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幸福力,幸福常相随:逻辑思维开启你的幸福之门
- 胡晓萍主编
- 1284字
- 2021-03-12 20:58:47
二、“清心寡欲”能让人的心理更平衡吗
答案是否定的,“清心寡欲”对于减轻生活压力无济于事。
因为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很难做到把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的舆论都当成“空气”。一旦踏入社会,我们就会身不由己地与人攀比。学历、能力、职位乃至孩子读什么学校都会成为攀比的对象。
刚出生的婴儿不懂得什么攀比,所以这些“萌娃”的幸福感超强。只要吃饱了,喝足了,睡好了,尿布换干净了,别人一逗就会咧开小嘴开心大笑。可是一旦他们长大能听懂“人话”,其幸福感就会直线下降。
因为这时的他们已经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玩具没有其他小朋友的好,自己的衣服没有别的小朋友的漂亮,自己会的儿歌没有同龄小朋友多等弱项所带来的“劣势感”和不愉快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劣势感会极大地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影响人的“受尊敬”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需求的满足。在与他人对比中处于“劣势”会让儿童心理上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感”势必会带来幸福指数的下降。3岁前的孩子还不懂得攀比。从上幼儿园开始,处于集体生活氛围中的孩子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他人比较。他们会告诉家长,班里“谁的衣服最漂亮”“谁最聪明”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攀比的东西越来越多,劣势感带来的不愉快体验越来越强烈。假设婴儿的快乐指数是1,长大后这个指数至少会下降30%。
很多人在理智上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攀比的,可是在社会大背景下,他们也不得不向现实屈服。比如,那些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学霸级”“80后”,他们本来对当地价格高得离谱的“学区房”不屑一顾,觉得自己就能搞定孩子的学习辅导,甚至他们还特别鄙视那些花巨资买高价“学区房”的家长,说这些家长为了重点学校的学籍花几百万元买个又旧又小的破房子太不值了。可是2016年升学季后,各类媒介不断爆出的重点学校升学率居高不下的现实让他们再也稳不住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家长并不了解“小升初”考试和“中考”“高考”的现状,20年前的“学霸”未必能在20年后仍然称霸各种考试,“学霸”能否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万一将来自己的孩子考砸了,岂不是把孩子给耽误了吗?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因为“输在起跑线上”而产生劣势感,一般中产家庭都会倾其所有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早教”“学区房”和艺术课程一样不能少;学费和课外培训费再多也得出。在社会大环境的逼迫下,年轻人不得不咬牙当起“房奴”“车奴”和“孩奴”。在这样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人们的幸福感降低是必然的。
下面是一组关于“生活满意度”的测试题。我们可以用它来测一下自己的“幸福感”如何。(其中数字1=不满意,2=不太满意,3=还可以,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1.你对自己的收入满意吗?12345
2.你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12345
3.你对所居住的环境满意吗?12345
4.你对自己的学校(或者工作单位)满意吗?12345
5.你对自己的日常交往(或者交朋友)满意吗?12345
6.你对自己的婚姻(或者爱情)满意吗?12345
7.你对自己的事业(或者学业)满意吗?12345
假如你对大部分问题的自评分都在3分以上,说明你对自己的生活还是相当满意的;如果总分在30分以上,那你真的就是幸福感“爆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