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 俞良早 王进芬 孟宪平
- 10443字
- 2020-08-29 21:30:52
三、《四月提纲》和走向“革命的第二阶段”
1917年4月16日即列宁从西方回国后的当天,撰写了《四月提纲初稿》。17日,他先后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布尔什维克代表的会议、布尔什维克代表与孟什维克代表的联席会议,分别做了重要的报告,该报告中有一个提纲,即著名的《四月提纲》。20日,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文章。该文章中载有《四月提纲》。此后,布尔什维克在各地的报纸纷纷转发了此提纲。列宁在发表《四月提纲》以后,为了正确解释其精神,纠正有些人对它的误解,撰写了《为论证四月提纲写的要点》《论策略书》《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一个根本问题》等重要文章,还出席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即四月代表会议,做了《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上述这些文章和报告的精神,与《四月提纲》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要正确认识《四月提纲》的思想,不仅要研读《四月提纲》,还要研读上述与此有关的文章和报告。
列宁在《四月提纲》以及相关的文章和报告中,规划和提出了下一阶段俄国革命的行动路线。正确地认识《四月提纲》以及相关文章和报告的思想,是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列宁关于下一阶段俄国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一)关于“革命的第二阶段”的任务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下一阶段俄国革命的任务。
《四月提纲》共有10条。其中第2条提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1]这一论断说明,在列宁的思想里,革命第二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
如前所述,二月革命产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这是革命中产生的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形式,或者说它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权。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不高,工兵代表苏维埃没有把全部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容忍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将政权的一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让给了资产阶级。针对这种情况,列宁说,下一阶段应该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以上引文所谓“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不仅如此,关于这一点,列宁还有许多明确的论述。在此前列宁撰写的《远方来信》的第五封信中,列宁提出:“(1)要善于通过最可靠的途径走向革命的下一阶段或者说走向第二次革命,(2)这次革命应当把国家政权从地主资本家……政府手中夺过来交给工人和贫苦农民的政府。”[2]在1917年4月4日有关会议的报告中,他指出,“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政权转归无产阶级和农民”[3]。在这些地方,他把“第二次革命”“第二阶段”同“政权转归无产阶级和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足以证明,在他的思想里,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是革命第二阶段的首要任务。
在列宁思想里,革命第二阶段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四月提纲》第5条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废除警察、军队和官吏。”“一切官吏应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4]这一思想在《远方来信》的第5封信中,也有深刻的表述。如他在这封信中说,新政府应当按照工农代表苏维埃的式样组织起来,应当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即应当铲除旧的军队、警察和官僚,代之以人人普遍参加的人民武装组织。在《为论证四月提纲写的要点》中,他在写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掌握全部政权时明确地指出:“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公社,1871年试验过的公社。”[5]
在列宁思想里,革命第二阶段的第三个重要任务是对土地进行国有化。《四月提纲》第6条指出:“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6]在《远方来信》、《四月提纲初稿》和1917年4月4日有关会议上的报告中,都有明确的论述。随后,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一文中,他继续指出:“我们应当要求全部土地国有化,就是说,把全国一切土地收归国家中央政权所有。”“但是支配土地的权力以及规定地方上占用土地的条件,都应完全由各区域和各地方的农民代表苏维埃掌握,而绝不应操在官僚、官吏的手中。”[7]
在列宁思想里,革命第二阶段的第四个重要任务是对银行进行国有化。《四月提纲》第7条指出:“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8]在这里,包括这以前的有关文章和报告,都未明确地提出对银行进行国有化。但是几天以后,他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一文的《银行和资本家的辛迪加的国有化》的小标题之下,提出了银行和辛迪加国有化的问题。在此后的其他文章中,他也坚持认为必须对银行进行国有化,所以可以确定列宁此时主张银行国有化。
在列宁思想里,革命第二个阶段的第五个重要任务是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四月提纲》第8条指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9]这是列宁当时十分重视、论述颇多的问题。在《四月提纲初稿》中,他写道:“不是一下子实施社会主义,而是立刻有系统地、逐步地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10]在《论策略书》和党的四月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他也反复地强调了这一问题。
综合分析《四月提纲》以及有关的文章和报告,在列宁思想里,在革命的第二个阶段上,无产阶级应该努力完成的任务大致有上述几个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在《四月提纲》中还有这么一个条文:“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指出它的任何诺言,特别是关于放弃兼并的诺言,完全是谎话。要进行揭露,而不是‘要求’这个政府即资本家政府不再是帝国主义政府,这种要求是散布幻想,是不能容许的。”[11]这个条文一是指出了临时政府的反动性和无可救药性,让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彻底放弃改良这个政府、通过这个政府继续推进革命的想法或希望。二是提出了布尔什维克推进革命的策略路线,即以和平的方式推进革命的路线。他的设想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必然使这个政府面临的矛盾更为尖锐,使它不能继续存在下去,这样它手中的权力将逐渐地转移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手中。在工兵代表苏维埃内部,布尔什维克通过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思想交锋,通过向群众宣传和组织群众,必然得到大多数工人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拥护,从而占据多数席位,达到布尔什维克掌握工兵代表苏维埃领导权的目的。这个过程,不需要经过暴力革命,以和平的途径即可以实现。他说,当时的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没有暴力压迫工农群众的现象,无产阶级的斗争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这就保证了革命和平推进的可能性。
确认列宁的《四月提纲》具有上述内容,应该是不困难的,是不会有争议的。
(二)“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是指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过渡
