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11 学术论文稿件被录用需要有耐心

你得到了论文的第一稿,这意味着你实际上完成了论文最难的工作。实在说来,余下的事,无非就是根据别人的建议(或要求),对论文作一些修改。一旦写成第一稿,应该马上交给导师,最好说服导师在电子版本上用红色标记修改你的论文。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作者,你着实需要他们的批评性输入。在我指导的博士生中,最初写论文时的不足,首先是不懂论文的结构和组成;其次是不知道如何开展讨论;第三是把局部当成全局,喜欢把所有的结论往十全十美的方向说(使用的语言太“满”),比如说,实际上只有一两个人,他会说是“许多人”,实际上只是“好”,他会说成“很好”“非常好”,诸如此类;第四是不会写结论,一种情况是没有抽象能力,提炼不出结论来,另一种情况是不知道结论是什么样子的,写出来的结论与讨论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导师的反馈也会有两种情况,一是他会说“你的结果不可能支持这个结论”,这时你最好做这样的回答:“是吗?我以为可以支持它。”二是他会问你:“你真的认为‘结果表明……’吗?”或者“你真的认为‘从结果可以看出……’吗?”

现在你根据导师的意见修改了论文的第一稿,等待第二稿、第三稿得到许可。在寄出稿件之前,你还会碰到另一些人,即你的合作作者。当然,在稿件投给学术期刊之前,他们应该有机会读一遍该文并提出意见。记住,即使是一个小人物,他也肯定能指出一些大手笔们没有注意到的不规则之处。和一个外地(特别是远处)的合作作者打交道比与一个你隔壁办公室中的合作作者打交道,不方便得多。如果合作作者同时也在起草该论文中的一个章节,事情会变得麻烦起来,更不要说有时其中一位合作作者会在国外。这样的国际合作现在多起来了。你需要有耐心,并事先做好花费时间征求合作作者修改意见的多种准备。

随着工作经历的积累,你撰写学术论文肯定会越来越快。一般说来,第一篇学术论文会让你卷入7天时间。在有合作作者的情况下,最好、最有效率的做法是,只送给他(他们)图(或者还有一些表格),连带送出一份这样的文稿:文稿中只有充分说明这些图、表含义(你对图的解释)的文字,向他们征求适当的参考文献的提问性文字,各部分之间的空格则等待他们填满具有完整句子结构的说明。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决定于你对文稿的感觉。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样做,你在独自写作中出现的啰啰唆唆毫无价值或者过于详细的语句会得到合作者的修改,节约了时间,也会使合作者们向你反馈他们意见的日子提前。记住,没有外来的输入,你闲等在独自写成的文稿上的时间越长,你浪费的时间就越多,得到的也越少。除非你知道你正在处理的结果图在最后的学术论文中肯定要用到,否则就不要在对几条曲线修修改改,加以完善上下过多工夫,不要浪费这样的时间。同样的道理,把完善参考文献的清单和撰写摘要的工作往后挪。在向论文合作者征求修改意见时,你在最初阶段所等待的,实际上是合作者对论文框架和草稿是否满意。所以,若你对合作者有具体的希望,就应该在论文稿上你所指的地方用彩笔标出。在进入文稿的讨论这一节时,来自非常有经验以及对课题相当熟悉的合作者的意见绝对是很有价值的。作为博士生,我最初写论文时,导师们常常能从我那些未经解释的结果中,萃取出比我可能想到的要多的科学见解。

最后,在你把学术论文投出去之前,多请一些你周围有经验的人读读你的论文。我读博时,英国利兹大学物理化学系实验室有一位十分热心的高级讲师,他往往会很热情地帮我阅读论文,甚至我的博士论文初稿。给不懂自己专业的人看一看也往往有益,他或她可能会找到几处你不在意的短语错误、造句错误或者用字错误。

做好心理准备,学术论文从第一稿到最终被学术期刊录用,就算很快,也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当你为心中已选择的那份学术期刊写成了论文第一稿,又被你的论文合作者认可,那么,你的学术论文可以投出去了。从这时开始,事儿又多起来了。从这个你所选择的学术期刊网站上可以找到“作者指南”,其中往往给出一长串非常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在准确性方面绝对算得上过分讲究。但是,你若不能百分之百地满足这些要求,你的论文极有可能在编辑部还没有送给审稿人之前就退了回来,例如,你的论文摘要的字数不符合要求,或者文末参考文献清单的格式是别的学术期刊的格式。要在这件事上做得顶呱呱,你就得十分仔细地阅读几篇近期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写得极差的论文会在被评审之前就遭到退稿,所以,要极其仔细地注意你的每一个句子是否的确表达了一个意思。

