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学视角下的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作品研究
- 王燕
- 1108字
- 2020-07-09 15:20:23
1.2 作品
叙事作品的典型特征就是具有复杂的交际结构。施密德分出了叙事作品的三个结构:作者交际、叙述者交际和第三个可选择的结构,即“当被叙述的人物首先是作为叙述角色出场。”同时,“三个交际结构中的任何一个结构都可分出两个方面:发出者方和接收者方(получатель)。接收方分为两个方面:接收者和接受者(адресат и реципиент)。接收者是信息发出者发出信息的对象,他所指的那个人,而接受者是实际的接收者,发出人也许并不知道他。”[1]也就是说,作者交际层面的双方是作者和读者,叙述者交际层面的双方是叙述者和受述者,叙述角色层面的双方是进行叙述的人(可以是叙述者,也可以是讲述人)和他的言语对象。但是我们认为,每个层面除了这两个方面,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即双方进行交际的媒介——“信息”本身。具体到每个层面则分别是:作品、叙述者话语、人物话语。这样一来,每个交际层面就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而这三个层面的所有要素恰恰是构成叙事作品叙述交流结构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我们进行叙事分析的骨架。
本书所理解的作品是一个特殊的交际事件,它是一种特殊的话语,是处于“作者——作品——读者”这一叙事交流模式中的中间环节,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作者——作品——读者交际链还关涉其他相关的范畴,如“真实作者”“隐含作者”“真实读者”“隐含读者”“叙述者”“讲述人”“主人公”等。作者的意识决定着交际链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性质,决定着言语主体的叙述策略,这一意识体现在话语的叙述结构中。前文已经提到,作者意识从一个特定角度看与作者形象是吻合的,而且是作者形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二者并不等同。因此,我们对作者形象的研究离不开对作品叙述结构的研究。
作者形象范畴有以下主要特征:一、叙述的方式;二、叙述的形式和叙述者的类型;三、叙述者的情态立场与作者的立场是否一致;四、叙述者对所描述的客体所知信息的多少;五、作者形象、作者的“面具”(叙述者、讲述人)和人物之间关系的性质。[2]施密德认为,叙事作品的外部交流模式为:作者——被描述的事物——读者,内部交流模式则表现为:虚构叙述者——被叙述的事物——虚构读者。[3]在我们看来,叙事作品表层结构的三个重要因素即是叙述者、叙述话语、叙述接受者,叙述话语是叙述者发出信息、叙述接受者接收信息的物质载体,是叙事表层结构在形态上的主要成分。“叙述话语顾名思义也就是在形式上是由某个叙述角色发出的言语行为。小说中能够承担这项任务具有这方面功能的角色只有两类:叙述者和人物。”[4]因此,叙述话语自然而然也就由叙述者话语和人物话语两部分组成,我们对作品中作者形象的研究也主要从这两方面及其相互作用的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