一个难以确定的问题是,在列宁的思想里,由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是不是指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或者说“革命的第二阶段”是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是持肯定意见的。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指出:“列宁的四月提纲向党提出了一个从争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从革命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天才计划。”[12]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它援引了本著前面引证过的列宁的论断,即“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我国学者的有关著作也认为:“《四月提纲》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的产物。列宁根据世界大战、欧洲已经出现客观的革命形势、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和大批苏维埃的涌现等新的情况,及时地制定了俄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方针和策略。”[13]“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根据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结合俄国当时的情况,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纲领和策略。”[14]学术界认为《四月提纲》提出了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或转变的方针,根据是本著以及《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援引过的列宁的那一论断。笔者认为,列宁的这一论断、《四月提纲》和有关的文章、报告里,没有使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或转变的思想,或者说列宁所谓“革命的第二阶段”不是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在《四月提纲》产生以前,列宁已经在其他的文章里提出了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的问题。在《远方来信》的第1封信中,他提出,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国内存在着三种力量及其之间的斗争,第一种力量是沙皇君主制残余势力,第二种力量是资产阶级政府,第三种力量是工人代表苏维埃,它们之间的斗争决定着革命要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这就是他所说的:“这三种力量之间的斗争决定着目前的形势,即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形势。”[15]从下文看,这里他所说的第二阶段,是无产阶级加强本身的力量,并且团结农民一起斗争的阶段。上文已经提到,在《远方来信》的第5封信中,他提出要善于走向革命的下一阶段或者说走向“第二次革命”,使政权掌握在工人和贫苦农民的手中。随后,在《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俄国革命中的任务》一文中,他又提出:“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从反对沙皇制度向反对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或者说向实现国民公会过渡,而只要政府肯履行它所许下的召开立宪会议的‘诺言’,就有可能把立宪会议变为国民公会。”[16]这里他所说的第二阶段,是一个议会斗争的阶段,即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通过议会斗争把资产阶级的立宪会议变为国民公会的阶段。
如果认为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是指向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过渡,那么必须得出结论,即在《四月提纲》产生以前,列宁已经在其他文章中提出了这一纲领或方针。可是从以上对列宁文献引文的上下文来看,列宁从未指明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从未指明向第二阶段过渡是向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产生后,革命第二阶段的任务已经比较清楚了。它就是上文已经做过论述的五个方面,即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新政府,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显然,这些任务或措施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或措施。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以及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不等于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因为这里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是资本主义国家早已采取过的措施,所以不能认为它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指在不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由工人代表苏维埃或有关的工人组织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计算,对资本家的活动进行一定的制约,这也不是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任务或措施。
值得指出的是,在列宁看来,上述种种任务或措施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四月提纲》产生以后,党内有些人误解了列宁的思想,以为列宁企图使俄国革命立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在《论策略书》中,他针对有些人的疑虑说:“我们会不会有陷入主观主义的危险,会不会有想‘跳过’尚未完成的(农民运动尚未失去作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进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危险呢?”他回答道:“如果我说‘不要沙皇,而要工人政府’,那就有这种危险。但是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别的。我是说,在俄国,除了工人、雇农、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外,不能有别的政府……而在这些苏维埃中,占大多数的恰巧是农民和士兵,如果不用生活上的、习俗上的、职业上的说法,而用阶级的说法,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用语来说,那么占大多数的恰巧是小资产阶级。”[17]他的意思是说,他未提出建立工人阶级单独一个阶级的政权,而是主张建立有工人、士兵和农民参加的苏维埃,而且这个政权的构成者中占多数的是小资产阶级。这样,从未来政权的阶级构成看,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由于小资产阶级不可能立即接受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俄国下一个阶段的革命不可能跳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他认为,由工人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不等于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还指出,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新政府,也不等于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他说:在有的人看来,“似乎巴黎公社想‘立刻’实施社会主义。实际上不是这样。可惜的是公社迟迟没有实施社会主义。公社的真实本质……在于它创立了一种特殊的国家类型。这样的国家在俄国已经诞生,这就是工兵代表苏维埃”[18]。从巴黎公社的历史和马克思、恩格斯对公社经验的总结来看,它的根本经验是尝试了一种新的政治形式或政权形式,即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争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或政权形式。它存在的时间短,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来不及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改造,即来不及展开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事业。所以说,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在列宁的思想里,俄国无产阶级下一阶段力求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不等于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还多次指出,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以及资本家的辛迪加国有化,不等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他说:“俄国大多数农民会不会要求和实行土地国有化呢?无疑是会的。