下一步请注意曲线图。如果你从写论文开始还没有把曲线图打印出来过,你可能会在打印时得到一个大大的惊奇,即这些曲线图在打印出来后,完全不像你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那样。除非你已经看到了打印出来的曲线图,否则,决不要花很多时间在计算机屏幕上把曲线图一遍又一遍地优化。即使有些刊物可以在线投稿,你也应该检查一下曲线图打印出来后的效果。请记住,是学术期刊的编辑决定曲线图的最终大小,而不是你。对于曲线图,你的任务是把曲线尽可能地画实、画明了、画简单。

一旦你肯定所完成的学术论文稿是一个定稿了,那么下一步是要以导师的名义起草一封给编辑的投稿信,如果导师是你论文中的通信作者。利用写这封信的机会,说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推荐几位审稿人,是合理的。(有时候编辑会让你推荐你的论文的审稿人,不是说他们真的会把你的论文给他们审,编辑部实际上会在收到下一篇同类论文的时候请他们审。这是保持编辑部和专家们的新鲜关系的一种办法。)有时候,你甚至可以在信中说明谁不能当本论文的审稿人,比如说某位在与你有竞争关系的学科组工作的科学家。试着向学术期刊编辑用热情但又克制的语句推介你的学术论文。

时下,绝大多数顶尖学术期刊采用在线投稿系统,这让你从打印若干份文稿又要跑邮局的劳累中解放出来。在线投稿系统往往还有一种功能,可以让你方便地了解自己的论文已到审稿过程的哪一步了。在线投稿的期刊会有对作者的一些各不相同的要求,你照办即可。无须多说的是,在你敲打键盘发送文稿前,一定要把期刊的投稿须知了解清楚,这是你改变主意的最后一个机会。

在等待若干个星期之后,你会收到审稿人的意见反馈,审稿人通常不是一位。你一定会兴趣盎然地急于阅读所收到的反馈意见,这里给出了审稿人在看了你的论文后,对你的阐述的注解。他们是你的第一批读者,而且是有经验的读者,每一位审稿人都会仔细说明他们对你的工作成果和写作效果的中肯评价。

与审稿人意见一起,你会收到编辑的一封短信。就像大多数学术论文作者期望的那样,这封短信总是这样表述的:所有的审稿人都认为你的论文对本课题作出了一个重要的贡献,适合本刊读者的兴趣,编辑部决定发表这一论文。即使你收到的编辑来信这样说了,编辑也总会同时要求插图做一些改变,或者要求更多的实验,或者几个打字排版方面的错误纠正,或者对其中的一些结果的解释要做些修改。对于一篇被接收的论文,这样的信不是不典型的。你收到录用信是幸运的。有时候,情况比这要差。不管怎么样,你感到有修改的压力。实际上,这也就是要求你花费个把星期,针对来信作出反响,去完成一篇修改后的论文。请把手中的其他活儿放一放,你得到发表的机会是很不错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就只好开始做重新投稿所需的一切,这肯定不合算。

编辑来信经常会特别提示审稿人的一些特殊意见。为了使编辑部录用你的论文,你必须回应这些意见,并作出修改。编辑的特别提示,似乎暗示着审稿人的其他意见不是决定性的——你千万不要这样想。试着回答所有这些意见,至少是极大部分的意见。友好又热情的审稿人常常把自己的意见用数字一条一条编一下,这就方便了作者在一个时间回答一条意见。有的意见十分冗长且不分条,这时你将要艰难地概括出一条一条意见,然后作答。

这的确是件有压力的工作,你可以把所有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列成一个清单。首先处理那些文字、语法方面的以及比较容易修改的句子。处理这些费不了一两个小时,而且这会逐渐增加你的信心:你可以在截止日期以前完成修改工作。然后,开始突击被要求的额外实验以及其他你认为合适的修改。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你,你实际上还有一种权利,即你有不同意审稿人意见的权利。作出这样的辩护、不作相应的修改,论文也发表了的例子是有的。为了安全起见,你要好好检查对于审稿人的每一个修改要点,是否都给出了某种程度的反应。有时候,所谓“反应”,无非是清清楚楚地写明你为什么认为审稿人的意见是不可取的。

在接到最终的论文被录用的来信后,也许你认为这下可以松口气了,而事实上事情也还没有全部完成。几个星期后,你会被要求对最终清样做一次检查和修改。在这个阶段,把经你校看的清样退回编辑部的时间也就一天左右,若你要作一些小小的修正,就须在24小时以内完成。在完成了审稿人的所有修改意见之后,在最后清样中又发现有一些字、词的欠缺,有时也的确令人有点小小烦恼的感觉。

有恒心坚持一丝不苟走完以上步骤,并使学术论文得以最终录用的作者们,是令人敬佩的。这个过程有点像一场严酷的战役。

你的学术论文也许不会制造一声“巨响”。但是,你的学术论文在历史上的地位经发表被固定后,你一定会有一种平和的感觉,你终于可以有理由休息一下了。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略有修改)