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

关于单眼鱼的由来,还有一个十分奇妙的传说,那便是伊予松山(现爱媛县松山市)的七大怪之一“越过山的单眼鲫鱼”。古时候,弘法大师周游各国,路过此地念经说教。村里有个笃信神佛的穷人,他从自家厨房里把烤了半身的鲫鱼带来奉献给大师。大师欣赏他诚信厚道,把这条烤了半身的鲫鱼放入水渠,鲫鱼瞬间活了过来,悠然游去。据说,从此以后,这里的鲫鱼就只长了一只眼睛。

圣人施法力拯救了动物的生命,而偏偏只有眼睛没能恢复,甚至波及后代,这可是比七大怪更令人奇怪的一个谜,但意料不到的是,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摄阳群谈》[1]等书记载,昆阳池[2]自古有一条著名的单眼金鱼。过去,行基菩萨路过此地,见到某人躺在病床上渴望吃鱼。行基菩萨心疼他,立刻到长州滨买鱼回来,并做好菜给病人吃。饭后,他把病人剩下的半身鱼放入池塘之中,这条鱼立刻化作了单眼金鱼。《摄阳群谈》说是金鱼,其实指的就是鲫鱼。按理来说,行基菩萨在海边购买的应该是海鱼,如果真是海鱼,那么被放入池塘是不可能得以繁殖的,所以此书才用了“化作”这样的词吧。与前面的例子同样,当地人在这个池塘边从不钓鱼、捞鱼,因为吃了就必定患上麻风病。

此外,行基菩萨在其故乡和泉国(现大阪府西南部)的家原寺也留下了单眼鱼的传说。从前,村里的年轻人在家原寺的放生池边聚会宴饮,以池里的鱼下酒。正此时,他们看见行基回来,就强劝他吃鱼脍。原本他们只是想开个玩笑,谁知行基一下子就把鱼脍吃光了,然后再对着池塘吐出来。忽然,鱼脍变为小鱼,在水中游动,从此以后,这一池塘里的一些鱼儿都少了一只眼睛。以上传说见于《和泉名所图会》[3]。所谓放生池就是放养活着的水生动物的池子,行基向这样一个地方吐出鱼脍,似乎有点不合情理,而不管怎样,他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和尚。

在越后国,我们还能听到另外一则传说。中浦原郡曾野木村大字合子个作(现新潟县新潟市西区山田),旧称“合子个酒”。据说,亲鸾上人曾经路过此地,村民们仰慕其德,各自带来自家酒聚集于山王神社,请亲鸾喝酒,故此,此地取名为合子个酒。当村民用烧烤的鲫鱼下酒时,亲鸾只吃了一点点,就把剩下的鲫鱼放入境内的池塘之中。因此缘故,那些栖息在山王神社古池中的鲫鱼的腹部都有烧焦痕,不仅如此,池塘边有一棵古树叫“上人挂法衣之补树”,据说砍了这棵树,其断面总会出现一种形似鲫鱼的木纹,于是此地被命名为“亲鸾上人烧鲫之旧址”,多年来令信徒们流下感激的眼泪。

由于这则传说没有提到这条鲫鱼只长了一只眼,因此显得更合乎情理,但仔细一想故事内容还是那么荒诞、虚幻。此类传说似乎都要归结于一点,即对遵守戒律的如法僧来说,尽管有些如亲鸾上人这样是个例外,不杀生戒还是不能破的。不过,既然这些如法僧如此善良,那为什么偏偏不治好鱼儿的眼睛,其腹部的疤痕又该如何解释呢?他们甚至让鲫鱼把残疾一代又一代地遗传下去,这不叫折腾叫什么?由于后来的僧人信徒把不同的传说轻易地聚合在一起,为本寺所用,所以才出现了如此不自然的现象。其实,这不仅污损了前人的功德,还搅乱了山王神等其他神社的传说逻辑。


[1] 《摄阳群谈》,成书于元禄十四年(1701),共17卷,是冈田溪志基于古文献和传说编纂的摄津国的地方志。

[2] 昆阳池,位于兵库县伊丹市,是由奈良时代的名僧行基建造的农业储水池。

[3] 《和泉名所图会》,成书于宽政八年(1796),由秋里籬篱岛著,竹原春朝斋画,书中带图介绍了大阪的神射寺庙、名胜古迹、传说以及土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