这是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这还是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土地国有化是一种可以同资本主义相容的措施。”[19]“实行土地国有化、把一切银行和资本家的辛迪加收归国有或至少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立刻加以监督等等措施,决不是‘实施’社会主义。”[20]“这类措施在战时已有许多资产阶级国家实行了,因为这是同日益逼近的经济的彻底崩溃和饥荒作斗争所绝对必要的。”[21]关于土地国有化的问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D﹒李嘉图、英国庸俗经济学家J﹒密尔、美国经济学家H﹒乔治都提出过主张。他们认为,进行土地国有化,打击和消灭大土地占有者,将土地出租或出售给农业资本家使用,可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联邦政府对西部的土地进行国有化,并将其分块出售,满足有土地需求的农业经营者。1862年美国总统A.林肯颁布《宅地法》,将美国西部的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给广大移民耕种。此项措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土地国有化是同资本主义发展相容的措施。把银行收归国有,以及把资本主义的大型企业收归国有,这在19世纪70年代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实施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参战国的资产阶级政权为了控制生产以满足战争对产品的需求,更有力地在国内采取了国有化的措施。所以列宁说,不能将这些措施看成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列宁的思想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不等于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更为清楚和明确的。如前面已经引述到的,《四月提纲》在提出这项措施的当时就已明确地说,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把这句话的两个句节倒过来就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不是实施社会主义。
还需要指出,在列宁看来,由于俄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不能够使革命立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一文中,他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的目的。”[22]在《一个根本问题》一文中,他针对一些人对他思想的误解提出:“农民按阶级地位来说是什么人呢?小业主和小经营者。请问,既然小经营者占人口的大多数,既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还不具备,那么,大多数人怎么会赞成实行社会主义呢?!谁会说,谁在说要不顾大多数人的意志来实行社会主义呢?!”[23]意思是说,他本人并未主张在俄国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党的四月代表会议上,他在起草的有关决议中指出:“俄国无产阶级是在欧洲最落后国家中的一个国家内,在大量小农居民中间进行活动的,因此它不能抱定立即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24]在《论策略书》中,他鉴于一些人指责他“指望”使俄国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反驳说:“这是不对的。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25]以上引用的材料,确凿地证明这一时期列宁不主张使俄国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那么,列宁所谓的由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含义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指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上。所谓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是指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介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历史阶段。在列宁看来,俄国因为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条件差,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必须经过这样一个特定的、过渡性的历史阶段。他认为,在这一阶段,无产阶级应该执行的任务是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进行土地国有化和银行国有化,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工人监督等。在完成了这些任务以后,才有可能将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那么毫无疑问,完成这个任务的阶段,就是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这就是俄国革命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过渡性的阶段。列宁所谓的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就是指过渡到这个阶段上。在《远方来信》中,列宁在论及采取上述种种措施的必要性时指出:“在俄国,不采取这些过渡措施,要马上直接实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采取了这种过渡措施,实现社会主义就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绝对必要的了。”[26]在这里,他把上述种种措施视为“过渡措施”,说采取这些措施不是马上直接搞社会主义,又说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才有可能进一步搞社会主义,说明在他的思想里采取这些措施的阶段是一个特定的、过渡性的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在党的四月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他指出:“工兵代表苏维埃取得政权不是为了建立通常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不行的。但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苏维埃取得政权是为了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的和具体的步骤,这些步骤可以实现,而且应当实现。”[27]这里他说,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以后,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在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前,需要实行一些“初步的和具体的步骤”。显然,实行“初步的和具体的步骤”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准备的过程,这个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在列宁的思想里,下一步就是要使革命进入到这个阶段上[28]。
(三)同西方一起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列宁在《四月提纲》以及有关的著作中,一方面提出了必须使俄国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准备阶段的思想,另一方面提出了俄国革命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序幕的思想。如前所述,他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说,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即直接取得胜利。但是俄国这个国家的农民性质能够使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使俄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还说,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但它能使俄国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从而为全欧洲或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有利于自己主要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战友——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进行决战。他的思想非常清楚:下一阶段俄国革命的意义在于形成巨大的规模,造成浩大的声势,从而推动全欧洲以及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利于欧美各国无产阶级展开同资产阶级的决战。
