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研究
- 章新蓉
- 1435字
- 2021-03-12 09:52:43
二、会计人才培养在“大数据+”进程中的热点呈现
通过对期刊成果进行整理归类,采用“剥洋葱式”阅读理解办法,可以发现我国会计人才培养在信息化进程中的热点呈现在培养模式设计、学科专业探究、校企合作方式强化等方面。会计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趋于成熟,各类政策不断细化,具体导向明确,且相关行业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王军表示,把握实际,面向未来,重点打造高素质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人才队伍。这就使得会计人才信息化发展热潮涌向行业各门类范畴。
在区域视角上,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所进化。有学者认为,区域信息化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缺口还比较大,内部培养和外部引才机制双向发展,但以后者为主且方兴未艾。所以,立足本土现状,划归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使其拥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并具备综合素养,进一步钻研区域特点,掌握区域生态,尽快满足会计职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史文芳等(2016)提出,会计作为经济基础必不可少的职能之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推动着会计的改革,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会计迫切需要在观念、理论、实践、法律等方面进行改革。会计信息化的必然性一部分也是XBRL在我国发展的需要。我国作为XBRL地区组织的正式成员,距今已经经历了16年的发展,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积极实行XBRL的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披露。其在国际和国内的重视及推广运用程度必然会促进会计信息化的蓬勃发展。放眼国际,中国加入WTO和XBRL国际会计组织,跨国公司和国际业务数量加剧增长,意味着国内企业要面临国际经济竞争的严峻考验,实现会计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竞争的强力助推器。
在校企合作视角上,“企业配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多措并举为会计人才实现理论和实践充分联动提供契机。每一种培养模式都需要明确关键节点下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整合主体资源,利用外部资源,为会计人才夯实理论基础、提供实践操作机会提供支撑。但从现状来审视,目前国内高校在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定位上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会计人才综合素养与社会需要形成矛盾。究其原因,姚美娟等(2016)认为:一是基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并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是不错的解决方案;二是坚持需求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三是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课程体系设置。更重要的是增加教学经验,促进师资队伍升级。
在专业领域视角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增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对管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缓慢,会计教育培养方式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应该从创造管理会计教育新的外部环境、加快会计教育整体改革步伐、改进管理会计教育本身等方面入手。但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情况并不乐观:管理会计课程重视不够,课程设置薄弱;管理会计师资水平欠佳以及教材的发展跟进速度滞后(蒋晶晶,2017)。在创新型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姜大柱(2018)认为长期有效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打通培养管理会计学专业的脉络:构建良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环境;设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校企合作;加强高校管理会计基础教育;根据不同的目标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同时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考评机制。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企业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充满挑战的竞争发展环境对管理会计人员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会计人员对职能期望越来越高。要弥补这种现实差距,就需要通过培养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