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368—1644):绘画

如果在此之前还不够完善,到明代中期,各种各样的艺术品都通过艺术市场成为了商品。令人惊讶的例子是1982年出土的艺术品,它们是江苏淮安富商王镇(1425—1495)的收藏。其中一件书法作品和24件绘画作品被装裱在一起,形成了两幅长卷,这是非同寻常的(但也不是惟一的)藏品,得意的收藏家把它们带到了坟墓中。大部分画卷都是收藏家同时代的画家的作品,包括这件表现驱鬼之神钟馗的画卷[图95]。此题材和除夕有关,当时此类画卷都是馈赠的礼物。和淮安墓中的其他几件画卷一样,此画画家殷善的身份难以捉摸,他的其他作品已经全部遗失,只知道他曾经为明宫廷服务。王镇收藏的两幅画卷的材质有力地说明了15世纪的艺术品市场提供各式各样的艺术品,以及在当时,收藏艺术品是企图求取文人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有它的风险性,王镇收藏的两幅画卷据称是元代画家(他仅有的“古代大师”)的作品,但现代学者鉴定它们是伪作。带有不正当目的仿制和复制是艺术品市场中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15和16世纪时市场的发展意味着这种活动的进一步升级。苏州是作伪活动的中心。除了沈周和文徵明这些活着的文人书法家和画家的伪作之外,无数的假古画就在此地仿制。

在明代,购买艺术品的机会增加了。有各种层次经营艺术品的商人,在街边兜售的小贩,以寺观为商业市场的道士,以及文雅的商人,他们的商业活动大都地被文人士大夫的社交往来掩盖。可以购买到商业艺术家的“现成品”,15世纪时日本游人恰好来到中国的港口城市,唐寅之类出身良好的画家为他们提供了送别的画卷,作品在宁波等地的作坊中完成。印刷品不断增加,包括单页画卷和书籍插图形式的印刷品,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有着相当明确的指导意义的题材和风格,对宫廷、宗教或者文人的社会背景来说,全都混杂在图像的世界中,不同层次各种身份的人都包纳其中的图像世界。

图95 《钟馗图》局部,纸本,殷善(活跃在15世纪中期)

明王朝最伟大的职业画家可能一如既往地接受委托订件,只画他人委托的画卷。他们可能有多种获取报酬的方式,从单件作品直接的现金交易到长时间居住在赞助人家里,在那里他们定期接受银两薪俸或者可以转卖的物品。站在市场最上层的人物,苏州画家仇英,他生前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富商和收藏家项元汴(1525—1590)的家里,图69是项元汴的藏品,这只是大量藏品中的一件。尽管当时出现了大量关于绘画和画家的论著,但是仇英生卒年不详的事实本身表明他在地主、官僚文人士大夫眼里的身份地位。因此事实就是他没有在这些论著中留下痕迹,除了简单的署名之外他也从未在画卷上写下题跋。从这两种意义上来说,很有可能赞助他的人是上层社会中像文徵明一样的人物。我们不知道他对自己的绘画和社会地位的评价,因为他的客户都少有名气。他可能为其中一位客户绘制了两幅巨大的立轴,表现文学历史上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花园中的场景,至迟在18世纪它们就流传到了日本。其中一幅[图96]表现了豪华的场景,依据传说被鉴定为3世纪的富豪石崇的“金谷园”,但是近来这一说法遭到质疑。毫无疑问,这显然是一则文学典故隐藏在绘画中得画卷,但是因为缺少题跋而很难定论。这类绘画在明清著作中被称为“堂画”,意思是它们挂在特定的场合或者在特定的季节挂在住宅的堂屋中,那里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是关于客人前往恭贺的题材,很适合挂在堂屋中。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变换堂画,适应季节变化在房间中悬挂绘画作品的普遍需要可能对明代整个绘画行业的总产量产生了影响,对采用的风格也有影响,因为客户需要的是大量不同的图像,而不是永远陈列某些图像。画家也为特定的场合绘制卷轴画。仇英曾经获得100两白银的巨额报酬,为客户80岁的母亲绘制一对画卷作为生日礼物。E. J. Laing,“Ch’iu Ying’s Tree Patrons”,Ming Studies,8(Spring 1979),49 - 56.

图96 绢本图轴,仇英(约1494—约1522),传名为《金谷园》,16世纪前半叶。

技艺的商业化

在明代(1368—1644),开始刻印详解绘画技艺的图谱。绘画技艺开始分类和体系化,例如“十八描”,是描绘衣纹的线描技艺。16世纪中叶的品评家邹德中最先述及,汪珂玉(1587—1645)在1643年进一步提炼。类似的点法和皴法的图谱在《芥子园画谱》中可以见到,画谱在1679年和1701年之间刻版印刷,从那以后一直不断重印。

在仇英身前及身后,他的作品被大量仿制。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他的名字几乎和所有表现豪华住宅,或者宫殿环境,或者美艳仕女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他的这些仿作只是16世纪中难以计数的绘画作品当中极小的一部分,遍及毫不起眼的作坊以及修养不深的客户群。除了所有“中国画”经典作品之外,其他作品几乎没有流传下来,但是有一些在绘制完成之后流传到国外,意外地被保存下来。有的在日本,有的甚至在欧洲。明代中期,中国沿海的某些地区和他们建立了商业往来关系。一位奥地利大公爵的收藏品包括了画在绢上的画卷,可能表现的是历史和文学中受大众欢迎的场景,是8世纪的皇帝唐玄宗及随行的宫女[图97]。这是人物风景画,适用于文学典故,也被画在明瓷器上,雕刻在明漆器上。后来传说仇英年轻时是漆匠和瓷器画工,虽然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其中包含了一个事实,当时的绘画和一些奢侈的工艺品关系密切。

图97 绢本图轴,无款,表现宫殿中花园的美景,16世纪中期。

艺术品的价格

关于明代(1368—1644)艺术市场最初的研究表明,重要的书法作品是最昂贵的艺术品。当时记录在案,价格超过1000两白银(明代的两等于37.5克)的几乎都是书法作品。诸如青铜器、玉器、瓷器之类的重要古董通常都比绘画值钱。当时仇英之类的领军人物的画作价格可能和“大师”的作品一样高。他曾经一幅画卖得200两白银。这是一套相当大的住宅的价钱。

图96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