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缓冲

到胜利学院考试,正好考试进行到第五天,算是阶段性调整缓冲。

10多天的考试,弦不能绷得太紧。适当放松下来,以平常心去看待,原本就应该这样。

张小杨刚刚在济南大学受到挫折,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弱不禁风,前几天积攒的昂扬斗志忽然就偃旗息鼓,需要把失去的状态慢慢找回来。

老张也受影响,这几天下来,嘴角上火起了水泡。

张小杨打趣,你也不用考试,还紧张上火?

老张说,跟着你紧张,不过我觉得你应该已经有几个证拿到手了,山农大、齐鲁工业大学没跑吧?战斗进入下半场了,悠着点,放松心态,顺其自然就好。

张小杨说,谁知道呢?自己感觉不错,谁知道别的考生感觉怎么样?现在没出来结果,放松不下来。要是最后一个证也拿不到,对不起你陪着这么多天,都没脸回家了。

其他考生、家长也都累草鸡了。

一起前来的老钟,这两天转战经历有点“惨烈”。

第一天,老钟两口子陪孩子在山师,冰天雪地的室外站了一天,也是晚上9:00多回宾馆。

第二天上午在济南考试,下午驱车到LY。考完试,晚上开车过半夜到青岛。

第三天,青岛考试,再去聊城,当晚住在聊城。

第四天,从聊城直接赶往泰安,考完试回济南。

饶是老钟铁打的身子骨,也吃不住劲,晚上在高速公路上,冲着窗外“嗷嗷”大吼两嗓子,来集中注意力。

老钟妻子是个爱说话的,闲着就咕咕噜噜,孩子心烦,跟他俩还闹翻了。

短短四天,老钟像换了个人,不复开始时的云淡风轻,嘴角边也跟老张一样,有一块新鲜的上火印迹。

陪考,陪烤,陪着在火上烤。不怕累,主要还是担心,担心孩子前程。家长,不都一样吗?

所以,老张看张小杨灰心,就商量着来胜利学院碰碰运气,一半为考试,一半为回趟老家,散散心,汲取点能量。

出门在外,节奏自己把控,放松点。

从济南到东营,200多公里,只是没通高铁,坐汽车需要4个小时,若是自驾,当然快得多。

老钟没有到东营的计划,两家便各行其是。

东营这个城市,离济南、ZB、WF、青岛都不算远,全省高铁通了多少年了,东营愣是通不上。

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连****病毒都遗忘了东营,偌大个地级市,一列高铁没通,一例确诊患者没有。

一个幸运的新兴城市,脚底下储满了油气,被病毒遗忘的感觉挺好。

老张的老家是东营,所以了解。老张安排的路线是:早上乘高铁到青州,从青州打车到东营。

济南到青州,几站的路程,转眼即到;青州距离东营100公里,打车一个小时左右,这样能节省两个小时。

按计划行事,第二天早8:00,老张和张小杨就到了胜利学院。

从青州到东营打车200元,老张选择走高速,多付30元高速费。

这所学校,老张无比熟悉。20多年前,自己在这里念书,大专,中文系,今天故地重游。

20年前,胜利学院是胜利油田自办的高校。当时,胜利油田不仅有无数学校、医院,连公检法系统都是独立于DY市而存在的。

当时的胜利学院是个专科学校,教育专业的学生,每个月补贴饭票菜票60多元,待遇算高的。

学校东墙外,一路之隔,就是中国石油大学。老张毕业不久,胜利学院投诚石油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

石油大学举校搬迁到青岛,只留下胜利学院独守原地,名分还保留的,属三本院校。

胜利学院也几乎被世界遗忘了,不是到了报考季,估计不会有人想起他。

当地的高中生提起胜利学院直摇头,不像所大学,连高中的学校也比他气派。

张小杨也有此感受,跟老张说,你母校咋破破烂烂的,混这么惨?

学校似乎好多年没怎么兴土木工程,原来的建筑也都还在,大段未改,跟其他那些新建的院校相比,这里没有那种高大上的气质,几十年的建筑也有点衰老的感觉。

因为是三本,学校的学费要高一些,音乐学专业学费12000元起,其他不是三本的学校5000元学费即可。

去现场报名,考试时间安排在午后,午后就被动了,回济南可是还有4个小时的车程呢,而明天是山东艺术学院的考试,不容耽搁。

跟工作人员说明情况,人家很爽快给调整到上午,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对工作人员的善意,老张感觉十分深刻。

母校的报考场面一样热烈,人头攒动的感觉,让人备受鼓舞。虽然是三本,人气也很旺。

因为是现场报名,只要考生有空档,就可以来报考,随时随地参考,吸引了大量考生的眼球。

考生吃不准自己的第一张合格证到底诞生在哪所学校,结果没公布之前,所有考试都得全力以赴。

或许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善意,或许是老张介绍的学校一些情况,两人甚至商量着回老家亲戚家里吃过午饭再回济南,张小杨状态比较放松,感觉能取得一个较好的名次。

考试进行得非常顺利,现场给出的分数也挺高。张小杨老家的姐姐早已闻讯赶来,开车拉着他们回家。

老家离这所学校不到30公里,老张上学的时候,经常骑自行车赶来,后来就坐公共汽车了。家里就两辆自行车,自己占用了,家里人就不能用。

那是一段真实得刻骨铭心的岁月。父母健在,兄弟姊妹都年轻,刚刚成年,膝下侄子侄女成群,一家和睦,其乐融融。

穷是穷了些,日子过的真实,有质感。

回家前先去了一趟墓地,领着孩子到他爷爷奶奶的坟上祭拜一下。

这是老张家的传统,老人为尊,任何时候回来,先问候老人。

几天的压力,对亲人的思念,老张在父母坟上哭得稀里哗啦。

每年都来这么一回。每次来到父母坟前,就觉得亏欠父母太多,父母含辛茹苦,为儿女操碎了心,儿女想反哺,却是子欲孝而亲不在,天上人间,阴阳两隔。

二哥已经在家准备好了饭菜,吃饱了喝足了,抓紧往城里赶,坐车回济南。

带着家里人的祝福,晚上7点多回到济南,明天要考山东艺术学院,抓紧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