列宁的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革命具有世界革命的性质,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它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世界各国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进行革命,才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在提出《四月提纲》的这一时期,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观点。在党的四月代表会议的开幕词中,他指出,“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观察了各国的无产阶级运动,研究了社会革命的可能的前途,曾不止一次地指出,这些国家分别扮演的角色将与它们各自的民族历史特点大体相适应,相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的这个思想简要地表述如下:法国工人开始,德国工人完成”[29]。在这里,他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接着他说:“现在,开始革命的巨大光荣落到了俄国无产阶级的头上,但它不应当忘记,俄国无产阶级的运动和革命仅仅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而这个运动……正一天天地壮大起来。”[30]这说明,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了当时的俄国革命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列宁的这一思想基于他对当时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正在进行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使西方各国的革命形势蓬勃高涨。列宁当时看到了这一点,说:“帝国主义战争的客观条件,保证了革命不会局限于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不会局限于俄国这一个国家。”[31]“只有革命无产阶级正在引导人民并且能够引导人民通过全世界工人革命结束战争。这个革命正在我国蓬勃发展,正在德国成熟起来,在其他许多国家也日益逼近。”[32]由此,他相信俄国革命将推进全欧洲革命的发生、发展和胜利。
上述列宁的思想说明,他是把俄国革命作为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来看待的。由此他必然认为,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时,作为它的组成部分的俄国革命也会最终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即俄国会同西方一起走向社会主义胜利。在《远方来信》中,他认为下一步革命发展的过程大体是:“俄国工人以新的规模转入革命的组织任务,——无产阶级和贫苦居民阶层夺得政权,——西欧社会主义革命得到鼓励和发展,——这就是一定会把我们引向和平和社会主义的道路。”[33]可见,在他的思想里,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是俄国革命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是俄国走向和平与社会主义的前提,在西欧革命发展起来之后一定会有俄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他说,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但如果它能使下一阶段的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意思就是俄国革命如果推进了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和胜利,也就等于开始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会有俄国社会主义的胜利。
注释
[1]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4.
[2]同[1]53.
[3]同[1]105.
[4]同[1]115.
[5]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3-124.
[6]同[5]115.
[7]同[5]164,164-165.
[10]同[5]101.
[11]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4.
[12]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5.
[13]刘佩弦.科学社会主义史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371.
[14]胡瑾,闵宝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第2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342.
[15]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
[16]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7.
[17]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42.
[18]同[17]147.
[19]同[17]300.
[20]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67.
[23]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99.
[24]同[23]442.
[25]同[23]146.
[26]同[23]54.
[27]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54-355.
[28]关于对《四月提纲》内容的理解,俞良早1997年即发表学术论文《“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论列宁的〈四月提纲〉及其有关著作的思想》,提出了与本著相同的观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人在著作中表示赞同俞良早的观点,还有人表达了类似于本著的观点。如姚海先生在其著作《俄国革命》中阐述了《四月提纲》的任务后说:“应该说,这些措施与其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其他民主派政党也不反对采取这样的措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7页)于幼军先生在《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一书中提出,“列宁当时清醒地意识到并在《四月提纲》中明确指出:俄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落后国家,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绝不能提出立即实施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措施。因此,《四月提纲》既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也不是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而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俄国实际出发而提出的从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纲领”(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曹浩瀚先生在其著作《列宁革命思想研究》中将列宁所说革命的第二阶段称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认为这个提法“说明下一阶段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只是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也就是说它是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一个阶段”。还指明,“对于二月革命的下一阶段,俞良早先生类似地称之为‘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准备’的阶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0页)闻一先生在他的著作《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中写道:“列宁的总看法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其目的就是‘应当是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来’。他明确提出,‘我们需要革命的政权’‘我们需要国家’。列宁把革命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或者说,第二次革命,看成是政权的转变、转换,而这种转变、转换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页)这个看法同俞良早的观点是一致的。
[29]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39.
[30]同[29]339-340.
[31]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2.
[32]同[31]319.
[33]同[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