着国人的眼球。新鲜事物的刺激,造成人们越来越盲目,甚至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是海纳百川的地方,因此他极度反对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宗派习气,极力主张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对新旧文化要博采众长,将精华部分发扬光大。在蔡元培的带领下,北大以开放的态度办学,广采博收,囊括大典,吸收古今中外各种学术思想的文化成果。在英语系增设了法、德、俄及世界语等课程;物理系开设以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讲课材料为主的近代物理;中国史学增加西洋史的课程并改为史学系等,以至增加音乐、美术、绘画、武术方面的活动,更允许李大钊进行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和教学,等等。

鲁迅先生更是用生动地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进来,苍蝇、灰尘也跟着进来。”

然而,由于清朝时期的封闭,使得我们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因此,不少人对西方文化过度崇尚与迷恋。虽然,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对个人而言,国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先进文化,但这是建立在符合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我们。

随着改革开放,无论是文化还是思想上,我们都受到西方文明很大的冲击,很多新鲜事物,一时间让大家迷了眼,乱了心,盲目地跟从。许多人会对外来文化产生一种跟风心理,只要是国外的就一定好,一定时尚、潮流,哪怕是明显的迷信或者错误的文化都会被一部分人推崇至深。

尤其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有钱的国人们,不断地走出国门,到外面开阔眼界。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中国人乐此不疲地欢度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等,许多商家为了赚取利益,更是在大力宣扬花费大量金钱来庆祝节日,在洋节期间举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越来越多的人以喝洋酒、开洋车、住洋房为荣;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最大的消费市场。简朴、节约的中国传统美德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奢侈和攀比。世界每一天都会诞生新的潮流,盲目地跟风只能让自己疲惫不堪,甚至迷失自我。

无论是西方的节日,还是高级奢侈品,这些都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享受,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度,不应该以金钱衡量,而是以真挚情感的表达和适当的消费。譬如,父亲节、母亲节这些非常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的节日,大家应该大力提倡、大力推广,由于中国人比较含蓄,所以平时很少会对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或说一声“我爱你”,那么这样的节日就是一个好的表达机会。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民族,经过了悠久的发展过程,都有着鲜明的属于自己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便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根源所在,也是民族存在并且传承的重要源泉。

在文化的接触与碰撞中,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状况以及自己社会的各种需要决定如何去对待它。以我们自己的文化为根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分辨其中的好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